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音樂活動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領域,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音樂興趣、才能和特長,培養(yǎng)集體主義精神和組織活動與實踐的能力,為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打下一定的基礎。本文將對課外音樂活動的重要性進行簡單的闡述。
關鍵詞 課外 音樂活動 重要性
隨著國家對學校素質教育實施改革全面的推進,音樂教育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但是課外活動作為學校音樂教育中一個不可分割的部分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同時課外音樂活動好與壞,又直接影響著音樂教育的發(fā)展。在我國教育與學校音樂教育的發(fā)展中,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認識,即使在同一時期的認識也有不同。我國的教育改革不斷深入,在改革上提出了諸多問題,因此,有的人不滿足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形式,提出“第二課堂”“第二渠道”等等。如何理解和認識音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以及課外音樂活動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值得我們去認真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一、課外音樂活動與課堂音樂教學的關系
近幾年來,隨著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教學手段的現(xiàn)代化,有人認為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界線將逐漸消失,說課外音樂活動就是“第二課堂”、課外音樂活動就是課堂教學的延續(xù)。對于這種片面的提法,我們不能說是沒有道理的,應當怎樣正確地理解和認識教學和課外活動的關系?既看到兩者的聯(lián)系,又承認它們之間的差別,可能是比較符合教育和教學規(guī)律。中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在德、智、體諸方面都要給學生打下良好基礎,為了打好基礎,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教育工作。在各種教育的組織形式中,教學是基本的組織形式,重視和發(fā)揮課外與校外活動的作用,才能全面地完成學校的教育任務。所以,我們首先應弄清楚它們的概念與內涵,它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特點,更有相互促進的作用。
(一)課堂音樂教學
課堂音樂教學要求按照音樂教學大綱,面向全體學生,并認真制定教學計劃,系統(tǒng)的進行教學。課堂音樂教學主要是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是打基礎的,是學生通過學習并參與唱歌、欣賞、器樂演奏等的藝術實踐,將知識、技能轉化為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雖然技、情、趣統(tǒng)一的課堂音樂教學吸引著學生的興趣,但是,由于課時限制,又由于課堂上的同一進度、同一教學內容,難以激發(fā)起學生多種多樣的更強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在課外音樂活動中可以得到滿足。
(二)課外音樂活動
課外音樂活動,顧名思義就是音樂課堂教學以外的各種音樂活動。是向同學們進行藝術教育,擴大學生音樂視野,發(fā)展學生音樂才能的活動。 它在滿足學生個人的愛好和發(fā)揮個人專長方面,比音樂課有更大優(yōu)越性。興趣是參與的驅動力。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的興趣也遠遠超過了課堂教學的范圍。它的主要特點是:(1)自愿參加,發(fā)展個性;(2)內容豐富,形式多樣;(3)自己動手,鍛煉能力;(4)輕松愉快,受到歡迎。
(三)課外音樂活動與課堂音樂教學的相互作用
課外音樂活動可以培養(yǎng)和促進學生對課堂音樂學習的興趣,產生興趣的遷移。學生由于喜歡課外音樂活動,就更能促進他們在音樂課上的學習。尤其在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方面,學生會更加不怕困難地努力去掌握它,在掌握的過程中,提高著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課外音樂活動不能是第二節(jié)音樂課,更不能加大中、小學生的課余負擔。課外音樂活動應是輕松活潑、情趣盎然的音樂園地。課外音樂活動首先是鞏固提高音樂教學的成果,只有把課堂教學和課外音樂活動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完成學校音樂教育的任務。
二、課外音樂活動的作用和意義
課外音樂活動是學校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學生參加活動,能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擴大知識領域,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和特長。但是,課外音樂活動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有的只是把課外音樂活動當作一種教學的組織形式,認為它是音樂課堂教學的繼續(xù)延伸或補充;有的受“片面追求升學率”和“應試教育”的影響,為了在合唱節(jié)、藝術節(jié)比賽中獲得好成績,為了能爭取幾個升入高一級學校的推薦名額,只對少數(shù)參賽學生加班加點排練某一個或某幾個曲目。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對課外音樂活動在培養(yǎng)人才方面所擔負的重任認識不夠。所以,要真正地把課外音樂活動開展起來,就必須認清它的作用和意義。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良好的音樂環(huán)境、必要的音樂實踐活動和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課外音樂活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安排好課余生活,滿足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課外音樂活動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在擴大視野、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發(fā)展個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組織課外音樂活動,不但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激發(fā)求知欲,豐富課余生活,促進身心健康,而且,更有利于因材施教,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才能和特長,盡早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同時課外音樂活動可以產生興趣的遷移,促進課內音樂學習。課外音樂活動還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課內、課外相結合,才是音樂教學的整體,才能成為向學生進行美育的音樂教學的完整體系。
