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0后”大學生是當代大學生的主力軍,是未來社會的中流砥柱,但“90后”大學生對幸福觀的認識不盡相同。幸福觀教育是大學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基于“德性”對“90后”大學生的幸福觀建設加以正確的引導,不僅對“90后”大學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也能促進高校思想教育。
【關鍵詞】幸福觀;90后大學生
一、幸福觀的定義
對于什么是幸福,自古以來人們都有許多不同的觀點。在倫理學中,幸福是一個道德范疇,表示的是人們對生活的愜意的感受和肯定的評價。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幸福是個體認識到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及需要相聯(lián)系的理想目標得到實現(xiàn)時而產(chǎn)生的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狀態(tài)??偠灾腋J侵溉藗冊趧?chuàng)造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于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而感到精神上的滿足。
二、德性理念
德性是是一種內在的思想品質,是一種無形的內在美,不具任何形態(tài),但卻是基于有形的行為去體現(xiàn)出來。德性是基于道德基礎和道德原則相結合地合理形態(tài),是倫理生活的最高層次。由于通常的倫理學錯誤地把幸福看成是某種行為的果,于是幸??瓷先ゾ拖袷抢?,特別是物質利益和權力。但是我們其實都知道幸福與利益的根本區(qū)別,利益可以分配,但幸福卻不可能分配,就像智慧、能力和思想等一樣不可分配。事實上幸福就是生活的成就,或者按照亞里士多德的看法則是德性的實現(xiàn)。利益確實能夠帶來幸福感,但是卻絕對不能代表幸福。雖然德性是幸福的基礎,但光靠內在是沒有實質性的,因此,在建設幸福觀時要基于德性,同時也要重視教育的實施。
三、90后大學生幸福觀面臨的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在校園的學習生活中,一些90后大學生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特別重視自我存在、自我感覺、白我價值,而忽視他人的存在和感受。自己無論何時都是神圣的,而他人卻可以隨意踐踏,常用自己的欲望駕馭他人,把自我的利益臨駕在他人之上。一些90后大學生對自己的家庭、所屬的群體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缺乏認識,事事為自己所想,對他人卻漠不關心。(2)用金錢衡量幸福。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迅速發(fā)展,不僅深刻地改變了家庭生活的面貌,同時也在悄然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市場經(jīng)濟所帶來的某些消極因素同時也在沖擊著90后大學生們正在形成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對他們即將樹立的幸福觀造成。不良的影響。社會的許多方面都顯示著金錢的重要性,一些人就片面地夸大了金錢的作用,鼓吹金錢萬能。(3)以學業(yè)、事業(yè)衡量幸福。經(jīng)濟的發(fā)展改變著社會經(jīng)濟生活,同時也在人們的意識領域產(chǎn)生著極大的影響。雖然并非所有的90后大學生都把自己在校的學業(yè)和畢業(yè)后的事業(yè)作為衡量幸福的唯一標準,但是仍然有許多人把學業(yè)、事業(yè)和幸福緊密相連。在廣州亞運會數(shù)萬人的大學生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以志愿服務工作影響學習、影響找工作為由臨陣退出了志愿者隊伍。每年的大四畢業(yè)生里,找到好工作的人總是能得到他們羨慕的目光,自身臉上也會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從這個側面可以看出,90后大學生受到來自生活變革和利益調整等等的影響,越來越推崇事業(yè),越來越認為有份好工作就擁有了一份幸福。(4)享樂主義幸福觀。享樂主義幸福觀認為,幸福就是物質享受,他們把幸??闯杉兇獾母泄倏鞓罚J為享樂是人最重要的追求。在生活方式上,追求“貴族化”,吃喝玩樂,沉湎于花天酒地、及時行樂。
四、改善90后大學生幸福觀的措施
注重幸福觀的德性基礎,這就要求我們把幸福觀教育與德性相結合起來,而不是單純地進行干枯而抽象的說教。一方面,我們必須提升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不是一味地做規(guī)則性、條款性的灌輸,而是要靈活多樣、合理動情,滲透對人生目的、人性完善的教育;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加強學生的道德教育,以輿論宣傳、報告宣講、樹立榜樣、組織公益服務和志愿活動等方式,讓德性教育不是停留在口頭,而是有具體形象和真實力量的感召性,要以實際行動、身體力行的方式讓道德教育落在實處,深入人心。這樣,就能讓學生逐漸學會在道德行為中感受到真實的幸福。
1.大學生內在德性素質的提高。幸福離不開三個要素:財富、情感、理想,這三者和諧均衡統(tǒng)一存在的時候是最幸福的。(1)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坝绣X就能幸福”這一觀點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物質條件的優(yōu)越是獲得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條件,但是如果只有物質上的富裕是殘缺的,長期下去會感到無聊和空虛,人的幸福生活還要有有意義的精神生活,這種精神就是求真趨美,樂善好施。(2)樹立正確的情感觀。親情、愛情、友情是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也是獲得幸福的必要條件。90后大學生要恰當、正確地處理親情、愛情、友情之間的關系,在處理這種關系時要換位思考,更要有廣闊的胸襟去包容別人、理解別人,同時要懷有感恩之心。(3)確立正確的人生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幸福是以理想來衡量現(xiàn)在生活而得來的主觀感受,沒有理想作為衡量的標尺,就無所謂目標的實現(xiàn),也就體會不到理想實現(xiàn)后的滿足感和愉悅感。當代90后大學生理想的確立,必須與社會的客觀要求與主體自身的能力相適應,任何脫離社會要求或背離主體能力的目標,都是不切實際的盲目空想,理想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幸福的充分實現(xiàn)。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
2.教育的措施。教育,作為最廣大的社會活動過程,是指社會向個人傳授知識信息以影響其社會活動的整個過程。因此,教育不僅是指學校教育,而且包括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從事政治思想教育的場所,幸福觀教育也是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部分90后大學生中存在享樂主義幸福觀、拜金主義幸福觀、個人主義幸福觀。在全球化背景下,當今社會需要的是擁有高素質綜合性人才的大學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學生認識到學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建立理性的、科學的幸福觀的基礎。高校應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幸福觀教育,把幸福觀教育放在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首位。
在德性的框架下看待幸福,既突出了幸福的內在德性基礎,又考慮了幸福的外在現(xiàn)實保障。如果幸福沒有德性作為內在的基礎,那么就容易淪落為膚淺的快樂主義。90后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棟梁之才,身負著不可磨滅的歷史責任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共產(chǎn)主義的中堅力量。賦予90后大學生德性的幸福觀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培養(yǎng)90后大學生認識到“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使命。
項目基金:本文系安徽新華學院素質課題“90后”大學生幸福觀教育引導研究——基于權責利的視角,編號IFQE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