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課堂有效教學的最終檢驗當以學生來完成,即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主體學生是否能準確理解老師所傳授的內(nèi)容,是否能較為靈活的運用老師所傳授的技能等。學生有無進步和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標。課堂教學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講究效益的活動。教學有效性是教學的生命,教學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nèi)容或教得認真與否,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得好不好,如果學生學得不好,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很認真,也是無效或低效的教學。
關鍵詞 課堂 有效 教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引起了課堂教學的變革,但無論教學思想如何更新,教學內(nèi)容如何變化,教學方式如何改進,其最終目的指向教學效果。怎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做到更加有效,應該引起語文老師們的反思。
一、課堂教學設計的有效性
教學設計是否有效,關鍵在課堂教學的基點是基于教學的學習,還是基于學習的教學。一切為了學生,教學的終極日標就是要讓學生達到一個應該達到的水平層次。所以,學生的學是主要的,教師的教也是為了學生的學。教師應該從學生如何“學”的角度,而不是單純從如何“教”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來進行教學設計。
有效的語文課堂是互動的,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師獨自”,走向師與生的“對話”,學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因而教師要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在這些對話中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要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善于捕捉有利于開展下一個內(nèi)容教學的信息,或針對學生的問題靈活改變教學設計,使教學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精神。
二、學生活動的有效性
現(xiàn)在課堂上呈現(xiàn)了較多的學生活動,我們要關注它的有效性。筆者主張:首先,讓學生樂于活動,獲得積極體驗,這是提高有效性的前提。然后通過教師悉心指導,讓學生善于活動,這是提高有效性的保證。最后,通過評價激勵,讓學生在活動中發(fā)展,這是提高有效性的落腳點。
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少老師因此就將課堂活動落腳在了學生合作探究上。
“討論追求的境界,應是學生求知欲高漲,心靈得到解放,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激發(fā),同學對話、師生對話中觀點碰撞,對文本的理解、領悟和縱深發(fā)展。語言表達做到有序,有物,有理,啟發(fā)心智,令人信服。”如果合作探究討論淪為形式,只是追求表而的熱鬧,而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活動效果,那對課堂教學有效性影響將是致命的。
一堂課內(nèi),合作學習什么內(nèi)容,在什么時問段內(nèi)安排合作討論,小組長、中心發(fā)言人、記錄員、匯報都分別是誰,這些事情教師課前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并安排到位,合作活動才能真正收到實效。
三、課堂作業(yè)設置的有效性
為了使課堂作業(yè)完成的情況能為教師反饋及時、真實、有效的信息,一般情況下,教師都要求學生課堂作業(yè)當堂完成。對于課堂作業(yè)的有效性而言,就是讓學生練習達到預期目標的程度。要使課堂作業(yè)有效,就必須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和授課內(nèi)容進行合理設計。
(一)準確把握作業(yè)的難度和梯度
課堂作業(yè)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要讓每個學生通過作業(yè)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就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把握好作業(yè)的難度,設置好不同的梯度。
(二)作業(yè)內(nèi)容要立足“文本”
課堂作業(yè)設置必須以緊扣文本為前提,以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參照條件,進行精心編制,尤其是現(xiàn)在偽劣材料泛濫的情況下,教師更要明辨優(yōu)劣,有選擇的借鑒吸收,決不能拿來就用。
四、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蘊,使教學真正做到成竹在胸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相當程度上取決于語文教師的文化底蘊。首先,文化底蘊是語文教師樹立威信的根本。教師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課堂上。文化修養(yǎng)的廣博,能極大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藝術水平,使他們在教學中能舉出生動活潑的事例,進行觸類旁通的類比和畫龍點睛的啟發(fā),也使學生受益匪淺。其次,文化底蘊是語文教師課堂魅力的源泉。一個魅力四射的課堂能潤澤上百個學生的心靈,這來自語文教師文化底蘊所給予的源泉動力,而這也是一個語文教師追求的最高境界。但要做到這點,需要語文教師既要從傳統(tǒng)文化精華里汲取營養(yǎng),也應從當代先進文化的積淀中收獲積累,形成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只有這樣才會在備課時、在課堂上左右逢源、成竹在胸。
五、把和諧的師生關系帶進課堂
和諧的師生關系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對學生抱有期望,并且通過態(tài)度、表情與行為等方式將期望傳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從而更加信賴教師,給教師以積極的反饋尤其在處理學生問題上,要善于巧妙地用一句俏皮話、一個小小的玩笑話、一個對學生善意的揶揄、一次輕輕地撫摸,這樣使緊張的空氣得到緩和,使學生能直抒胸懷,感受不到壓力,既有助于問題的處理,又使學生對老師產(chǎn)生好感、信任和尊重。學生渴望愛的撫育,有時甚至超過對知識的追求。學生得到教師的愛,自然而然地會激發(fā)出對教師的愛,反饋回去,形成愛的雙向交流。有了這樣的能力,課堂教學,何嘗不會有效呢?因此和諧的師生關系是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主體精神的首要條件。課堂上教師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要尊重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當教師站在講臺上的時候,要時刻不忘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不要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使學生望而生畏。課堂教學中應積極提倡:答錯了的允許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許補充;沒有想好的允許再想;不清楚的允許問;不同意的允許爭論;教師錯了的允許批評;甚至必要時允許學生不舉手自由發(fā)表意見。這才是學習的真實過程,也才是有效性教學的具體保障。
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除了從教學設計、學生活動、課堂作業(yè)上進行優(yōu)化設計外,其實還可以有更多的關注角度,這有待于我們探索。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也是一名教師永遠追求的日標。隨著形勢發(fā)展,課堂教學勢必將星現(xiàn)出形形色色的教學方法,只要對教學有益,都有可嘗試的價值。
其實,通俗地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nèi)體現(xiàn)出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教學要講求效率,教學方法要講求效果。面對新課改,教師要盡最大可能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教學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xiàn)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