三、課外音樂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課外音樂活動的內容很豐富,形式多種多樣。一般可以將活動分為兩大類:一是群眾性音樂活動;二是社團性音樂活動。
(一)普及性質的群眾性活動。
第一,群眾性的歌詠活動,不受物質條件的限制,便于開展和普及,是提高全民族音樂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如人人開口唱、班班有歌聲的"紅五月"歌詠活動,每周一歌的歌詠活動,都是很好的活動形式。用健康、優(yōu)美的歌聲,陶冶學生的性情,讓歌聲伴隨著學生青春的腳步。開展群眾性歌詠活動,要制定好計劃,選擇好歌曲,組織好輔導,使歌詠活動既有聲勢,又能深入扎實地開展。
第二,配合節(jié)假日的各種音樂活動。如元旦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六一兒童節(jié)、七一建黨節(jié)等,都可以開展群眾性的音樂活動。
第三,競賽性質的音樂活動。如音樂創(chuàng)作比賽、音樂智力競賽、小歌手比賽等。這種形式,給那些有一定音樂特長的同學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他們都能積極熱情地做好準備參加比賽。這種活動形式還給許多班集體提供了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在班干部和文藝骨干的組織參與下,全班同學團結一心,展示了團結向上的班風和朝氣蓬勃的青春風貌。
(二)具有提高性質的音樂社團和音樂興趣小組。
第一,合唱隊(團)。合唱隊可以組成年級性的或全校性的,在學生自愿報名的基礎上按合唱所要求的條件及人數(shù)進行選擇,可由幾十人或上百人組成。輔導教師,除本校音樂教師外,還要以聘請兼職教師。在中學及小學高年級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擔任指揮,伴奏及合唱隊的組織管理工作等。
第二、樂隊??梢越M織民樂隊、管樂隊、鼓號隊、綜合性樂隊等。根據樂器演奏條件和樂隊組成的需要來選擇隊員。然后,由音樂教師進行輔導和訓練。也可以借助專業(yè)文藝團體和音樂院校的力量,進行輔導,以利于樂隊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
第三、其他音樂興趣小組。小組的人數(shù)應少些,而專門技術的要求則高些,如音樂創(chuàng)作小組、指揮小組、聲樂小組、戲劇小組及各種樂器小組等。除集體活動外,還要進行單獨練習、個別輔導等。
四、課外音樂活動開展,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在開展音樂課外活動時,我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一)課外音樂活動要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如師資、設備、場地等。課外活動的內容安排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接受能力等特點。
(二)課外音樂活動要做到技、情、趣統(tǒng)一?;顒觾热菀S富,活動形式要生動活潑,富有吸引力。要使學生在參與課外音樂活動中,在藝術實踐中體驗音樂美感,將知識、技能更好地轉化為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要使學生通過課外音樂活動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愛好與追求。
(三)課外音樂活動的內容要富于教育性和藝術性,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與實際水平。活動中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精神,并注意培養(yǎng)文藝骨干,使他們在學校文藝生活中發(fā)揮作用,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與文藝特長。
(四)課外音樂活動要堅持群眾性與自愿性原則。要讓學生認識到參加課外音樂活動的意義,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加課外音樂活動,但必須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堅持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原則,講究活動的實效。
(五)開展各項課外音樂活動都要有明確的目的,并且要有計劃,有要求,以保證活動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我們在強調音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的同時,決不能忽視課外音樂活動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音樂教學與課外音樂活動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組織形式。因此,學校在上好音樂課的基礎上,必須積極認真地開展課外音樂活動,做到課內外密切結合,更好地完成學校音樂教育的任務。每個學校均可根據自己的師資條件和學生的愛好,選擇一兩項活動,長期開展,使之形成傳統(tǒng)??傊?,每個學校課外音樂活動都要形成一種氣氛,一種氛圍,形成一種傳統(tǒng),一種特色。
參考文獻:
[1]曹理主編.普通學校音樂教育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3,9.
[2]王雙有著.我的音樂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11.
[3]王麗齡著.技.情.趣統(tǒng)一的音樂教學[M].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