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人相聚,不講財富的時候很少,但講的多為物質財富。這當然無可厚非,在經歷了漫長的窮困日子之后,人們希望有鈔票有固定資產,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建立在堅實的物質基礎之上,是很自然的。不過我以為,人要想生活幸福,在擁有物質財富的同時,還必須擁有一定量的精神財富,精神財富也是人的幸福感的一個重要來源。
人活在世上,其實需要就是兩個方面,一為物質需要,一為精神需要。只有同時擁有了物質和精神兩種財富,一個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翁,才能保證自己生活在幸福之中。
與物質財富具有很多種類相同,精神財富也有豐富的內容,可以歸結為這么幾個部分:
其一,信仰和信念。信仰,就是人們的宗教信仰和非宗教信仰,前者如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天主教、東正教等等,后者如馬克思主義等。信念,就是總認為有一份幸福在前邊等待著自己,它在固定性上和信仰有點近似。有信仰有信念的人因為堅信有幸福在未來或來生等著自己,所以在精神上就有了支柱。這個支柱就是一種財富。當人遇到災難的時候,他就可以依靠這個東西來支撐,用它來支付災難造成的精神虧空從而使自己不垮掉。比如遇到了車禍,有信念的人會告訴自己,禍福相連,這一禍讓自己對更大的車禍有了警惕,也許福就在后頭,從而尋找到內心的平衡。災難讓你內心失衡,精神財富的支出則會讓你迅速獲得平衡,這就像把鈔票支付出去買來東西一樣。
其二,意志力。就是我們常說的堅強還是軟弱,堅韌還是脆弱。當一個人的生活遇到很大阻力的時候,就要靠意志力來支撐,靠意志力推動自己去克服。人的意志力是通過做事情的耐力和毅力來表現(xiàn)的。人有沒有意志力,是不是脆弱,遇到波折時會很快檢驗出來。
其三,道德信條。道德觀念是一個歷史的范疇,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而不斷變化,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道德信條。一個人所信奉的他那個時代的道德信條,也是一筆精神財富。有了這筆財富,他在世界上的各種邪惡誘惑自己時,就能換來一份堅定,站穩(wěn)自己做人的底線。他在做各種人生選擇時就會從容,會準確地抓住人生機會,從而使自己處于有利的人生位置。人生的重要機會,有時就是一個人的道德信條換取的。
其四,各種知識。我們從書本上,從父母和學校老師那里,從各種實踐中獲取的知識,也是一種寶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知識保證我們進行日常精神支出,使我們不至于陷于人生途程中一些陷阱。這些知識包括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也包括關于人類自身的知識。一個人的知識越豐富,他的精神財富的量就越大,他應付人生就越自如。
與物質財富相比,人的精神財富的最大特點是無形,它是一種看不見的存在。一個人擁有的精神財富的多寡,別人只能憑感覺知道。
精神財富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不能像物質財富那樣經遺囑自然傳承。父親精神財富富裕,是富翁,兒女照樣可能精神貧困,是窮人。
精神財富的第三個特點是它并不一定隨著個人物質財富的增加而增加。物質財富富有的人可以把孩子送到外國去留學,給他買很多書,讓他去看很高雅的藝術表演或展覽,但這些并不能保證他們的后代在精神財富上一定能增加。相反,一些窮人沒有時間和金錢去欣賞高雅藝術,甚至上不起學,卻并不一定就會精神貧窮。
精神財富的第四個特點是它是一個變量,可以像物質財富那樣逐漸積累。今天你擁有的精神財富不多,但不要緊,明天隨著閱歷、學習、汲取經驗教訓,你的精神財富會逐漸增多。所謂人的成熟過程,實際上就是人的精神財富不斷增加的過程。
此外,我們還要明白,一個人精神財富的多寡,與個人受教育程度固然有很大關系,但也不是絕對的。受教育程度高,可能擁有的知識比較豐富,但他同樣可能意志力薄弱,在信仰上存在缺失,從而影響他精神財富的總量。
