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懸空寺入選世界
十大危險建筑
美國《時代》周刊近日評出全世界“最危險”的十大建筑,懸空寺名列其中。位于山西渾源縣恒山西側(cè)的懸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公元417至523年)。全寺距地面高約50米,是世界上現(xiàn)存建在懸崖絕壁上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群。據(jù)介紹,渾源縣歷史上曾有多次地震的記載,最近50年發(fā)生了3次6級左右的地震,其中一次使渾源縣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但懸空寺安然無恙。已故中國古建筑專家羅哲文當(dāng)年揭開了懸空寺在歷次地震中幸免于難的原因。他說,懸空寺橫梁立柱采用的是榫鉚結(jié)構(gòu),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防震,這種結(jié)構(gòu)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時,部件彼此錯動,當(dāng)外力消失時又能恢復(fù)原狀,所以不會遭到徹底破壞。
“尋?!北臼嵌攘繂挝?br/> “尋”和“?!倍际枪糯亩攘繂挝?。最早的度量方法是伸開雙臂,雙臂之間的距離稱作一尋。“倍尋謂之常?!币簿褪钦f,“?!?,是“尋”的兩倍。漢語中有個反義同詞現(xiàn)象,即一個詞既可以指正面,又可以指它的反面?!皩こ!边B用就是這樣,既可以比喻短或小,又可以比喻長或多?!秶Z·周語下》載:“其察色也,不過墨丈尋常之間。”這里的“尋?!笔潜扔鞫袒蛐 !痘茨献印ぶ餍g(shù)訓(xùn)》:“于此毫末,于彼尋常矣?!边@里的“尋常”又用來比喻長或多了。因為“尋”“?!笔亲钇毡槭褂玫亩攘繂挝?,“尋常”一詞便引申為平常、普通的含義,比如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名句。
古代購藥也有“實名制”
古代官府對藥品的管理是相當(dāng)嚴格的,特別是對砒霜、巴豆、烏頭這類可以治病,但更可以治死人、常被歹徒用來謀財害命的“超級毒藥”,控制尤其嚴格。古代控制毒藥,很多時候是靠藥店自律。古代藥店一般會設(shè)一名“查柜”,主要責(zé)任是負責(zé)檢查顧客的藥方,查對所抓藥品,以防出錯。如在老北京的“同仁堂”、“萬全堂”等藥鋪中,售藥處都設(shè)有查柜,對于購買“毒藥”者從嚴控制,絕不輕易賣,不了解底細的更不賣。在元代,購買“毒藥”干脆實行實名制。賣藥的和買藥的都要進行登記。如果買“毒藥”確實是治病的需要,可以賣給,但得留下姓名、住址這類個人信息,藥店也要做好檔案記錄。如果將來出事了,毒死人了,“買的賣的兩個都處死”;即便不曾毒死人,如果隨便買賣“毒藥”遭人檢舉,“各杖六十七”f9fbfc9216248aa882095b4bc45303bf315bdf0fe713f56f4a32b28abb368057,另外還要追加罰款,作為給檢舉者的獎勵。
“招搖”原是一顆星星
“招搖過市”這個成語指在街市上故意招搖,虛張聲勢,炫耀自己,以期引起別人的注意。不過,鮮為人知的是,“招搖”本來是一顆星星的名字。北斗是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quán)、玉衡、開陽、招搖七星組成的,其中第七星“招搖”又被附會為破軍星。既為破軍,就跟軍事扯上了關(guān)系?!抖Y記·曲禮上》中有這樣的規(guī)定:“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招搖在上?!边@里指的是軍隊出征時的儀仗。招搖旗居中而又高高在上,可以想象在這面旗幟的指引之下,千軍萬馬浩浩蕩蕩開赴前線的盛況。因此“招搖”被附會為破軍星,又引申出張揚的意思,“招搖過市”自然就成了一種恢弘氣勢的象征。?在漫長的語言演變中,“招搖”和“招搖過市”漸漸變成了一個貶義詞,“招搖”的本義也就徹底被人們忘記了。
電話簿為何又稱“黃頁”?
