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給兒子學校的小朋友們講怎樣選擇健康零食時,參考了香港衛(wèi)生署對于零食的分類方法。香港衛(wèi)生署2006年起聯(lián)同香港教育界開展“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該活動的目的在于推廣中小學校園內(nèi)的健康飲食措施。他們把零食形象地分為“紅黃綠燈”,方便學生們識別和選擇健康的零食。
具體分類方法如下(香港把零食稱為“小食”):以“適宜選擇”的小食,又稱“綠燈小食”,指含較少脂肪、鹽和糖的小食,大多是新鮮的食物,鼓勵學生選擇此類小食;“限量選擇”的小食,又稱“黃燈小食”,含較多的脂肪、鹽或糖,建議學生限制進食次數(shù);“少選為佳”的小食,又稱“紅燈小食”,指脂肪、鹽或糖分含量高的食物,建議學生少吃為妙,以免影響健康及妨礙成長。
“綠燈小食”包括含較少脂肪、鹽及糖的面包和其他谷物類的食物如全麥面包、全麥消化餅、煮玉米棒等等;無添加油、鹽、糖的新鮮蔬菜和水果或果干;無添加糖及低脂或脫脂奶品類;瘦肉及其代替品如煮雞蛋;低糖及低脂飲料如清水、低糖豆?jié){等。
“黃燈小食”包括含較多脂肪、鹽或糖的面包、餅干和其他谷物類的食物;加工和腌制蔬菜;添加糖分的水果;全脂或添加糖的奶品類;加工、腌制或脂肪含量較高的肉類及其代替品。
“紅燈小食”包括高熱量、脂肪、鹽或糖的食物如油炸食物、薯片、豬肉干、糖果、巧克力等;高糖或鹽(鈉)的飲料如汽水、糖分較高的紙包飲料、加糖果汁、運動飲料、乳酸菌飲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