是財富就要消費,那我們個人的精神財富是怎樣消費的呢?我發(fā)現(xiàn),這種消費主要是通過下述七種方式進行的:
一是滋潤人的氣質。人的氣質更多是靠精神財富來滋養(yǎng)的,沒有精神財富而想擁有高雅的氣質,那根本不可能。氣質雖然無形但其實是很容易被看清楚的,一個人只要往那一站,別人馬上就可以感覺到他是高雅、平常還是庸俗。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二是端正人的生活態(tài)度。一個人擁有精神財富,就會有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就會既有對生活的享受,也有對社會的貢獻,就不會一味地向社會、向他人索取。
三是調整人的人際關系。如果一個人的人際關系非常糟糕,那他的精神財富肯定不會富裕。一般精神財富富有的人,為人都豁達、熱情、誠懇,與人的關系和諧融洽,就會享有友誼。
四是提高人應對事變的能力。人生常常會發(fā)生各種各樣的意外事變,誰都不敢說他的人生會一帆風順。精神財富可以提高人應對事變的能力,當意外事情出現(xiàn)時,可以支付精神財富從容面對,使意外得到化解。
五是美化人的語言。語言是人的精神財富的外在表現(xiàn)。語言狀態(tài)是雅的、美的、幽默的、機智的、禮貌的,還是粗俗的、猥瑣的、粗魯?shù)?,一下子就能顯示出一個人精神財富的狀態(tài)。
六是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精神財富多了,對一個人最大、最直接的益處就是生活質量會提高,心境經常是一種愉快狀態(tài)。有的人整天緊緊張張,把自己變成了一個賺錢機器;有些人稍有不順就大發(fā)雷霆,整天牢騷滿腹,這都是精神財富缺少的表現(xiàn)。
七是增強人獲取物質財富的本領。物質財富富有的人不一定會增加精神財富,精神財富富有卻會幫助人去賺取更多的物質財富。
人的精神財富也同樣可能破產,人的精神突然變得沒有支柱,通常會造成三種后果:第一種是對一切都變得漠然,隨波逐流,不再追求生活質量;第二種是有絕望感,企圖自殺,不想再承受人生的煩惱和痛苦;第三種是對他人構成威脅,不再善待他人。
在個人精神財富的積累上,我們提倡“貪婪”一點兒,積攢得越多越好。要想增加個人的精神財富,需要首先把精神財富的來源弄清楚,我以為,它的來源主要有:
前輩人的言傳身教。我們出生以后,爺爺、奶奶和父母每天都在教育我們,告訴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前輩人的這種“告訴”,是我們精神財富的一個重要來源。這是在幫助我們樹立人生信念。
個人從事各種實踐時的體悟和鍛煉。個人的體悟,主要是指對人生經驗教訓的體悟。比如說,一個人做錯一件事,總結教訓,就是一種精神財富。個人的鍛煉,則主要是指對意志力的鍛煉。一個人做事失敗了,不怨天尤人,找出失敗的原因繼續(xù)干,直至成功,這就是意志力的一種鍛煉。
就像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擁有物質財富一樣,每個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擁有精神財富。我們要經常像盤點物質財富一樣,去盤點精神財富的庫存情況。要經常想想:我的信仰是什么?我追求幸福生活的信念是不是堅定?我的意志力可否稱得上堅強?我信奉的道德信條有哪些?我的知識是不是在不斷地更新?如果現(xiàn)在有一百萬現(xiàn)金可以不勞而獲,我能抵抗住它的誘惑嗎?如果今天突然有一場災難降到身上,我能扛得住嗎?如果有人在受難,我看見后能沖上去嗎?……可以經常用這種辦法來問問自己,這樣就會知道自己的精神財富的儲存狀態(tài)。人的精神財富支付是很頻繁的,其實人每天都在支付。
在對精神財富的保存上,我們要有風險意識,要隨時小心它的流失。我們要特別認識到,個人精神財富的流失有一個特點,就是連帶效應明顯,可能你精神財富的其他部分還在還有很多,可意志力垮了,不想活了,那么連帶其他的東西也完了。我們要像保管物質財富那樣,精心地保管我們擁有的精神財富。
摘自江蘇文藝出版社《我們會遇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