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課程改革讓語文課堂逐漸回歸到了語文的本色。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積累,也越來越被教師重視與研究。認證分析語文教學現(xiàn)狀,梳理每個學段的知識點,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關鍵詞:語文課堂;知識點;梳理與運用;提高實效
自2009年阜新市開始全面進入自主高效課堂教學改革以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問題就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研究的焦點。在課程改革初期,小學語文課堂一度出現(xiàn)了浮躁、偏離語文航線的現(xiàn)象。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開始反思語文課堂的浮華現(xiàn)狀,課改逐漸走向平實,語文課堂也逐漸回歸到了語文的本色。課堂上語文知識的學習與積累,逐漸被教師們認同。
一、在特定的課程下學會思考
追求高效、簡約的語文課堂,是課改眾望所歸。十年來,全國各地都在進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研究工作。國內對于語文實效性的研究,大部分都界定在課堂教學方式的改進與研究,其中包括媒體的運用,目標的設定,方法的研究等等,但運用媒體、設定目標、運用方法的最終目的還是要幫助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學到語文知識,達到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在一節(jié)課中要教授給學生哪些語文知識?提高怎樣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實現(xiàn)這些目標?并不是每一個一線教師能熟知、明確的。公開課可以有專家的指導,但家常課,就需要教師自己在課前明確、設置了。如果不清楚整個小學階段、每個學段、每個年級應教授學生哪些語文知識,訓練學生哪些語文能力,那么一節(jié)課、一篇課文教學目標的設置就會是脫節(jié)的,我們使用的媒體、運用的方法,也就僅僅停留于表面化了。
根據(jù)我校的現(xiàn)狀分析,語文教師對于知識點的了解,一般都是通過教學指導部門的教材輔導這單一途徑獲取,這種輔導僅僅是針對本年級教材進行的,也就是教五年級的教師,接受的就僅僅是五年級的教材輔導,而相關年級的知識內容,教師并不清楚。剛剛走上教學崗位,沒有教學經(jīng)驗的年輕教師更是一頭霧水。據(jù)調查問卷顯示:清楚本年級學生應掌握語文知識的教師只有60%;了解相鄰年級應掌握語文知識的不到40%;了解小學階段學生應具有哪些語文知識的不到10%;在確定教學目標前,先確定要達成的知識點的教師更是寥寥無幾,大家只是遵從于教參的設置。
為了使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提前對相關年級的知識點有所了zi/6tl5jxZMmUYEp3L6fHMJkPkE8ZAm8N4zoOWoCxnk=解,一些教學研究能力強的學校正在進行各年級段知識點的整理與研究工作(如日壇小學),但他們的研究是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托,把《課標》中各年級段的知識點整理出來,以便教師在開學初進行全冊備課使用。
語文,是一個既小又大,既簡單又復雜的學科。說小、簡單,是因為語文是C+4E2IVV9X3L7yjbypVr5i/4hGui5hMH1BTus66d3xU=我們的母語,無處不在,我們每天都要跟他打交道,只要有正常的智商,你就會聽、說,就能依靠他進行交流;說大、復雜,是因為包含了我們五千年的悠久文化,每個人從一入學就開始學習,但十多年后,大學畢業(yè)的你也不一定能運用自如。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不僅僅要規(guī)范學生的聽、說,更要教給他們這門學問中的初步知識與規(guī)則技能,我們的學生不一定將來都能成為作家、文學家,但至少要為他將來學習語文奠定堅實的基礎。這些基礎是什么?絕不僅僅是教材中幾百篇文章的朗讀、感悟;不僅僅是三千多生字的認識、書寫,而是學習更多生字,更多文章的技能,所謂“技能”就是“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也就是技巧與能力。是什么組成了這個龐大的技能體系?就是對一個個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的掌握,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累積。
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必須學會主動解決
面對我們參與培訓的渠道有限,范圍有限,語文學科知識點多而紛雜,這些我們不能憑借個人能力改變的困難,為了上好語文課,我們必須變被動的等待,為主動的深入思考、研究。因為經(jīng)歷了一輪的課程改革,每個年級段、每一冊教材,逐漸熟悉,知識點的分布也比較清楚,但這些知識點之間又有哪些聯(lián)系呢?
我們以《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為基礎,針對本冊不同版本的教材,以網(wǎng)絡狀表格的形式,按照以下幾個板塊把十二冊的教材的知識點進行了整理:漢語拼音與查字典、識字與寫字、字詞及使用、句子的掌握、段的訓練、篇的閱讀、寫作訓練、口語交際、古詩古文、綜合性學習、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積累。從第一冊到第十二冊把每個板塊的知識點進行縱向梳理,再強調出隨著年級的遞增知識點的變化之處,使得六年的每個板塊的知識點形成網(wǎng)狀系統(tǒng),橫向為十二個板塊,縱向是每個板塊在不同年級、不同學期的內容與變化。
通過這樣的整理,不論接任哪個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都會對整個小學階段、本學段及相關學段的教學任務一目了然,從而在確定教學目標、設置教學方法、運用手段之前,有據(jù)可依,瞻前顧后,避免了課堂的浮躁,形成各年級段知識點的通透。同時在此過程中,透過反復研讀《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更加深刻領會課標精神,適應課程改革,從根本上提高課堂實效,更促進語文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與語文教學能力的提高。
在語文學科的研究中,我們經(jīng)歷了“現(xiàn)狀調研——確立課題——梳理教材——挖掘要點——課堂實施——形成網(wǎng)絡——據(jù)實修改——逐漸完善”的過程,我們把骨干教師整理出的材料下發(fā)給每位學科教師,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使用,并在使用中進行修改。從而達到每位教師都能通識學科教材掌握知識點的目的,為成為合格的“教者”奠定基礎。我們還會在研究過程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記錄自己的體會感悟,留下研究成長的痕跡。
?。ㄗ髡邌挝唬哼|寧省阜新市海州區(qū)韓家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