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在茫茫人海中,怎就此二人成了夫妻呢?除了月老牽線,媒婆搭橋,歸結(jié)還是二人有緣分。怎么見得?有詩為證:“修得百世成夫妻,夫妻緣分心中知。為何茫茫人海中,君會獨取一瓢喝?!?br/> 談到這個話題,是為了引出“覆水難收”這段典故。有詩嘆曰:“夫妻恩愛到如今,只思富貴不念真。早知覆水難收取,何必難收害己深。”這首詩說的是一段《朱太守風雪漁樵記》的故事。
話說漢武帝天漢年間,蒼翠茂盛的爛柯山下住著一位讀書人。他姓朱,名買臣,表字翁子,會稽郡人氏。朱買臣為人老實厚道,不善專營,四十多歲了仍是窮人一個。他夫妻二人住在陋巷蓬門,無以為生,只得砍柴度日。朱買臣喜好讀書,常常手不釋卷,即使是肩上挑著柴擔,手里還拿著本書朗誦,且歌且行。大家只要聽到讀書聲,便知是朱買臣挑柴擔來了。人們同情他是個讀書人,又屢屢沒有成事,就都來買他的柴。朱買臣從不討價還價,任憑買主開價,所以他的柴比別人賣得快。也有輕薄少年見他又挑柴又讀書,常常三五成群嘲笑戲侮他,朱買臣也不介意。
崔氏對朱買臣背著柴在街上大聲朗誦詩書這事很生氣。她覺著,讀書是閑人、有錢人的事,忙人、窮人讀書那是擺不正自己的位置。一天,朱買臣賣柴回來,正趕上崔氏出門到井邊打水。只見一群孩子追隨在朱買臣柴擔的后面,學他誦詩挑擔的樣子,還拍手哄笑,此情此景讓崔氏深以為恥。她水也不打了,氣沖沖地回了家。朱買臣到家之后,崔氏奚落道:“你要讀書,就不要去賣柴;要賣柴,就不要讀書。這么大歲數(shù)了,不傻不癡的,竟做出這種事來,被一群孩子笑話,我都替你害羞!”朱買臣不急不躁地說:“我賣柴是為了營生,讀書是為了今后獲取功名,這兩樣互不妨礙,讓他們笑就是了?!?br/> 多年以來,崔氏跟著丈夫一直過著清苦的生活,她早就受不了了,從心里看不起丈夫那副窮酸的樣子,脾氣越來越壞,說話也越尖酸刻薄。只聽崔氏說道:“你如果能取得功名,也不用去賣柴了。自古到今,誰見過賣柴的人做了官?竟說這種沒鼻子的話!”朱買臣道:“富貴貧賤各有其時。有人算我八字,說我到五十歲以后一定能做官。到那時,我就讓你享盡榮華富貴?!?br/> 崔氏訕笑道:“那算命先生見你癡癲的模樣,是在故意耍笑你,你還當真了??峙履愕轿迨畾q的時候連柴擔都挑不動了,那時只有餓死的份兒了。你還想做官?美得你!到時閻羅王殿上少個判官,等你去做呢!”朱買臣有口難言,只得默默忍耐,他勸妻子說:“姜太公八十歲還在渭水釣魚,遇了周文王后,拜他為尚父?,F(xiàn)在朝廷的丞相公孫弘,五十九歲時還在東海放牧,整整六十歲才得到皇上重用,拜將封侯。我五十歲以后發(fā)跡,比他們兩個還早呢,你要耐心等到那一天?!?br/> 崔氏嘲笑道:“你少談古論今!那釣魚放牧的,胸中都有才學。哪像你就知道死讀書,就是讀到一百歲,還是這個樣子,能有什么出息?”崔氏越發(fā)生氣,但常言說,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自己是個尋常女子,從來沒有想過什么大富大貴,既然跟了他,即便是寒冷和困窘,也就認了??裳巯碌娜兆邮裁磿r候是個頭兒呢?
一日,天寒地凍,大雪紛飛,朱買臣饑腸轆轆,被崔氏逼到山上砍柴。他以為多砍些柴草賣掉,買回米面,妻子就會高興起來。誰知剛一進家門,崔氏就提出要他寫休書?!罢婊逇庾隽四愕睦掀?!你這個書呆子,連街上的小孩子都在取笑你,我都覺著害羞。你不聽我的話,還讀那沒有用的書本,我沒法跟你過了?!?br/> 朱買臣道:“我今年四十三歲了,再過七年,就是五十。你和我這么多年都過來了,就不能再忍幾年?你辛苦很久了,等我富貴了,我要報答你的恩德??赡悻F(xiàn)在這么薄情,舍我而去,以后可不要懊悔!”
