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金蓮是西海固作家群80后作家中最有潛力的一位。她的小說語言樸素,關(guān)注現(xiàn)實人生,關(guān)注這片土地上生存的苦難。對腳下土地深沉的愛讓她成為西吉這片貧窮土地上沉靜的歌者。
關(guān)鍵詞:馬金蓮 小說 特色
馬金蓮,女,回族,1982年出生于寧夏西吉,西海固作家群80后作家中最有潛力的一位。師范學(xué)院畢業(yè)后她雖然先后換了好多工作,但一直在西吉這塊偏僻的土地上工作、生活、寫作。寧夏的文學(xué)圈在全國都稱得上是比較活躍的,經(jīng)常有各種活動。馬金蓮似乎都很少參加。對馬金蓮來說,寫作只是心靈的表達(dá)。她“一直視寫作為很私人的愛好”,“寫作是怎樣一件事呢!充滿了幻想的興奮、沖動,思索中的痛苦,現(xiàn)實里的打擊;還有,表達(dá)后被掏空的疲憊,用文字難以酣暢淋漓地表達(dá)的缺憾”①。馬金蓮的眼中,“文學(xué)不是嘩眾取寵的東西,真正的文字,是在孤寂中研磨而出的”②。在紛紜的人事中,她用心靈思索打動過她的生活細(xì)節(jié),打磨出一篇篇如璣的文字。她——成為她所生活的西吉土地上的沉靜的歌者。
對土地深沉的愛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當(dāng)我閱讀馬金蓮的第一部小說集《父親的雪》時,首先映入腦海的就是艾青的這句詩。這句詩足以詮釋馬金蓮對西吉土地的拳拳深情。“寫作靈感的源頭,就是我最初生活的那個村莊”,“只要村莊屹立在大地上,生活沒有枯竭,寫作的靈感就不會枯竭”③。
馬金蓮筆下的這片土地是貧瘠的。這是一個被聯(lián)合國總署認(rèn)定為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常年干旱、缺水。據(jù)說山根下一根小手指頭粗的泉水也能孕育山周邊十里范圍生命的希望。我真的想象不出這是怎樣的景象。馬金蓮說,來吧,來看看就知道了。有水才有富饒。而對作為生命之水的最重要的來源——雨的渴盼則澆灌了生活在這片黃土大地上世世輩輩人對飽暖生活的所有希冀和向往?!陡赣H的雪》中《蝴蝶瓦片》一文就強烈地表達(dá)了這種對雨——水的訴求。
《蝴蝶瓦片》是馬金蓮小說集《父親的雪》中寫得最帶有輕靈色彩的一篇小說。小說帶有一點點神秘。六歲半的“我”——“馬老旦家的二女子”,在一個主麻日從水洞口爬進了刀子老漢的院子里,去做賊。刀子老漢的家里,“我”見到了那個被人遺忘的足不出戶的坐在輪椅上的叫小刀的男人。在“我”出生前一年半,這個叫小刀的男人就為“我”做好了繡了綠蝴蝶的紅鞋子,盛在時光的匣子里,等待“我”出生、長大到六歲半,然后,在“我”第一次做賊進到房里時,小刀把鞋子送給了“我”。鞋子不大不小正合腳。小刀說:“我等了你八年,你終于來了。”然而,“我”——小女孩是來尋找東西的——“我”仿佛看見自己要尋找的東西了。但刀子老漢眼看要回來了,“我”沒能偷竊成功,急惶惶地溜回了家。小女孩要尋找的是什么呢?
