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社會的發(fā)展使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特別是在彝族聚居區(qū),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也使許多彝族青少年產生心理疾病。當留守兒童、孤兒、單親家庭兒童、愛滋病兒童的數量增多的時候,為了社會能健康發(fā)展,學校教育,特別是班主任教育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代發(fā)展彝族教育的重要研究內容。
關鍵詞 彝族聚居區(qū) 班主任工作 滲透 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激烈,人們的心理問題逐漸增多,不僅成年人需要心理救助,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學生也受到心理問題的困擾。四川省布拖縣是彝族聚居區(qū),由于特殊的人文、經濟、交通等因素的制約,與外界門交流較少,信息封閉,所以這里比較落后和貧困,因生活水平太低,很多農民出外打工,留下一大批留守兒童,這些兒童由于長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心理上存在很大的障礙。還有一些因參加違法犯罪活動的家長受到法律的嚴懲,或者是因醫(yī)療條件的落后,患上各種疾病的農民因醫(yī)治無效去世,也留下許多單親家庭兒童和孤兒以及愛滋病兒童。這些單親家庭兒童、孤兒和留守兒童及愛滋病兒童的心理都存在著很大的障礙,在與他人的社會交往、甚至是與各科任教師之間都出現了因溝通不當產生的沖突,這就需要通過學校的教育來梳理他們的心理障礙,與他人溝通和交流,而與他們接觸最多的就是班主任,所以在日常的班主任工作就要求班主任要用適當的方法,讓他們敞開心扉,講出他們內心的憂郁,改變他們內心的不安和急躁的性格。
在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為了加強彝族聚居區(qū)的班級管理,培養(yǎng)彝族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減少師生和學生之間因溝通不當產生的矛盾沖突,讓師生、學生關系更加和諧。幫助彝族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學有所成,將來成為民族地區(qū)的建設者。
一、班主任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及時、明確發(fā)現地學生的問題
要樹人,必先正己。要對學生進行健康教育,首先教師必須具備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其次教師要具備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再次教師必須要有愛心和耐心。這些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zhàn)。
班主任在工作中會遇到許多學生心理發(fā)展是出現的問題,要做到及時發(fā)現學生問題,首先要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每天夜晚查詢本班住校生返校情況并作好登記,減少學生因晚歸或夜不歸宿所出現的各種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例如學生的情緒調節(jié)、人際交往受挫、學習成績下降等等心理問題。本班學生且沙你日是一名孤兒,剛進入初中時,性格內向,心里有自卑感,學習上比較努力,進入初三后,這名同學性格上發(fā)生很大變化,沒有說話對象,心里話說不出,于是在行為上就表現出強烈的破壞性,心理也越來越叛逆,與老師和同學間也常發(fā)生口角沖突,甚至是行為沖突。我從生活上對他關心,噓寒問暖;從思想上對他進行開導,并與他的監(jiān)護人祖父溝通,教育他要努力學習,為家人爭光,為自己謀一條好出路,使且沙你日的思想和行為上發(fā)生很大的轉變,上課也不亂講話了,學習上也更努力了,與同學和老師間也未發(fā)生矛盾沖突了。
因此班主任要多學習有關心理教育的知識,對學生的心理問題的性質有準確的、客觀的全面的認識。班主任只有加強了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才能具備應有的心理健康知識做到這一點。
二、班主任要理解學生,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班集體建設相結合。讓“心理健康教育”走進“班級”
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停留在形式上,要確實地走進課堂、走進班級,學校要開設相關課程并配備教師,班主任開展相關的主題班會活動為學生營造一種積極、健康、民主、和諧的班級氛圍。建立班集體目標,爭創(chuàng)優(yōu)秀班級體,要求同學們在德、智、體各方面全面發(fā)展,積極參加學校、年級、班級開展的各種活動,在各種活動之中形成班級凝聚力。校內集體活動要求全體學生一齊參加,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才能出色地完成任務。例如學校舉辦體操比賽和五四及一二九愛國紀念活動,我與本班學生一起研究參賽節(jié)目,一起操練,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人際交往,學會互相合作,既提升了學生們的課外活動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班主任的溝通了解也增強了,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三、創(chuàng)設良好的班級氛圍,建立良好的班風
健康的班級體是在良好的班風下發(fā)展的,平時在思想教育的時候,利用班會、隊會對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討論交流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對待身邊的事情,形成正確、健康的班級輿論,學習正確的處理生活、學習和心理遇到的問題。在安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之下學生才有可能打開心門,鼓勵學生自我表露,跟同學和老師吐露自己的苦惱和心事;同時班主任也要學會聆聽。對待學校周圍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平時教育本班學生要抵制社會上各種誘惑,如金錢、網吧、毒品。班上實行操行分制度,嚴格控制遲到和曠課現象,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熱愛勞動、拾金不昧,建立良好的班風是建立一個好班級的關鍵。
四、調動各方面有利力量
1.調動科任教師力量。班主任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調動各科任教師的力量大家共同發(fā)現問題尋找解決的辦法。
2.調動學校領導的力量。學校領導多參加班會主題活動,拉近學生與領導的差距,讓領導傾聽學生的心聲更了解學生同時也讓學生在領導的關懷教育下健康成長。
3.調動學生家長的力量。學生除了在學校外在家里的時間是最多的,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學生。因此要調動家長的力量讓他們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而且更應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學校與家長齊抓共管
五、多與學生談心,傾注真心真愛,促進感情內化
教師要轉變自己作為班級的領導者高高在上的角色,要經常與學生談心傾注真心真愛,讓學生敢于傾訴內心,這樣才能了解他們、發(fā)現他們的心理問題做到因勢利導
六、個別輔導
進行的個別咨詢與輔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有效途徑,教師與學生的一對一溝通,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直接的指導,排解心理困擾,并對有關的心理行為問題進行診斷、矯治。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在彝族聚居區(qū),有著特殊的社會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只有在班主任工作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達到打開彝族學生們的心扉,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完全溝通,在提高思想意識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文化素質,在偏遠山區(qū)實現真正意義的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