1876年世界上首部電話問世后,電話的使用增長迅速,但公眾手中卻沒有完全的電話資源,電話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1880年,美國政府強制電話公司編寫電話號碼簿,以便公眾使用電話系統(tǒng)。最早電話簿是用白紙印刷,但是剛好那年印刷廠白紙缺貨,情急之下只好把工商版以黃紙暫代,沒想到卻因此造成轟動,深受好評。電話號碼簿上最初沒有廣告,1886年,美國芝加哥的一家公司受火車時刻表上刊登廣告的啟發(fā),開始吸引廣告商在號簿上刊登廣告。今天俗稱的黃頁就這樣在美國誕生了。
“爵位”原是飲酒的等級
“爵位”又稱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貴族或者高官的封號,用以表示身份等級與權(quán)力的高低。這個稱謂最早與飲酒有關(guān)。爵是青銅所制的古代酒器,最早出現(xiàn)于夏朝晚期,盛行于商周時期。爵只能供有身份的貴族或者高官使用,平民百姓沒有資格使用。在國君的酒宴上,根據(jù)身份和職位的高低,爵的形制和組合也不一樣,等級森嚴。等級越低,爵放置的位置離國君也就越遠;等級越高,爵放置的位置離國君越近。這個放置爵的位置就叫“爵位”。由此“爵位”漸漸成為封號的稱謂。
古代的名片
名片于西漢史籍中被稱為“謁”。《釋名·釋書契》載:“謁,詣告也。書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詣?wù)咭??!睎|漢時,謁又叫名刺。至唐代,木簡名刺改為名紙。唐代長安新科進士以紅箋名紙互換,以便交流。元代易名刺為“拜貼”,明清時又稱“名帖”、“片子”。除自報姓名、籍貫,還書寫了官職。到了清朝才正式有“名片”稱呼。
宋代公務(wù)員一年能休110天
我國休假制度最早始于漢代。到了宋代,法定的節(jié)假日更加豐富多彩。據(jù)宋史筆記《文昌雜錄》記載,元日(春節(jié))、寒食、冬至各放假七日,這就有點類似如今的“黃金周”;天慶節(jié)、上元節(jié)、夏至等也都放假,合計法定假日有七十四天,加上三十六天旬休日(始于唐高宗時),共一百一十天?;谌藗愌壓妥诜ㄓ^念,宋代還有許多“人性化”的假日,比如父母住三千里外,每隔五年有十五日的定省假。兒子行冠禮時有三天假期;兒女行婚禮時有九天假期。父母親去世,官員需丁憂三年。即便親戚去世,根據(jù)關(guān)系遠近也有不等的假期。
墨西哥發(fā)現(xiàn)千年木乃伊狗
考古學(xué)家在墨西哥北部的半干旱地區(qū)科阿韋拉的坎德拉里亞石窟中發(fā)現(xiàn)了一具有1000年歷史的木乃伊狗。專家認為,這只狗是當(dāng)?shù)匾粋€部落馴化的,用來幫助狩獵。考古學(xué)家認為:這一發(fā)現(xiàn)支持了狗是當(dāng)?shù)赜文敛柯湓趥鹘y(tǒng)葬禮中的陪葬品的想法,這也表明當(dāng)時狗已經(jīng)被馴化。
“老人家”的由來
“老人家”一詞,在現(xiàn)代漢語中常常用于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但這一詞實際上源于伊斯蘭教義,是舶來品。據(jù)《宗教詞典》載:“老人家”一詞,是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伊斯蘭教徒對教主的一種尊稱,是阿拉伯文“穆爾西德”一詞的意譯。“穆爾西德”一詞源于“道路”(指修煉過程),意為“引路的人”,指伊斯蘭教某些教團的宗教導(dǎo)師,負責(zé)接受和指導(dǎo)新參加教團的信徒的人。在元朝時期,伊斯蘭教隨著部分中亞細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遷移傳入中國,并發(fā)生語言的融合。從此,“穆爾西德”便被譯為“老人家”,出現(xiàn)在元代及以后的漢語和文學(xué)作品中。
【文稿】李 莉
【責(zé)任編輯】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