崔氏道:“世上還少挑柴擔的漢子嗎?有什么懊悔的?如果我再守你七年,像你這樣的人,最終我也是餓死在溝里罷了,怎么能夠得到富貴呢!”朱買臣見崔氏決意要去,實在沒辦法留住她,不禁長嘆道:“罷了,罷了!只愿你嫁的丈夫比我朱買臣強就行?!泵鎸Υ奘先宕蔚臒o理取鬧,他沒有出口爭辯。他知道自己理虧,這樣的苦日子,是他虧欠了她。但她也不能全然不顧多年的夫妻之情,立時就離開他,離開這沒有什么指望的日子,滿心歡喜地投奔新生活去。想到這兒,朱買臣顫顫巍巍地寫了休書。
崔氏道:“即使你將來做了高官,我淪為乞丐,也不會去求你?!闭f罷,拜了兩拜,頭也不回,揚長而去。朱買臣感慨不已,題詩四句于壁上云:嫁犬逐犬,嫁雞逐雞;妻自棄我,我不棄妻。
自從兩人離異后,朱買臣的日子更不好過了,他仍以打柴為生,空閑時仍堅持讀書。
幾年后,朱買臣跟隨上計吏當差,押送重車到了長安。值漢武帝下詔求賢,在老鄉(xiāng)嚴助的舉薦下,朱買臣得到了漢武帝的召見,他數(shù)年來的苦讀終于有了用武之地。在皇上面前講解《春秋》、《楚辭》,皇上很高興,任命朱買臣為中大夫,與嚴助同為侍中。后來,東越反了,朱買臣上書一封,寫了征戰(zhàn)之策。龍顏大悅,他被拜為會稽太守,專管討伐東越之事。史書記載,君臣二人商量完征戰(zhàn)大事后,在為朱買臣頒發(fā)會稽郡太守的印綬時,漢武帝有過這樣一番話:“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如衣繡夜行,今子何如?”
朱買臣新官上任,會稽郡上下震動,郡下所轄各縣的長官準備親自率領(lǐng)屬下夾道歡迎。由于陰天下雨,人來車往,路面崎嶇不平,為了迎接新任太守的到來,會稽郡的大小官員們紛紛發(fā)動老百姓修路。在征發(fā)的人之中,正好有朱買臣的前妻崔氏。
卻說朱太守的隊伍浩浩蕩蕩奔會稽郡而來。在進入會稽郡地界后,朱買臣百感交集,遠遠地在那些忙著灑水修路的人群當中,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正是崔氏還有她現(xiàn)在的丈夫。
只見崔氏蓬頭跣足,隨伴送飯。見太守前呼后擁而來,從一邊偷偷看,這一看不要緊,不禁大驚失色,想不到太守正是自己的前夫朱買臣。這時,朱買臣叫隨從停下車,同前妻夫婦打了個照面,跟他們寒暄了幾句之后,吩咐跟在后面的車輛把這夫妻二人拉上,一起來到太守的府邸。
到府邸中,崔氏羞慚得無地自容,見了朱買臣急忙叩頭謝罪。不多時,她丈夫也喚到,拜伏于地,不敢仰視。朱買臣大笑,對崔氏道:“就這個人,看上去并不比我朱買臣強啊。”崔氏心慌意亂,蓬頭垢面,赤著雙足跑到朱買臣面前,再三叩謝,自悔有眼無珠,苦苦哀求愿降為婢妾,終身服侍太守。
朱買臣若有所思,他讓人端來一盆清水潑于階下,向崔氏說道:“若潑水可復收,則吾與汝亦可復合。念少年結(jié)發(fā)之情,判后園隙地與汝夫婦耕種自食?!币馑际?,若能將潑在地上的水收回盆中,就答應(yīng)她回來。崔氏聞言,知道緣分已盡,頓時羞愧難當。崔氏隨丈夫走出府第,路人指著她說道:“此即新太守夫人也。”崔氏啞口無言,又氣又羞,沒多久就死了。死后葬在嘉興,人們稱之為“羞墓”。
就這個典故,明人方孝孺有詩云:“茅草池邊一故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寧囑咐人間婦,自古糟糠合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