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地草莓采摘后,植株即進入旺盛生長階段,匍匐莖大量發(fā)生、新莖分枝生長加快、新幼株形成,為全年營養(yǎng)生長的第2個高峰期。管理上如果放松,對草莓生長發(fā)育影響較大,直接影響來年產量與品質。因此,草莓果采后,應及時加強田間管理。
1 灌水保濕,遮陽降溫
草莓性喜涼爽,根系較淺,抗旱能力較弱,且葉面積大,蒸發(fā)旺盛,如果干旱缺水,容易導致莖葉枯萎而死亡,在夏秋季,當地面龜裂時,有灌溉條件的地塊,應在夜間溝灌,滲透苗地;無灌溉條件的地塊,應每天早晚潑水抗旱,保持土壤濕潤,降低地表溫度。此外,夏季最好在畦面上搭1米高的陰棚,頂上蓋些雜草等物,也可在畦邊種些玉米、高梁及豆角之類的搭架蔬菜遮陽,但不能種植過密。以免通風不良,光照不足,影響草莓正常生長。
2 摘除匍匐莖,定向壓蔓
育苗草莓采果后,在夏秋季節(jié)會產生大量的匍匐莖,并陸續(xù)在匍匐莖上產生3~5次子苗。匍匐莖及其子苗會消耗大量養(yǎng)分,減少母株營養(yǎng)積累,影響花芽分化。草莓采果后,如果不繁殖種苗,就應及時將剛長出的匍匐莖摘除,同時摘除病老枯葉帶出園外深埋。用于繁殖種苗的草莓苗圃,為使每次子苗均能長成壯苗,在發(fā)苗期間要及時將匍匐莖定向理順,配置均勻。對發(fā)出的新株要壓些泥土,促生新根。
3 注意防澇
草莓采果后,對肥水需求較多,對環(huán)境條件反應也較為敏感,尤其是酷熱、干旱、漬澇災害對其影響更甚。草莓根系淺、植株小,對土壤濕度變動反應敏感。雨水過多,土壤通氣不良,不但影響植株根系與莖蔓生長,還會發(fā)生爛根,增加病害。因此,采果后,應及時清溝瀝水,保持地面干爽。
4 適期追肥,增加營養(yǎng)積累
為了給第2年打下良好基礎,應及時追肥灌水。一般品種可于秋分前后每畝追施氮磷鉀復合肥20~25千克,或1∶1的碳酸氫銨和過磷酸鈣混合肥70千克,同時可在9月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溶液3~4次。封凍前開溝施1次腐熟的人糞尿或其他優(yōu)質有機肥,每畝施2000~3000千克,以提高植株越冬抗寒能力。草莓采果后,在不繁育種苗的地塊,盡量減少澆水次數和澆水量,以防止匍匐莖的旺盛生長;對繁育種苗的地塊,為促子苗多發(fā)、健壯,應及時灌水保濕,增加施肥數量和次數。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在封凍前澆1次封凍水,澆足澆透。
5 中耕培土,促進根系發(fā)育
草莓新根的發(fā)生部位具有逐年上升的特點。每年采果后,要注意基部培土。培土一般在采果后的新根大量發(fā)生前進行,培土厚度以露出苗心為宜。中耕可結合追肥和培土進行,以利于根系生長。
6 清除雜草,防治病蟲
夏秋季節(jié),田間雜草大量滋生,必須經常拔除。拔草時不要松動草莓根系,以免造成種苗死亡。同時要摘除黃葉病葉。還要注意病蟲害的防治。主要病蟲害有紅蜘蛛、蠐螬、蚜蟲、葉斑病、灰霉病等。蠐螬的成蟲常在未腐熟的肥堆上產卵,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可明顯減輕危害。
7 越冬管理
冬季應采取防寒保護等管理措施,使植株順利越冬,防止植株受凍死亡。具體方法如下:
(1)澆足越冬水,當氣溫降到0℃,土壤出現(xiàn)夜凍日消時,澆足量的越冬水,確保土壤不干旱。
(2)及時鋤劃松土澆水后,土壤出現(xiàn)裂縫時要及時淺鋤,可增溫保墑,防風保根。
(3)科學覆蓋,防寒保溫。
①覆蓋物選擇:原則上覆蓋物可就地取材,通常用疏松腐熟的騾馬糞、牛糞、柴草多的圈糞、麥秸稈、稻草、樹葉等,用地膜覆蓋更好,但成本較高。
②覆蓋時間:一般在澆封凍水后,開始結凍時進行,可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前進行第1次覆蓋,覆蓋厚度以保護好部分綠葉不被凍死為宜。隨氣溫下降12月中下旬前后第2次加厚覆蓋物。
③春季覆蓋物撤除與管理:早春土壤解凍后,氣溫高于0℃時(一般在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可以撤除覆蓋物,并及時松土保墑,促進植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