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飄》是美國小說家瑪格麗特·米切爾創(chuàng)作的一部極具浪漫主義色彩的長篇巨作。小說主要描繪了女主人公斯嘉麗的真實情感,成功塑造了一個鮮明、清晰而又獨特的人物形象。小說描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時一個堅強女性的成長經(jīng)歷。主人公斯嘉麗是一個平凡的貴族少女,她天真、活潑、熱情、開朗;同時又是不平凡的女性,面對殘酷的戰(zhàn)爭及戰(zhàn)后的殘酷環(huán)境,她勇敢、堅強、不屈不撓、自強自立。本文主要從戰(zhàn)爭前、戰(zhàn)爭中以及戰(zhàn)爭后三個階段來分析斯嘉麗的性格特點,探究人物積極向上、獨立自主、頑強拼搏的精神所帶給當今時代女性的一些啟示。
關鍵詞:斯嘉麗 性格特征 戰(zhàn)爭
一、引 言
一部經(jīng)典的、偉大的作品可以真實地反映一個時代的特征,《飄》主要描述了女主人公斯嘉麗的愛情生活,并且以美國南北戰(zhàn)爭(1861—1865)以及南方的戰(zhàn)敗后重建作為背景。小說里的斯嘉麗勇敢、精明、果斷、強悍,但同時她也脆弱、恐懼、貪婪。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使斯嘉麗的性格矛盾又復雜,人物的刻畫與塑造鮮明而形象。同時,她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反映出一種勇于挑戰(zhàn)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不向命運屈服,奮勇前進的精神。故事曲折緊張,扣人心弦,觸動人心。既反映當時的時代特點,也為讀者提供人生的參考。
二、斯嘉麗的性格特點
1.戰(zhàn)爭前叛逆、傲氣、飛揚跋扈、脆弱、熱情、天真 戰(zhàn)爭之前,美國的社會制度是半封建半奴隸制,女性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斯嘉麗出身于南方大種植園的家庭,生活富裕、衣食無憂,是一個嬌生慣養(yǎng)、沒受過任何苦難的貴族小姐。文中這樣描述:“她一生下來就在種植園里過著安逸的生活,從娘胎里一落地便由別人從頭到腳伺候著?!彼辜嘻惖男愿窭^承了父親的直爽、暴躁以及不拘小格,同時又受母親的影響,表面是淑女的形象,但骨子里卻非常叛逆。她總是希望成為人群的焦點,“對于不是以她為中心的談話,她從來就不會忍受太久”。她非常喜歡整天與鄰居的男孩子們騎馬、爬樹、玩耍。對于自認為正確的事物,她總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從來不會在乎別人的看法。
雖然在生活上,斯嘉麗飛揚跋扈、霸氣、高傲,但在愛情面前卻脆弱無比。她愛上了不愛自己的男人衛(wèi)希禮。在一次聚會上,斯嘉麗撕下淑女的偽裝,主動去跟衛(wèi)希禮表白,卻遭到了拒絕。這給斯嘉麗嚴重的打擊,也是她在順風順水的生活中受到的第一次打擊,嚴重傷害了她的自尊心,她當場就給了衛(wèi)希禮一巴掌,從這一點,說明斯嘉麗具有敢愛敢恨、敢作敢為的性格特點。當斯嘉麗聽到衛(wèi)希禮要結婚的時候,她的“心似被一只野獸的尖牙利齒無情地撕咬一樣難受,不時在微微抽動,雙手發(fā)冷。一種即將被毀滅的感覺壓迫著她”,給斯嘉麗帶來巨大的痛苦與折磨,無助脆弱的形象與之前的高傲自負形成鮮明的對比。這讓斯嘉麗第一次嘗試到了失敗與痛苦,導致她理智全無,做出了錯誤的決定,隨隨便便找一個男人嫁掉了。這充分暴露了斯嘉麗的性格缺陷,反映出她在愛情面前沒有理智,脆弱無助的一面。
