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訓練、心理咨詢來進行的,一般忽視了隱性課程的作用,而充分挖掘隱性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教育因素,對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實效具有重要的作用,筆者結合隱性課程的特點,分析了隱性課程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提出了高職院校開發(fā)應用好隱性心理課程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大學生 隱性課程 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12(a)-0231-02
完整的教育課程,一般包含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顯性課程的存在和作用方式是外顯的、裸露的,而隱性課程則是內(nèi)隱的、潛藏的。所謂顯性課程大家都很熟悉,而隱性課程范圍也是非常廣泛性,存在于各種教育文化的要素之中,如教材、教學活動方式、師生關系、課堂氣氛、校園環(huán)境等。它通過無意識的感染、熏陶、認同等方式使學生改善心理機能、發(fā)揮個人潛能的一種課程形式。它常常以潛隱的、暗默的方式作用著學生,對學生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面向全院學生進行心理素質(zhì)教育的主渠道,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開設的一門必修課。如果能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再不斷挖掘和開發(fā)隱性課程,將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和品德思想有著至關重要的教育作用。
1 心理健康隱性課程的顯著特點
1.1 潛在性
心理教育隱性課程因沒有學科課程的外在特征,這讓心理教育隱性課程有的時候看起來根本不像是課程,它而是以一種內(nèi)隱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種影響可能是一種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都未覺察到的教育影響。
1.2 滲透性
心理教育隱性課程突出內(nèi)在的感染熏陶、文化的潛移默化和影響的潤物無聲。學生在接受隱性教育時,更多的是通過意志、態(tài)度、情感、興趣等非認知心理的參與,并通過滲透的方式對學生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影響,學生也通常是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學到了一些教育經(jīng)驗。
1.3 持久性
作用結果是持久和深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nèi)容只有通過心靈的體驗和領悟,才能內(nèi)化到學生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影響其情感、意志和行為。就像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等,這些都是持久和刻骨銘心的,它不會因時間的變化而改變。
隱性心理課程的這些特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它有情感上的陶冶功能,認知上的導向功能,意志上的磨礪功能以及行為上的規(guī)范功能。因此,隱性心理課程是真正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2 隱性課程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1)高職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對象還是學生中的健康人群,一般都是以發(fā)展性輔導和幫助為重點。發(fā)展性心理輔導就是將全體學生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對象,是一種普及性的教育,針對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給予幫助和指導,同時對少數(shù)有障礙的學生的進行心理引導與行為糾正。隱性心理課程的廣延性和滲透性就能起到良好的發(fā)展性、預防性作用,進而增強大學生對生活壓力和挫折的心理承受力。
(2)隱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適應大學生教育效果的接受方式。因隱性心理課程往往在輕松、自由、愉快的過程之中進行,具有好的“誘導性”。大學生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是作為一個平等的、獨立的、自主的個體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而本身被教育的角色在逐漸淡化。這滿足了他們渴望獨立自主的心理需求,也減除了他們的逆反心理。
(3)隱性課程具有陶冶功能。心理學理論表明:情感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情境性”,往往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的。隱性課程恰好提供了現(xiàn)實的情境讓學生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培養(yǎng)起積極的情感,隱性課程營造一個內(nèi)涵豐富、形式多樣、生動具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在陶冶學生情感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好處。
3 高職院校如何開發(fā)和應用好隱性心理課程
3.1 加強和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了解隱性心理課程教育的重要性
在學校,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最大的,其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這些隱性影響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它不是孤立化的教育,要想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既要提高任課老師的心理健康水平、專業(yè)能力,也要提高行政管理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自身素質(zhì),多學習和了解一些教育心理學知識,提高大家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認識水平,了解隱性課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影響,從而能夠利用隱性課程的優(yōu)勢,通過自身、課堂教學和對學生進行課外心理健康教育。
