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一直存在“費時低效”的狀況,學生學了十幾年的外語卻不會進行簡單的日常交際。新頒布的英語課程標準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法,設定了各級目標要求。它要求教師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依據總體目標并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了學習任務,提高了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
關鍵詞: 任務型教學 中職學生 語言交際能力
1.任務與任務教學
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通過讓學習者完成各種各樣的任務來達到靈活熟練運用語言的目的,即學習者通過表達、溝通、交涉、解釋和詢問等各種語言活動來學習和掌握語言,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活動。許多研究表明,任務型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最佳途徑。所謂“任務一是自己或他人從事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工作,如粉刷房屋、填表、借書、問路、預訂機票等(Long,1985);二是指由教師控制和調節(jié)的學生獲得信息并經過思維加工,最后輸出語言的一個活動;三是指練習和理解語言的一個行動或活動,如聽錄音畫圖等;四是指一系列語言學習的計劃,它具有特定的目標,恰當的內容,規(guī)定的程序和一系列結果等基本特點”。對于交際學習任務的定義名家說法不一,但是把任務作為課堂一種語言學習活動,Skehan在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1998)一書中綜述了Candlin,Numan和Long等人的觀點,客觀地提出了任務的幾個主要特征:①以意義為中心,即意義是首要的,而不是以操練某種意義不大,甚至是無意義的語言形式為目的的。因此,課堂語言活動更接近于自然的習得;②有某個交際問題要解決,而且這一問題必須與現實世界中有一定關系,這種聯(lián)系是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學習經歷和社會實際,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欲望。③學習任務的設計和執(zhí)行應注意任務的完成,即交際問題的解決,任務完成的結果的好壞是評估任務是否成功的標志,同時也為學習者提供了自我評價的標準,并能使其產生成就感。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課程標準都采用了“任務型”教學模式。
2.“中職英語”的教學目標
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中等職業(yè)教育英語教學中的具體目標是通過各種各樣的任務來實現的,學生需要運用具體、特定的行動來完成一定的交際任務。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各種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與不同的學習任務應有機地結合起來。
中等職業(yè)英語教材采用以“話題(Topic-based)”為主線和以“任務(Task-based)”為主線的基本原則,即在一個單元中設幾項語言活動任務,圍繞一個主題展開。任務的目的在該單元的學習目標中有所描述。
根據任務的特征,任務中要使用交際性語言,學習者的注意力應放在意義上而不是關注語言結構上。任務的內容應該是真實的,盡可能貼近學習者的真實生活、日常經歷和社會交際。因此,本教材的選材均來自于現實生活,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欲望,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3.教學活動
3.1任務活動類型
任務包括三種住處活動(activities):(1)信息差活動(information-gap),要求學生用目的語傳遞信息,如通過詢問、回答得到信息等;(2)推理活動(reasoning-gap),要求學生通過已知信息推知新的信息,如學生通過看地圖找到目的地;(3)觀點表達活動(opinion-gap)要求學生表達自己的愛好、感覺或態(tài)度等。具體的任務有預約、存/取款、點菜、咨詢、問路/指路、表達觀點及意見、介紹愛好等交際活動,并通過填寫表格、判斷正誤、選擇排序等口頭或書面交流形式來完成。相關活動形式除了教師引導全班同學共同進行外,還可為兩人活動、多人活動和角色扮演等。
3.2教學步驟
在語言教學中,運用各種不同的課堂任務的目的是使語言教學更具交際性,而不僅僅是為學習語言而進行語言操練(Richard,1986)。外語能力的發(fā)展并不需要系統(tǒng)的語言輸入或大量的計劃性練習,而只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參與交際活動(廖曉青2002)。語言學家Willis.J.提出了任務型教學的步驟,分為任務階段、任務階段和后任務階段。以國家規(guī)劃教材中職《英語》第一冊第五單元Let’s Do Some Shopping!為例,本單元前兩個課時重點完成聽說任務,后兩個課時重點完成讀寫任務。
3.2.1前任務階段
首先,是Warm-up階段,這是本單元的準備階段,給學生看第五單元第一頁的圖片,討論以下三個問題:
1.Where are they
2.What are they doing
3.What’s in their hands
學生可以兩人一組討論,然后全班統(tǒng)一答案。教師接著向學生提出問題:
1.What do you often wear in summer
2.Where do you usually buy your clothes,at supermarket or shopping center
然后學生聽對話并且做六十頁的第四題,目的是使學生更加明確本單元的學習目標及交際任務。
接著進入Listen and speak—Task 1階段,為了幫助學生完成任務,課本提供了“key sentences”——聽力材料中的關鍵句,如What size do you want?