2.戰(zhàn)爭中堅強、勇敢、獨立、自信 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后,巨大的災難降臨了,斯嘉麗所在的南方家園徹底摧毀,從此斯嘉麗結束了無憂無慮的生活。新婚丈夫在戰(zhàn)場上喪失性命,斯嘉麗卻不覺得悲傷,因為她并不愛自己的丈夫,只是討厭必須穿上黑漆漆的裙子,這點令她非常氣憤。最終,斯嘉麗順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了舞會,無視傳統(tǒng)風俗禮儀,與白瑞德共舞一曲,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這個大膽的舉動引發(fā)許多非議,但斯嘉麗毫無顧忌,可謂膽識過人。隨著戰(zhàn)爭的日益激烈,衛(wèi)希禮需要重回戰(zhàn)場,他把夫人媚蘭托付于斯嘉麗,此時斯嘉麗又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令她無所適從。她像許多普通人一樣,有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情感,她很想將媚蘭拋棄一邊,回到母親的身邊。雖然媚蘭是自己的情敵,但敢作敢為、堅守承諾的她顛覆了以往女性的懦弱、毫無主見以及嫉妒之心,以堅強的姿態(tài)扛下重擔,實現(xiàn)諾言。這種滲透到骨子里的堅強令她保持清晰的頭腦、正確理智的判斷。斯嘉麗帶著剛生下孩子的虛弱的媚蘭逃離亞特蘭大,在逃亡中她無所畏懼,越挫越勇,以前懶得撿起地上的襪子,現(xiàn)如今已堅強得能制服一頭兇悍的牛。斯嘉麗回到了自己的故鄉(xiāng)——陶樂。以前美麗、平靜、如天堂般的故鄉(xiāng)早已不見蹤影,如今滿目狼藉,殘垣斷壁、遍野荒蕪。莊園毀了,奴隸都跑了,田地荒廢了,母親病死了,父親又發(fā)瘋了,丈夫也死了,兩個年幼的妹妹也在病痛中掙扎。此時,斯嘉麗“再也不能有母親的愛如鴨絨一般溫暖地包裹住她,再也不能像個孩子似的安穩(wěn)地睡在父親屋里了”,父親不能再為她擋風遮雨,母親再也不會嘮叨她要成為一位端莊的淑女,沒有溫暖的避風港灣,也沒有回頭之路,于是她毅然站出來,當家做主,扛下了這生活的重擔,支撐起這個脆弱的家。她也覺得孤獨以及身心疲憊,卻從沒想過退縮、放棄。種種困難,層層磨難都沒有將她嚇倒或者令她膽怯,她毅然決然破除一切障礙,克服一個又一個難題,成功地支撐起這個破碎的家。②
斯嘉麗放下貴族小姐的驕傲與矜貴,整日像黑奴一樣勞作。她指揮家人勞作,自己也事必躬親,帶領大家到地里摘棉花,當遇到一個北方佬騎兵威脅的時候,為了守護這個家,保護母親的東西以及辛辛苦苦賺來的食物,這個看似柔弱的千金小姐居然冷靜地手持槍桿,打死了強盜。她雖然顫抖、緊張卻又剛強、堅定,各種考驗與磨難將這個曾經(jīng)柔弱、驕傲、矜貴的貴族女人打造成堅強、勇敢、無所畏懼的生活勇士。
此時困苦的生活令斯嘉麗逐漸喪失道德與廉恥,開始變得貪婪、虛偽。當她沒有錢交稅時,沒有怨天尤人、坐以待斃,而是頑強地站起來,甚至出賣自己的良心與肉體。她想起了白瑞德的錢,想到自己只要跟白瑞德結婚了,就不會在為錢擔心。此時,斯嘉麗早已不是從前單純、高傲、自負、任性的女孩了,戰(zhàn)爭將這些消磨殆盡,如今只剩下堅強、勇敢以及自強自立。③
3.戰(zhàn)爭過后的貪婪、倔強、自私、不擇手段 戰(zhàn)爭爆發(fā)以來,斯嘉麗對生活有了更深的認識,對社會現(xiàn)實也更加理智。金錢對于她來說越來越重要,所有一切都離不開金錢,沒有錢寸步難行。為了賺錢,斯嘉麗毫無顧忌,拋棄高貴、自負及矜持,無視傳統(tǒng)觀念,自作主張買下一個鋸木廠,拋頭露面,親自經(jīng)營。為此遭來非議,被人輕視、嘲笑。但斯嘉麗沒有被風言風語嚇倒或退縮,勇往直前,堅持自己的事業(yè)。倔強的性格被困難生活磨煉出來,更是斯嘉麗對抗生活的動力。
