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者結合多年從事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闡述了小學語文課內閱讀存在的問題,并從幾個方面出發(fā),探討了如何提高高年級學生課內閱讀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中高年級 課內擴展閱讀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這不僅是因為閱讀教學具有工具性、基礎性等特點,還因為閱讀關系著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交際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豐富小學生的涵養(yǎng),在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教師應加強課內擴展閱讀教學,并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不斷完善與創(chuàng)新,以切實提升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為此,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就小學中高年級存在的課內擴展閱讀教學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1.小學語文課內閱讀存在的問題
現階段小學中高年級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認識不明: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以教材中的課文為教學重點,過多過細地對學生進行講解,甚至將其與課內閱讀教學內容畫上等號。我國小學課內閱讀效率和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小學語文教師對課內閱讀在認識上存在偏差。(2)肢解了閱讀內容:在小學閱讀教學時,語文老師以講解和分析閱讀文本為主,忽視了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對閱讀題材的真實感悟,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感悟閱讀文本。(3)教學模式單一:在小學閱讀教學時,由于學校教學資源有限,語文老師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課堂氣氛不能夠很好地調動起來,難免使學生認為閱讀課程空洞乏味。
2.如何提高課內閱讀教學質量與效率
2.1語文教師對課內閱讀要有新的認識。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盡量采用教材以外的閱讀文本,通過對信息技術和深層次語文教學的整合,優(yōu)化閱讀教學環(huán)境,以教材為主,擴展閱讀為輔,充分結合小學語文中高年級課內閱讀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創(chuàng)新出新的具有創(chuàng)造力的擴展閱讀教學方法。具體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基于教育心理學理論結合實際的理念,圍繞教學目標,采用各種閱讀資源,結合當代網絡信息化豐富閱讀資源類型,評估學生閱讀的層次和質量,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2)在注重傳統(tǒng)經驗的繼承下,充分發(fā)揮語文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轉化傳統(tǒng)經驗,從教學目標小單元出發(fā),全面了解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偏好和掌握信息技術的能力。(3)細分小學生的閱讀資源,將其分類后進行講解。
2.2重視認知策略在閱讀教學時的運用。
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有策略地閱讀,通過正確的閱讀方法完成閱讀任務。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文章閱讀中去,更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中心,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在自己分析閱讀文本之余關注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情況??紤]到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閱讀方法,在閱讀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真正對閱讀題材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語文教師不能只一味地灌輸知識,而是要學生自己帶著問題進行閱讀,然后從文章中尋找答案,這樣才能使學生讀懂、讀透目標文本。在學生所帶問題的設計上,問題類型應具主導性和開放性。這樣使學生在理解文本基本意思后還能加入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充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品析。教師在提問時也要注意靈活掌握方法,提問的形式應具有挑戰(zhàn)性、趣味性和拓展性,不僅使學生有參與教學的熱情,而且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精神,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2.3采用多種教學模式,敢于創(chuàng)新和嘗試。
2.3.1運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在課堂講學。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當前小學運用最多的教學手段,課堂講學是老師與學生知識灌輸的基本形式。閱讀教學過程中課堂講學也要講究質量與方法,使教與學同步。但是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育使課堂教學缺乏生氣和活力,變得枯燥乏味、機械呆板,因此在新課標下,課堂教學要注重營造課堂氛圍,充分發(fā)揮師生的互動。教學要面向生活,貼近生活。閱讀教學的文本都是作者的真實感受,這些感受來源于生活。教學只有貼近生活,才能讓學生發(fā)現生活,領悟生活,品味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3.2運用多媒體教學。
在學校教學資源充裕的情況下,教師除了傳統(tǒng)的黑板板書外,還可以運用多媒體設備,并運用網上豐富的資源為教學服務。備課時制作有趣而豐富多彩的課件,在閱讀教學時不僅豐富教學內容,還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教學事半功倍。小學生都有好奇的心理特點,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質,在課件里插入圖片,使一些抽象的物體形象化,便于學生理解和接受,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
2.3.3運用朗讀教材進行教學。
教師除采用講讀的方式外,還可以運用朗讀教材。朗讀是帶著情感去誦讀,使學生在閱讀文章時更具情感,也更具立體感。相對小學生而言,有些文章過長,閱讀起來難免枯燥乏味,這樣便不會認真將文章讀完,更不會深入理解。因此,運用錄音朗讀能將學生帶到文章中去,使學生對于文章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認知,使學生參與教學,更好地發(fā)揮其主體作用。
3.結語
語文課內擴展閱讀教學作為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途徑,在九年義務教育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為此,教師應加強對于課內擴展閱讀教學工作的重視,切實順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中高年級小學生的自身特點與教學要求,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以切實提升小學生的綜合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