Size 9.
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it?
Can you give me a discount?
I’ll take one.
先讓學生把key sentences讀幾遍,熟悉該聽力信息的表達法。對于要寫出所聽到的尺碼這部分練習,有些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找一位學生說出自己的尺碼這部分練習,全班同學記下;然后找?guī)孜煌瑢W說出她們各自記下的尺碼,看是否正確,如有不同則再說一遍確認。然后,教師幫助學生處理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可把生詞寫在黑板上并解釋其意思。如:
(1)dirty 臟的
(2)spot 污點
(3)on the back在背面
(4)have a look看一看
(5)notice 注意
(6)change for換
(7)get back使……回來
(8)receipt收據
3.2.2任務階段
聽磁帶,完成表格。如果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有困難,教師就可把聽力材料中的關鍵句型寫在黑板上,如:May I help you,madam?I want to buy a T-shirt for my son……學生聽一遍后能說出50%~70%的信息,第二遍大多數同學能完成80%的信息。對于存在聽力障礙的個別地方,教師可把聽力材料逐句朗讀一遍,使學生基本上能夠把握全部關鍵點,正確填寫表格,用黑體字描出正確的信息。
最后,再聽一遍以便學生確認。任務可分層次完成,對水平高的學生要求聽兩遍正確填寫表格,聽懂交際句型;對差一些的學生只要求正確填寫表格即可,強調關鍵信息的理解。這樣,全部學生就能較好地完成任務,并有成就感。
3.2.3后任務階段
后任務階段為檢測、評估階段,要求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點進行交際活動,結合本課聽力內容,兩人一組進行角色扮演:學生A扮演店員;學生B扮演顧客?;顒有问綖閮扇艘唤M會話,學生可用學過的句型進行交際練習,然后互換角色。在練習過程中,因學生水平不同,對語言形式不做過多要求,但要注重學生使用語言的方法和過程,以及任務完成的結果。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可選幾對完成較好的同學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演,以起示范作用。同時,要求課下繼續(xù)練習,準備參加班級情景會話比賽。
本單元讀寫任務:一是把在店里買東西的一段話排序;二是描寫An Honest Lady。教學程序為:(1)學生自己讀課文,然后就課文回答問題,檢測閱讀效果;(3)教師點出生詞,幫助學生掃除新聞記者障礙;(4)教師解答問題,共同得出正確答案,完成閱讀任務;(5)作業(yè)為根據本單元內容編寫對話,可參照課本,也可自編。
4.結果
本單元的聽、說、讀、寫任務順序完成。學生在以往的弱項——口語和書面語交際能力方面取得了可喜的進步。本單元結束后,筆者在任教的三個茶藝班里開展了情景會話比賽,讓學生運用學過的語言資源進行交際。每班同學自由搭配,先在各班表演,選出兩個優(yōu)秀小組,參加三個班的競賽;由三個班的同學和老師共同打分,最后評出一、二、三等獎,并頒發(fā)獎狀。因為會話的語境是同學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同學們興致高昂,做了精心準備,帶來了服裝、道具,表演過程中有場景、有旁白、有角色轉換,完成了購物、討價還價等一系列交際活動,每個編排都內容豐富,富有創(chuàng)意,符合日常生活情景。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大家不時發(fā)出會心的笑。同學們的熱情之高,想象力之豐富,表演才藝之精湛,著實令老師始料不及。這充分證明了任務型教學可把課堂上學到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能力運用到日常生活交際中,是通過交際練習使用語言的最佳途徑。
5.討論
任務型教學強調學習過程和習得過程,語言學習和運用的目的性強,學生使用和接觸語言的方式也更接近日常生活。在任務型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1)啟發(fā)學生,引起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積極參加各種學習活動;認可學生的努力,對他們所展示的內容表現出強烈的興趣。(2)任務有難易性。可設計、選擇簡單的任務或把任務分層次,以適合不同能力的學生。所有的任務都遵循“具有合理的挑戰(zhàn)性”原則,只要學生為完成任務付出了努力就會有收獲。(3)任務活動注重意義的表達和吸收,所謀求的效果不是一種機械的語言培訓,而是側重學生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策略的培養(yǎng),重視學習者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參與和交流活動中所獲得的經驗。但語言教學不應完全排斥語言形式,而應對有意義的語言加以重視。(4)學生在活動中可能存在“認知負荷”、“交際壓力”等影響任務難度的因素,因此采用兩人活動或小組活動進行對話比在全班面前發(fā)言更容易。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Skehan.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
[3]廖曉青.交際教學實驗簡介[J].國外外語教學.(2).
[4]Willis,J.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London:Longman,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