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出發(fā),不到一個鐘頭就到了天津。兩市之間的城際快車最短間隔只有15分鐘。有人說既然天津離北京這么近,不如并成一個城市吧,首都的高速發(fā)展也能帶動天津。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進入天津領(lǐng)地,酒店每日早點小菜必有海帶絲、海白菜;午餐常見大魚小魚,間或一頓炒蟶子之類;中、晚餐的瓜片蛋湯里游弋著大個兒的海米……每每見到這些,似乎讓你恍然大悟:“我到了天津了。”這些事實毋須地理的分界碑,冀北平原的肥沃廣博,河、海氤氳的暖濕氣流,孕育了與北京迥然不同的天津衛(wèi)。讓我們一同來感受這受北京影響又不依附北京的風(fēng)土人文,感受特有的天津美食。
海陸空大雜燴——全爆
全爆是天津的傳統(tǒng)名菜,選料多樣,集雞、魚、蝦等多種原料于一盤。天津位于河海之濱,津門的全爆汲取了海、河、陸、空等多種渠道的便利取材優(yōu)勢,是頗具津門特色的代表菜。
據(jù)說,在天津衛(wèi)同一家餐館點全爆,每次服務(wù)員端上來的全爆用料都不一樣,餐館里有什么食材就混搭什么,不拘一格。相同的是操作手法:旺油爆汁,口味咸鮮,營養(yǎng)豐富,食之難忘。
主要食材
蝦仁、八爪魚、雞胗、魷魚、雞肉等重約500克。
配料和調(diào)料
青椒、胡蘿卜、蔥姜蒜碎、食用油500克(實耗45克)。
掛漿食材
雞蛋清1個,水淀粉2湯匙,食鹽2克。
勾芡食材
料酒1湯匙,水淀粉2湯匙,食鹽2克。
做法:
A將蝦肉去殼挑去蝦線,八爪魚和魷魚除掉內(nèi)臟(魷魚內(nèi)壁上有一條透明的軟骨也要取出)。
B將主要食材改刀:雞胗和雞肉、蝦仁切片,分別用雞蛋清、水淀粉、食鹽拌勻上漿;八爪魚切段,魷魚切成圈;青椒和胡蘿卜洗凈切片,在沸水中焯一下瀝出。
C鍋中放油,中火燒至六成熱,將除魷魚外的主要食材倒入鍋內(nèi),劃散,撈出瀝油。
D鍋內(nèi)留少許底油燒熱,放蔥姜蒜碎炒出香味,再放入過油的主料和魷魚、青椒、胡蘿卜,倒入勾芡食材,顛翻出鍋即成。
獨特的風(fēng)味早點——鍋巴菜
天津的鍋巴菜,俗稱“嘎巴菜”,是獨具天津特色的早點。以綠豆、小米水磨漿攤餅,切成柳葉狀,澆上鹵汁,滴上辣椒油、醬豆腐汁,撒上香菜葉,輕輕拌和芝麻醬,搭配主食食用。
鹵汁的用料
八角3枚,丁香6枚,小茴香10粒,香菜根兒5個,生抽1茶匙,水淀粉3湯匙,食鹽1茶匙,高湯600毫升,植物油4茶匙,蔥姜碎適量。
調(diào)料汁
腐乳汁3茶匙,芝麻醬3湯匙,白砂糖1茶匙,生抽1茶匙,芝麻油2湯匙,熏豆腐干、香菜、辣椒油適量。
準備工作
芝麻醬中加入芝麻油和適量清水調(diào)勻,加入白砂糖、生抽,調(diào)勻制成芝麻醬汁;將熏豆腐干切小丁,放入碗中;香菜洗凈切成小段。
做法:
1.鍋中放油,待油燒至六成熱時,放入八角、丁香、小茴香、香菜根兒,炸出香味,再加入蔥姜碎爆香,加入生抽、高湯和食鹽,轉(zhuǎn)小火燒開。
2.將湯內(nèi)的調(diào)料挑出,湯汁盛入碗中用水淀粉勾芡,放入切好的鍋巴,再淋上各種調(diào)料汁,撒上香菜段即可食用。
百吃不厭——獨面筋
除了河海兩鮮,變著法兒吃面筋也是津門人家餐桌的樂事,其中獨面筋的吃法最受擁躉,“獨”字本是“微燉”的意思,天津人把“微燉”稱作“咕嘟”,簡練的天津方言把“咕嘟”讀成了“獨”,于是咕嘟面筋就被叫成獨面筋了。
早聞面筋是天津的特產(chǎn),最初不得其解。原來,在平津一帶出產(chǎn)一種特一粉,筋度在低筋粉和中筋粉之間,上手揉能迅速產(chǎn)生面筋,適合包餃子、烙餅,能洗出數(shù)量可觀的面筋。它不是高筋粉,所以洗出的淀粉水做不成涼皮,常用來勾芡,所以天津的傳統(tǒng)菜肴以上芡者多。
主要食材
油面筋260克。
配料和調(diào)料
香菇8朵,胡蘿卜100克,八角3個,甜面醬2茶匙,芝麻油3茶匙,醬油2茶匙,食醋1茶匙,白糖1茶匙,食鹽2克,蔥碎、姜片、水淀粉適量。
做法:
A鍋中倒入芝麻油,放入八角,炒出香味兒。再放入蔥、姜,把油面筋撕成小塊,放入鍋中翻炒。
B加入香菇,倒入清水,調(diào)入醬油、白糖、食鹽,用小火慢慢“咕嘟”到沸騰狀態(tài)。
C再加入胡蘿卜,炒至斷生,將水淀粉和食鹽融和,淋入鍋中勾芡,起鍋前淋上醋,即可食用。
1.將600克面粉、300克清水、4克食鹽揉成面團。
2.將面團放入一個盛裝清水的大盆中,慢慢揉洗出面團中的淀粉。
3.大約換過四五次清水后,面團不能再洗出淀粉了,變成了有彈性的面筋。
4.將面筋分成若干個小團。
5.在油鍋中用小火慢慢炸至金黃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