“到了五月,烈日烤曬著土地,有生命的東西都顯得焦躁不安。豌豆早已死光,麥子開出黯淡的土黃色的花,野草蔓延、瘋長?;钪脑竿呀?jīng)十分單純了——下一場雨,好好地下一場雨——我等不及了,主要是滿山洼的莊稼等不及了呀。”
——《蝴蝶瓦片》
再一次進入刀子老漢的家,是刀子老漢的兒子小刀死了送埋體的下午。“我”抓住最后的機會進入老漢家,偷竊成功?!拔摇睂さ搅俗约合胍臇|西——先人留下的白瓦蓋碗——這只蓋碗上有做著飛翔動作的淡青色的蝴蝶?!皼]有人知道我做了賊,沒有人知道我做了賊是為了什么?!鄙巾斏?,“我”把蓋碗打碎了,把留下蝴蝶完整身子的瓦片使勁扔出去——
“大旱的正午,找一片蝴蝶瓦片,扔進山下的塵埃里,就一定有一場大雨落下?!?/p>
不知道是誰說的,重要的是及早下一場雨——
“——我等了你八年,我知道你會來的?!?/p>
“——你一定會來的。”
“——美麗的雨水。”
一個女孩對雨的祈求和等待,與一個叫小刀的癱在輪椅上的四十歲的男人對她沒來到這個世上時就開始的等待;一個村莊的老老少少和動物和莊稼對雨的祈求和等待,與一個叫小刀的癱在輪椅上的四十歲的男人對村人到來的等待交織在一起,使小說在貼近地面書寫苦難生存的同時,多了一份詩意和輕盈。馬金蓮筆下這份難得的詩意和輕盈更反襯出了這片土地上對生存這份原始渴望的古老和憂傷。有雨水才有莊稼,而“我們的一生都與這種叫做莊稼的東西有關(guān),是深深的難以割舍的關(guān)聯(lián)”。馬金蓮唱著一首生存的苦難的歌。
因為缺水而造成的這片土地是貧瘠的。命運處處充滿苦難和哀傷?!段逶律⒂洝分械乃哪套钕矚g“浪”親戚,每到一處,一浪就是幾個月甚或半年。四奶的“浪”不是話家常、閑逛、玩耍,她只是安靜地躺著,長時間不動,像一截包在毯子里的干木頭。四奶拿一生的操勞換來七十歲后長時間睡死樣的休憩。她九歲就做了童養(yǎng)媳,年紀(jì)輕輕就沒了男人。她把六個兒子抓養(yǎng)大了,媳婦都領(lǐng)上了,兒子半路上卻一個接一個無常了,扔下雀兒子一樣的一堆孫子。四奶又沒年沒月地把孫子拉扯大,讓孫子也領(lǐng)上媳婦兒。命運的苦難讓四奶平靜默然地像一潭不動的令人摸不到心思的深水。面對苦難四奶卻如此沉靜:
“她神色平靜,聲氣遲緩,行動穩(wěn)穩(wěn)的,什么事也沒發(fā)生過一樣。
我攙著四奶,慢慢走向碎房。
身后,陽光充滿了院子?!?/p>
——《五月散記》
四奶的平靜是一種生命的頑強,跟生活在這片苦難土地上的人們一樣從不氣餒:他們在暴烈的日頭下鋤著荒草淹沒的瘦弱的莊稼苗;他們殷勤地等待雨水的降臨;他們?nèi)淌軟]有糧食的煎熬;他們?nèi)淌芪镔|(zhì)的貧乏;他們?nèi)淌芫竦睦ьD——但他們活著,堅強地活著。馬金蓮唱著的也是一首對苦難生活充滿韌性的歌。對生活不氣餒的韌性的書寫是馬金蓮獻(xiàn)給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最好的禮贊。
馬金蓮是回族,信仰伊斯蘭教,生活在回族聚居區(qū)的西吉。雖然以回鄉(xiāng)女子的身份看家鄉(xiāng),馬金蓮卻從來不曾在有無信仰、信仰和信仰之間、回民與漢民之間游走、糾結(jié)、徘徊。她的寫作視角從來都不是純粹的回族視角。她的寫作切入點是族人鄉(xiāng)親們在這土地上的生存。她看到他們的苦難、貧窮和掙扎。她深深地同情他們,理解他們做出的每一點努力和改變“此在”的艱難。她關(guān)注現(xiàn)實人生,很少強調(diào)教義是否被遵守,信仰能否保持純潔。我個人認(rèn)為,馬金蓮最終信仰的是活著的幸福。她為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哀痛歌哭,只希望他們生活得更好些:能下雨,能打糧食,能吃飽,能快樂……關(guān)心人,關(guān)心這片土地上的男人女人、有信仰的人、無信仰的人和信仰不同的人的存在,讓馬金蓮超越了狹隘,獲得了更博大的視角,我想,這與宗教信仰的目的殊途同歸。
土味兒的樸素語言
馬金蓮的語言是單維度的語言。她的小說語言以現(xiàn)代漢語書面語為基礎(chǔ),很樸素。她用來源于腳下土地的質(zhì)樸語匯、帶上點學(xué)生氣的認(rèn)真敘述贏得了讀者的尊重。她的語言帶著久不見雨的黃土的味道。
她在小說自然地引入了諸多地方方言。例如,土塊叫“胡基”;惹麻煩叫惹“麻達(dá)”;玩通常說成“?!?;管小孩子們叫“碎娃們”;住親戚叫“浪親戚”;做禮拜,又叫做“乃麻子”;死了不叫死了,而說是“無常了”……但引入地方方言語匯,不是馬金蓮語言的標(biāo)志性特色。因為對在西海固成長起來的本土作家們來說,地方的話語資源都會自然地進入他們的寫作視野。但他們文本形成的語言風(fēng)格卻各不相同。在他們中間,馬金蓮小說的語言尤為質(zhì)樸:
“擺罷麥子,接著就種胡麻。胡麻也是用耬擺。胡麻種過,輪到了豌豆。豌豆顆粒大,不能用耬擺,用犁種。母親跟在父親身后,往耕開的犁溝里撒豆子,從事這項勞動得有一定的經(jīng)驗技術(shù),不是人人能干得了的。我家只有母親會干,母親已經(jīng)撒了十來年的豌豆子了?!?/p>
——《永遠(yuǎn)的農(nóng)事》
文字樸素得像小學(xué)生寫作文。馬金蓮就在這樸素、耐心的敘述中,靠著對土地和生存一往情深的細(xì)細(xì)描摹,積累起深厚的感情,形成張力,打動讀者:
“我們黃土筑成的院子,上面落下一家人來來回回反反復(fù)復(fù)的腳印……我們姐妹一個個都是在這院子里長大,玩耍,吃飯,歇涼,全是在這院子里進行。我們十分愛我們的院子。如此干凈白亮的院子,姐姐曾發(fā)表高見,說就算把搟好的面片晾在院子里,也沒啥不可以的?!覀兊脑鹤诱媸翘蓯哿恕N医?jīng)常躺在樹蔭下,什么也不鋪,和衣躺在干爽的黃土上?!?/p>
——《巨鳥》
對這片干爽的黃土從孩童時就開始的簡單、執(zhí)著的熱愛,是撐起馬金蓮語言底色的最堅實的一維。這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單維度的語言,意味著更寬廣的發(fā)展空間。
“事實上,我這四奶一直在浪。從進入四十歲的門檻起,她就把家里的事全交給幾個孫子和孫子媳婦,就開始轉(zhuǎn)著到娘家女兒家孫女家浪,侄女家外孫女家也去,每到一處,一浪就是幾個月或半年。她浪了十幾年了,馱她的麻驢是孫子舍巴專門養(yǎng)給他奶奶騎的腳力,如今麻驢也老了,馱上瘦小的四奶開始腳步蹣跚了?!?/p>
——《五月散記》
“浪”就是出門做客玩耍的意思,是典型的西海固的方言語匯。在郭文斌那里,“浪”這個詞匯也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同樣扎根于西海固,同樣從西海固的本土語言中汲取營養(yǎng),郭文斌小說的語言相對于馬金蓮顯得更輕盈洗練一些。郭文斌把來自黃土地的語言雅化了,思維和敘述的跳躍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語言的空靈感。馬金蓮的語言則近乎就是直接從西吉土地上長出的小苗苗,認(rèn)真地一點點鋪敘著,延伸著。她的思維不會時時跳躍。她寫四奶的浪不是點到即止,而是一點一滴地寫她浪的站點、對浪的打算、浪的狀態(tài)、浪的結(jié)果……馬金蓮的不輕盈,歸因于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生的沉痛憂傷。所以馬金蓮的文章是緊貼在地面上的粘滯的飛翔。她的語言滲透著這片黃土的味道。然而,這樣的語言同樣能夠打動人。她是靠氤氳在文中的一點點積蓄起來的情感打動人,看到最后你會心酸、沉痛,情感會滲出來凝成一顆溫潤的淚,墜落。
李進祥在為《父親的雪》所做的序中說:“她和蕭紅一樣,都有無法埋沒的寫作天賦,都有一顆敏感善感的心,有一雙童稚純真的眼睛。也許她能取得蕭紅一樣的文學(xué)成就。這也是對她的期盼和祝福?!雹?我從來不愿用簡單比附的方式來談一個作家的成績。因為在簡單比附的同時,潛在地把寫作者放在了下風(fēng)的位置。所比附的那個人成為一個高標(biāo),似乎是不可被逾越的;抹殺了寫作者發(fā)展的無限可能性。我只愿意看到寫作者的獨特性,并指出他的特殊之所在就可以了。所以我認(rèn)為與蕭紅不同的時代背景、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不同的人生體悟和看世界的眼睛,完全可以造就一個獨特的馬金蓮,她完全可以做與蕭紅不同的“這一個”,以更開放的心胸,懷著自信,取得更大的成績。
①②③ 馬金蓮.父親的雪·前方的幸福(代后記)[M].銀川: 陽光出版社,2010:34,342,343.
④ 馬金蓮.父親的雪·序[M].銀川:陽光出版社,2010.
基金項目: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高等學(xué)??茖W(xué)技術(shù)研究項目,項
目名稱:沉默的風(fēng)景——西海固作家作品研究
作 者:沈秀英,文學(xué)碩士,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銀川學(xué)院講師。
編 輯:魏思思 E-mail:sisi123_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