午休時間,同事陳大哥來到我的辦公室,讓我教他如何用掃描儀。
我問他要掃什么?他不好意思地從身后拿出一沓獎狀紙。原來,他想把女兒從小到大得到的獎狀掃描到電腦上保存起來。
他說,紙質(zhì)的獎狀紙容易弄丟且易損壞,女兒今年就要小學畢業(yè)了,想整理一份她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獎狀,等她長大的時候一起給她看。我一張一張地看,獎狀是很普通的紙,與我們小時候的獎狀紙一樣;他的女兒得到的榮譽也很普通,多是“勞動積極分子”、“體育積極分子”、“助人為樂獎”、“學習進步獎”等等,且都是校級的,唯一最高的榮譽是市級學生運動會的鉛球第六名。他似乎看出我的不以為然,笑著解釋:孩子得的都是小獎,重要的是開心,而他只是想幫女兒好好收藏起來。那一刻,我覺得平時貌不驚人的陳大哥仿佛變了個模樣。
我記得自己小學的時候也得過許多榮譽,諸如校級的演講比賽、作文比賽、校級“三好學生”等,那時候我都要自己保管獎狀。讀初中以后,參加的比賽少了,獲獎的次數(shù)也少了,許多榮譽證書漸漸地不知丟到哪里去了。我在想,如果當時由父母保管,或許現(xiàn)在這些東西還存在呢,因為父母絕對是很稱職的收藏家,尤其是保存兒女的東西。母親保存著我和妹妹許多的東西,包括我們小時候穿過的衣服、鞋子,甚至坐過的小椅子。如今我的女兒都出生了,那把椅子依然堅實地在我家呆著。當然,或許最令母親感動的,就是我在小學六年級的時候送母親的一張賀卡,上面幼稚的文字寫著當時抄來的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F(xiàn)在看著覺得自己特早熟,那時候懂那句話的意思嗎?怎么會想到抄那句話呢?文化程度不高的母親當時能看懂嗎?我從來沒有問過母親有沒有看懂那句話。不過,從母親小心翼翼地收藏了二十年來看,她在意的或許是那是女兒第一次送給她的生日賀卡吧。
當然世上不僅我的母親和陳大哥會收藏女兒的東西,同事的父親絕對是個資深的收藏家。同事今年26歲,她的父親有一本影集,專門收集她的照片。每年她的生日,她的父親都會為她拍一張照片,從嬰兒時期、大學時代到如今,一年都沒有落下。她自豪地對我說,如今大家都有數(shù)碼相機,拍個照片很簡單,但你想我小時候拍照都要去照相館的,而且每年的生日未必都是雙休日。她的父親有時候剛好到外面出差,也會打個電話給家里的母親,要求母親帶她去拍照。大一的時候,她在外面讀書。生日那天,她的父親特地跑到她的學校,帶著她去學校附近的照相館拍了一張照片。有時候聊天,她的父親都是帶著自豪的表情說,這是她結(jié)婚時最好的嫁妝,多少錢都買不來的。當然,父親的收藏亦是她的自豪。與我聊起這件事來,同事是一臉的幸福與自豪。
父母親的這些收藏,在他人眼中或許是不值錢的,除非你是明星或者名人。但在兒女的心中,是那樣的稀罕,多少錢都未必買得到。只是有時候想想,父母收藏了我們的東西;我們做兒女的,收藏過他們的東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