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學生的軟肋。作為老師,當你費盡心思將各種寫作的技巧方法傳授給學生,期盼學生寫出高質(zhì)量的作文時,卻發(fā)現(xiàn)學生依然無話可說、無法可用。學生寫出來的文章與既定的目標相去甚遠,結構混亂,語言干癟,有的甚至還不如講解之前的水平,變成了邯鄲學步。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經(jīng)過認真分析,我發(fā)現(xiàn)問題出在寫作方法的傳授上,因為老師所教的寫作方法往往是割裂開的,每次作文課講解的層面都是不同的,學生顧此失彼,沒有整合,缺乏系統(tǒng)性,對寫作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為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情況,我采取了讓學生模仿寫作的方法,即每次作文提供一定的范文,讓學生模仿范文的寫作范式,如語言、立意、結構、寫作技巧等,讓學生胸中有一個寫作的框架,然后填充內(nèi)容,為寫作打好基礎。
模仿寫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快速提高作文水平的捷徑。如何利用好模仿的天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認為可以從以下的幾個途徑入手。
一、模仿語言
文章是由語言構成的。評價一篇文章的優(yōu)劣,首先看的是語言,語言猶如人的臉面,只有語言美了,文章才能打動讀者。語言是寫作的素材,在掌握了豐富的生活素材的基礎上,如果文章語言表述不清、晦澀呆板,文章就會大打折扣。我們從語言入手,從日常學習中找到文章中的經(jīng)典語句,反復閱讀揣摩,進行仿寫訓練,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自己的語言變得豐富生動起來。高考語文一個重要的考點就是進行句子的仿寫,因此,可以將高考復習的考點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一舉兩得。例如下面的句子:干干凈凈的藍天上,偷偷溜來一團烏云,風推著它爬上山頭。
分析一下這個句子,我們很容易知道句子采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幾個動詞的運用,把烏云描寫得具有了人的情態(tài),顯得很生動、很活潑。因而,在仿寫這個句子的時候,一是要注意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二是要注意動詞的應用,要寫出人的動感。據(jù)此,我們可以寫出如下的句子:笑容可掬的面孔上,偷偷溜來一絲憂慮,傷感攜著它爬上眉頭。
二、模仿選材
高考作文選材,不但要真實、自己熟悉,而且還要追求新穎。新穎,就是新而別致,不落俗套,與眾不同。自己最熟悉、了解詳情而恰好又是別人忽視、不太注意的材料算“新”;人們熟知的、自己卻有了新認識或新體驗的材料算“新”;別人沒有寫過或很少寫過的材料算“新”;最近發(fā)現(xiàn)的、有時代感、有意義的材料算“新”。當然,脫離“真實”二字,編造、獵奇的內(nèi)容,不在“新穎”之列。
在作文選材的模仿上,我們可以采取“老瓶裝新酒”的辦法。有些老材料雖廣為人知,但人們未必深知、全知其論證意義,因此也有很高的寫作價值。例如楊絳先生的《老王》,文章通過敘述老王一生的種種遭遇以及和作者的交往,來表現(xiàn)人物的美好品質(zhì)。老王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卻同情著比自己生活境遇還要差的楊絳一家。作者選取生活中的幾件小事,以小見大?,F(xiàn)實中,具有優(yōu)秀品質(zhì)的小人物很多,我們在寫作時,不妨在組織材料的時候,也模仿楊絳先生的結構形式,通過幾件瑣事,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學生自然而然覺得有話可寫。
三、模仿構思
一般來說,理清文章的思路,就能窺到作文構思的全貌。如果教師重視指導學生進行構思的整體把握和訓練,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從過去閱讀過的精美文章的構思來聯(lián)想并思考,把握作文的新的構思。如果學生有意識地學習和模仿優(yōu)秀的構思,結合教師的指導,多做整體的模仿寫作訓練,必定能提高謀篇布局的能力。量變引起質(zhì)變,多加訓練,就會熟能生巧,把握作文的構思。
其次,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模仿寫作時要巧取角度。構思此類作文時要做到切口小,即選取一個小的角度、巧的角度,小中見大。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模仿并不等于抄襲,而恰恰是為了更好地創(chuàng)新,所以在進行了一個階段的模仿寫作之后,一定要跳出仿寫的圈子,寫自己的東西。
“入乎其中”方能“超乎其外”,中學生要想盡快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從模仿入手,踵武前賢,不斷挖掘自己、充實自己,無疑是一種穩(wěn)健有效的辦法。列維·斯特勞斯說:“千萬不要想象我們能像噴泉一樣創(chuàng)新。‘新’必須長期醞釀才能成熟,才能在約束中錘打出自己的道路?!倍7屡c借鑒正是這樣一個長期醞釀的過程。中學階段的寫作只有立足于模仿,在模仿中夯實基礎,逐步形成自己的寫作特色和風格,才能在知識經(jīng)濟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