3.2 一草一木是無聲的老師,開發(fā)隱藏于學校的物質(zhì)環(huán)境中隱性心理課程
馬克思曾經(jīng)說過:“人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同樣環(huán)境也創(chuàng)造人”。古人曾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杯h(huán)境對人成長也是十分重要。如果在教室墻面的板報欄上登一些好人好事、班級榮譽等,能培養(yǎng)學生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優(yōu)秀品德,這種有意識的潛課程在無意識的情況下,對學生的心理素質(zhì)和品德的教育效果是顯性教育無法所替代的。學校作為教育的專門場所,校園環(huán)境特別重要,如果充分利用好學校的一草一木,一門一窗,在草坪上立塊“綠色—— 生命之源”的木牌,在水龍頭旁貼出“別讓你的眼淚成為最后一滴水”等等,以這種潛移默化的方式熏陶感染學生,從而達到“無聲之教”的目的,它時刻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行為,提醒大家要做一個有責任心、有愛心,具有較高文明素質(zhì)的人。
3.3 挖掘豐富校園文化生活中的隱性心理課程
通過各種課外活動的開展來達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課外活動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載體,多開展一些教育性、競賽性、體育性以及文藝性的活動等。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利于開發(fā)學生智力、陶冶學生情操和樹立學生人格,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利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挖掘個人心理潛能。目前,一些高職院校都有系統(tǒng)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節(jié),例如:我院制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立了從學院、系部、班級的三級心理健康教育網(wǎng)絡,成立了從學院到系部層面的學生心理健康協(xié)會,設立了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長期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生活現(xiàn)狀和心理健康狀況等,深入剖析“特殊對象”的思想傾向,加強思想引導和心理輔導,為學生辦實事、解難事,不斷提高大家的思想認識和精神境界。我院一直以“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月為契機,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宣傳月”活動,組織學生觀看心理電影、開展團輔活動、針對不同時段突出的心理問題舉辦講座等,平時開展相應主題的心理素質(zhì)拓展活動。
3.4 開發(fā)好親切、友愛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中的隱性心理課程
師生關系是高職隱性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高職教育過程中,師生關系直接影響著學生畢業(yè)后將來與領導、同事之間的關系。所以教師要樹立新的師生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用教師高尚的人格去引導學生,感染學生。師生關系就是一門大學生學會處理人際關系,形成對人、對事態(tài)度的隱性課程。良好的師生關系直接影響學生對“溫暖、尊重、平等、關愛”等概念的理解。通過定期召開學生座談和談心活動,師生同臺演出,師生一起郊游等活動,以學生為本,為學生著想,讓學生多得到一些情感、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體驗和關愛,提高他們應對一些挫折的能力,從而養(yǎng)成活潑開朗、積極向上的個性品格;通過競聘、演講、民主選舉班干,進行助學金、獎學金和先進個人的評定等方式,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些活動的開展都能對大學生健康成長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3.5 開發(fā)好和諧宿舍文化中的隱性心理課程,讓學生感受“家”的溫暖
在大學里,宿舍構成了一個相對密集的人際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更多地體現(xiàn)出宿舍人自發(fā)的、共建的文化特點。大學宿舍中,大家來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習慣和性格都有不同,同學之間很容易產(chǎn)生一些沖突和矛盾,3年的磨合與碰撞,對他們的個性施展和人際交往都會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宿舍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3年的宿舍生活是學生學會邁向社會的重要一步,它真正教會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平常,通過以宿舍為單位開展各類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動,如:宿舍文化大賽、朋輩互助熱線進宿舍、宿舍心理劇比賽等,讓學生既感到生活充實,又能增強相互之間的感情和團結合作意識。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的場所、休息的空間和交流的中心,學院應努力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充分發(fā)揮文化育人的作用,讓學生對宿舍有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
總之,心理隱性課程的開發(fā)對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獨特的魅力,它既符合大學生們接受教育的特點和認同方式,又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特點,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心理隱性課程將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心理品德和素質(zhì),將更有利于推進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李秉德.教學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黃燕平.隱性教育功能[EB/OL].www.cnk.net.
[3]www.gmw.cn/01gmrb/2007-07/23/content_6437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