為獲得更多利益,斯嘉麗再次挑戰(zhàn)傳統(tǒng),不顧他人的非議,掃除種種障礙,雇傭犯人來工廠做工。她的一系列行為驚世駭俗,離經(jīng)叛道。常人無法想象、無法做到的事,她卻做到了,并且以一個女人的身份做到了,且做得非常出色,以堅強的毅力、非凡的勇氣抵抗保守勢力的威脅、侮辱、壓迫,以干脆利落、勇敢果斷的行動挑戰(zhàn)世俗。斯嘉麗無所顧忌,根本不在乎別人的非議與看法,只想過得好一點,不再挨餓受苦,其他都已不重要。④
樂觀積極地面對生活,想盡一切辦法克服困難的斯嘉麗在愛情上卻十分不幸。在生活上,斯嘉麗是一個現(xiàn)實主義者,但在愛情上卻是一個浪漫主義者。她熱烈地愛著衛(wèi)希禮,幾乎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他,但戰(zhàn)后的衛(wèi)希禮軟弱無能、虛偽懦弱,尤其是在妻子媚蘭病逝后表現(xiàn)出的懦弱無能,從前彬彬有禮、溫文儒雅的形象在她心中轟然崩塌,斯嘉麗最終明白她原來沒有愛上衛(wèi)希禮,而是愛上一個幻象,在她心中真正愛的是白瑞德。然而為時已晚,白瑞德已被她傷透了心,再加上女兒的離世,他最終離開了她,但斯嘉麗并沒有放棄。小說的結尾寫道:“斯嘉麗在痛哭過后,堅強地說:我要回塔拉去,我明天會想辦法讓他回來。畢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我們不清楚他們是否會在一起,但是斯嘉麗絕不會被擊垮,因為“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她在困難中表現(xiàn)出的勇敢和堅強暗示我們,無論結果如何,斯嘉麗都會好好地活著,堅強地活著,而且驕傲地活著。⑤
三、結 語
《飄》詮釋了一個新女性形象,斯嘉麗不是一個完美、溫柔、善良的好女人。她高傲、任性、虛榮、霸氣、天真、活潑、直爽、大膽、聰明、浪漫,同時又堅強、果斷、敢作敢為、世故以及貪婪和自私,這些特點在她不同的人生階段逐漸表現(xiàn)出來。她面對苦難,奮勇前進,盡管解決問題有些不擇手段,但在現(xiàn)實面前,能夠積極面對,毫不退縮。她渾身散發(fā)出的張揚自信,值得人欽佩。生活是困苦的,不論是哪一時代的人,活著需要堅強的毅力,頑強的拼搏,誰在困難面前屈服,誰就是生活當中的弱者。斯嘉麗無疑是生活中的強者,盡管她不完美,卻不會掩蓋住她身上散發(fā)出的巨大魅力。小說的結尾斯嘉麗失去了一切,包括白瑞德,但她已經(jīng)學會了如何生存,如何堅強地活著。往事如云煙,明天的一切誰都不會知道,但是斯嘉麗堅信“明天是生活的希望與意義”。
參考文獻:
[1] [美]瑪格麗特·米切爾.飄[M].黃建人譯.桂林:漓江出版社,2007.
[2] 劉鶴.淺析《飄》中斯嘉麗性格特征[J].華章,2011,(13):78.
[3] 張仰媚.風雨彩虹,鏗鏘玫瑰——《飄》之斯嘉麗性格剖析[J].青年文學家,2011,(01):3.
[4] 莫菲菲,鐘穎.一個矛盾的靈魂——淺析《飄》女主人公斯嘉麗的性格變化[J].科技信息,2011:(34).
[5] 馬佳瑛.多重性格的結合體——淺析《飄》的女主人公斯嘉麗[J].青年文學家,2010,(07):24.
作 者:姜風華,碩士,菏澤學院外國語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英美文學和翻譯。
編 輯:水 涓 E-mail:shuijuanb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