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用添加劑預混料的貯存》
添加劑預混料容易吸濕結塊、發(fā)霉變質,因此應該密封、隔水包裝,真空包裝效果更佳。同時產品必須貯藏在干燥、涼爽、避光的環(huán)境中,通常認為理想的貯存環(huán)境條件是:溫度15~20℃、相對濕度55%~68%,對于使用量較大的養(yǎng)殖場,夏季最好有強制通風設備,以保證產品在保存期的質量。
添加劑預混料的包裝開封后盡快使用,未用完部分應該封口保存。復合添加劑預混料中各種組分容易互相影響,特別是對維生素的影響更明顯,應注意盡早使用,不宜久存。
對于高濃度的單項維生素預混料要選擇用纖維板箱(筒),內襯塑料袋的包裝,對含有維生素的一類預混料應采用三層牛皮紙和一層塑料薄膜制成的四層組合密封包裝,以利于產品的保存。
不含氯化膽堿和維生素C的維生素預混料保存期一般不超過6個月,含維生素的復合預混料儲存期最好不超過1個月。
《玉米蚜蟲防治技術》
蚜蟲主要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華中及西南等地,直接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和授粉,并能傳播病毒,引起玉米矮花葉病,可致玉米減產15%~30%。
防治技術:
一是農業(yè)防治。清除田間地頭雜草,減少早期蟲源。
二是化學防治。(1)種子包衣或拌種。用70%噻蟲嗪種衣劑包衣,或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拌種,對苗期蚜蟲防治效果較好;(2)使用顆粒劑。玉米心葉期,在蚜蟲盛發(fā)前,每畝用3%辛硫磷顆粒劑1.5~2公斤撒于心葉內,或每畝用15%毒死蜱顆粒劑300~500克,按1︰30~40比例拌細沙土均勻撒于心葉內,兼治玉米螟;(3)噴霧防治。苗期和抽雄初期是防治玉米蚜蟲的關鍵時期,若發(fā)現(xiàn)蚜蟲較多時,選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2.5%三氟氯氰菊酯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25%噻蟲嗪水分散劑6000倍液等噴霧。
《冬季食用菌生產應注意的問題》
一是升溫、保溫的問題。升溫、保溫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采用火墻加熱。即在菇棚內建火墻,采用磚壘或采用管道,爐子建在菇棚后面或兩側,通過外面生火把熱量傳到火墻,間接給菇棚升溫。另一種是通過熱蒸汽、塑料管直接給菇棚加熱。這種方法要求有蒸汽鍋爐,產生的熱蒸汽先通過地下鋼管傳送到菇棚邊緣;進棚以后,在鋼管頂端接直徑10厘米左右、耐高溫的聚丙烯塑料軟管道,塑料管道沿菇棚內后墻邊緣東西向擺放,最頂端自然開放。由于蒸汽的熱量很高,塑料袋散熱性又好,升溫效果好,并且可同時給多個大棚升溫。
二是通風管理。通風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1)為了保溫,通風不足甚至不通風;(2)通風時機掌握得不好。通風的具體措施為,在中午時分打開通氣孔,但前提是不使棚內外溫差過大。
三是濕度控制問題。濕度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1)菇棚空氣相對濕度沒有在要求的85%~95%之間,
(2)菇棚補水增濕措施不當。如果菇棚的空氣相對濕度常常大于100%,再加上溫度偏高,則易引起病原雜菌滋生,導致病害發(fā)生。這時要及時加大通風,降低濕度。如果菇棚相對濕度長期小于70%,子實體生長過程中獲取不了空氣水分,會影響子實體的發(fā)育,產量降低,這時需要補水增濕。
《魚塘越冬期管理》
在冬季,會有一部分魚因規(guī)格達不到上市規(guī)格,當年沒有銷售;也有一些養(yǎng)殖者為了在銷售淡季上市,故意留下部分成魚;還有留作第二年準備放養(yǎng)的魚種,這些魚都需要越冬。
魚塘越冬期管理需要注意四點:
一是加深池水。在池塘水面結冰前要將池塘的水位加深到最佳深度,并檢查進、排水渠道是否暢通。開
春后要勤加水、勤排水,盡量提前排出水溫較低的“冰化水”,加入水溫較高的新鮮水,提高池塘的水溫,促使魚類早開食。
二是適量投餌施肥。當池塘水表層水溫在3℃左右時,可以每7天左右投喂一次餌料,每次投喂量為魚體重的3%~5%,不可投喂過勤、過多;如果池塘水表層水溫在0℃以下時,投喂餌料的次數和數量須相應減少,氣溫回升后應及時恢復飼料投喂,爭取“早開食,早恢復體質,早恢復生長”。
三是注意掃雪。無論是明冰或烏冰上的積雪都應及時清除,保證水下有足夠的光照;冰面積塵過厚時也要掃掉,使光線透入,增強浮游藻類的光合作用。掃雪面積要盡量占全塘面積的80%以上。
四是加強日常管理。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觀察池塘水色及魚類活動情況的變化;嚴禁在池塘冰層上溜冰,保證周圍環(huán)境安靜,冰面上有污物時要及時清理;經常監(jiān)測水質指標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