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辟|疑提問是思維活躍的表現,是獨立思考的開始,是知識學習的基礎。只有認真思考才有可能質疑,只有質疑才能促進思維。
一、問題的提出
布魯納主張發(fā)現教學法,即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嘗試過程來發(fā)現知識,并培養(yǎng)提出問題的探索能力。我們的新課改經歷了十余年的發(fā)展,課改理念深入人心。一線老師都知道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質疑能力是當代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大多數老師對課堂問題教學都比較重視,但他們往往注重于研究教師提問的技巧與策略,課堂模式往往是老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較少經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質疑能力弱化,很多同學一味地聽課,不善于思考,學習的主動性有所欠缺。
二、學生質疑能力現狀
學習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為了解學生的質疑能力的現狀,筆者針對自己所在的學?!凰男羌壷攸c中學,設計了一份調查報告,選取了不同的研究標本進行調查,分別是選修理化的56人,選修物生的118人,其中物生重點班60人,普通班58人,選修物地的50人(普通班)。最終有效答卷198份。
據統計,其中有102人在高中學習物理的近三年時間從來沒向老師提出過問題,占有效調查人數的51.5%;52人偶爾提出問題,占26.2%;44人經常提問,占22.3%。經常提問問題的同學中,約有2/3的人在課后就所講知識不太明白時會對老師提問,只有1/3的人在課堂上會對老師的講解內容和自己的思考提出問題。在平時課堂觀察中,也看到提問的主體幾乎都是老師,一堂課上,很少有學生主動質疑和提問。是什么原因造成學生很少提問,是因為沒有問題嗎?據統計,192人在學習過程中曾經遇到過問題,只有50人選擇問老師,98人選擇問同學或者同桌,還有44人不問。對于為什么很少在課堂上提問,49.5%的同學是害怕自己的問題太膚淺會引起同學的嘲笑,有28%的同學害怕問問題老師會生氣,以為自己沒聽懂,10.6%的同學覺得自己沒有主動思考,沒有問題,還有5%的同學是因為老師太嚴厲,不喜歡學生上課提問題。經常提問的同學當中,32人是重點班的學生,12人是普通班的學生,有23人是因為老師和藹可親,所以敢于在課堂上提問題。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造成學生質疑提問能力差的重要原因有:①自主學習思考時間不充足,問題不多;②習慣性聽課,不知道怎么提問題;③害怕其他同學的嘲笑和不屑;④害怕老師生氣。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質疑能力提升策略
“學問,學問,學會提問”,會提問的學生才是會學習的學生?!镀胀ǜ咧形锢碚n程標準》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質疑能力”作為新課程的目標之一。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曾經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一個更為重要?!痹诟咧形锢斫虒W中如何提升學生的質疑能力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說說自己的觀點。
1.創(chuàng)建平等課堂,為學生質疑營造氛圍。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應該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知識建構,這樣才真正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傳統的課堂注重師道尊嚴,強調老師的權威,忽略了學生的學習主體。新型的物理課堂應該是師生平等的,教師應該轉變自身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學習潛能的開發(fā)者。①教師要放下架子,做學生的良師益友。②教師要耐心傾聽學生的問題,和其他學生一起認真思考,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問題受到老師和學生的重視。③用和藹的態(tài)度和親切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真誠,消除學生不敢發(fā)問的心理障礙。④對學生的提問,特別是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要給予評價及鼓勵,讓他們從中感受到問問題的成就感。
2.敢于課堂留“白”,為學生質疑提供時間。
有的老師不敢放手給學生,課堂教學內容安排得滿滿的,“滿堂灌”,學生從上課聽到下課,根本就沒時間消化思考,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問題問出來了。只有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和消化所學知識,學生才會有時間來進行質疑。建議教師每一節(jié)課都給學生質疑發(fā)表意見的時間,一般是3~5分鐘,課堂上解決不了的課后再解決。
3.進行史學滲透,為學生質疑提供典范。
法國文學家巴爾扎克曾說:“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毫無疑義的是問號。”時代的進步就是在一個個的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中發(fā)展的。通過物理學發(fā)展史的滲透以科學家們質疑和研究的過程來感染學生,激勵其積極思考,勇于質疑。
比如《自由落體運動》的過程中,就可以指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的質疑,并利用歸謬法來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的快慢情況相同。
4.利用實驗沖突,讓學生質疑水到渠成。
在電源的電動勢和內阻的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原有知識的影響,學生對電動勢和內阻的理解會有一定困難,筆者就利用實驗設計一個認識上的沖突。實驗過程如下:將小電珠接在一節(jié)舊的干電池的兩端,觀察小電珠的亮度,兩節(jié)干電池串聯,將同樣的小電珠接在其兩端,結果看到小電珠的亮度沒有變亮反而變暗。與學生的已有知識發(fā)生沖突,學生必然會提出質疑,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和教學。
5.借助習題錯解,讓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現在的教室,都配有實物投影,利用實物投影,將學生的錯解過程進行投影,請其他同學判斷具體解題過程是否合理,有沒有問題,或者有沒有更好的解題方法。這樣的練習,有助于促進學生自己在解題后進行反思,避免出現類似錯誤,更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訓練,提升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6.通過評價激勵,促進學生主動提問。
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轉變評價機制,把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探究等方面的表現納入評價范圍,不以書面考試作為唯一的評價方式。我們可以將課堂的提問和思考也作為一個評價內容,計入期中和期末成績。從高一開始,筆者選擇了一個班級作為實驗班,推行這種評價機制。實踐表明,部分學生養(yǎng)成主動提問的好習慣,問卷調查中經常問問題的44人中有36人高一是筆者所推行的實驗班級中的學生。
明代學者陳獻章說:“前輩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讓他們敢于質疑,有能力質疑,讓他們勇于思考,有能力釋疑,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終身學習的能力,成長為國家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