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隆基(1896~1965年),江西安福人。中國著名政治活動家,中國民主同盟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1年赴美留學,先后入威斯康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政治學,后赴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1949年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政務院委員、森林工業(yè)部部長、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常委、全國人大常委等職。1957年主張“成立平反委員會”,它與章伯鈞的“政治設計院”,儲安平的“黨天下”一起被稱為最著名的“3大右派言論”。
羅隆基出身在江西安??h楓田鎮(zhèn)一個書香之家。父親羅念祖自幼飽讀詩書,考取秀才后,在安福、吉安等地以開館授徒為業(yè)。國民黨陸軍二級上將劉峙、北洋政府內(nèi)務總長羅家衡都曾是羅念祖的學生。
羅隆基5歲開蒙,先是從父課讀私塾,后入吉安二等小學。1913年,羅隆基以江西省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學校,與聞一多、浦薛鳳、潘光旦、吳澤霖等同級。梁實秋、吳文藻、孫立人、梁思成則比他們晚一兩級。
1922年,羅隆基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主修政治學,在這里,羅隆基不僅在學業(yè)上取得豐碩成果,在愛情和婚姻上也很是順利。在一次舞會上他結識了一位名叫張舜琴的華裔女學生,后來成為他的第一任妻子。張舜琴的父親張永福是新加坡富商,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熱戀,他們在倫敦舉行了婚禮。
清華校友潘大逵回憶說:“張舜琴在英國讀書,羅隆基與她是在英國結的婚。她給我的印象是外表樸素,喜清靜,不愛社交,是基督徒,與羅的性格迥然不同。清華同學對他們結合頗感驚異,大家都預料他們的婚姻一定不能維持長久?!?br/> 1928年秋天,應時任中國公學校長的胡適之邀,羅隆基回國出任該校政治經(jīng)濟系主任,并在光華大學、暨南大學兼課。他在光華大學開設的比較政府和政治思想史兩門課,很受學生歡迎。學法律的張舜琴則開了一家律師事務所,因她的國語說得不好,生意比較慘淡。后來她又到暨南大學兼課,講授英文。羅隆基與張舜琴住在法租界霞飛路1014弄15號的一處洋房里,和梁實秋比鄰而居。
張舜琴曾生下一個女孩,羅隆基喜歡得不得了,請了個保姆,照顧張舜琴母女。張舜琴按照西方的觀念,常常用冷水給女兒洗澡,結果得了急性肺炎,很快就夭折了。自此,羅隆基和張舜琴的關系變得緊張起來,經(jīng)常吵架。
羅隆基在給胡適的信中曾提到,他和張舜琴早晚要分手。他在給徐志摩的一封信中說:“舜琴已于昨日離滬返新加坡,暫分開6個月。短期的自由爭來亦不容易。將來,讓將來照顧將來罷!”自此一別,兩人形同陌路。
1932年1月,羅隆基接到天津《益世報》總編輯劉豁軒的邀請從上海到了天津,出任《益世報》社論主筆。到天津不久,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邀請羅隆基出任南開政治系教授,羅隆基欣然接受,從此,他一邊為《益世報》撰寫社評,一邊到南開講述西方政治史等課程。
羅隆基到天津后,便與他剛剛結識的留美歸國的王右家同居了。兩人在英租界大北道津中里(今貴州路瑞萊克斯酒店西南)的一處英式洋房里,筑起了他們的愛之巢。
王右家出身于一個官宦之家,其父曾與萬家寶(曹禺)之父萬德尊為北洋政府的同僚,也是湖北老鄉(xiāng)。王右家曾就讀于北京女師附小,是梁實秋夫人程季淑的學生。她在宣外大街的春明女中畢業(yè)后,考入北京女子大學,兩年后又到美國讀了兩年書。王右家的朋友這樣描述她:“說到她的美無人會加以否認,她平居不大修飾,連粉及口紅都不用。她長身玉立,神采飛揚,無論穿什么,無論在什么場合,永遠都是鶴立雞群,一眼望見她,你就會被她的風采吸住,眼睛再也離不開她?!币灿腥嗽u價王右家的美:“她靜時如圣女瑪麗亞,動時如春天的一朵花?!薄八蠲赖牡胤讲皇窃谒拿婵左w型,而是在她的動作和她的氣質(zhì)上。”
張舜琴回到上海后,得知羅隆基與王右家已經(jīng)同居,氣得不得了,趕到天津與羅、王兩人大鬧了一場。羅隆基正式提出離婚,張舜琴堅決不同意,又返回了上海。這場離婚官司一直拖到抗戰(zhàn)時期,張舜琴準備和另一個男人結婚時,才告了結。
古來才子多風流,羅隆基一向主張感情多元化,他是個天生的情種,喜歡外表美麗的女子,他倜儻風流的儀表和溫文爾雅的舉止,也頗具女人緣。盡管他坐擁“如花美眷”,但無論他走到哪里,都是緋聞不斷。對此張舜琴無法容忍,但灑脫任性的王右家卻可以接受。
在津中里共同生活的日子里,王右家與羅隆基也偶有口角,發(fā)一些小脾氣,但事后往往又和好如初。
1943年3月,以“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為基礎,中國民主政團同盟成立了。黃炎培為中央委員會主席,不久辭職,又推舉張瀾任主席。羅隆基當選為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就在羅隆基在政壇上呼風喚雨,施展其縱橫捭闔才干之際,王右家卻棄他而去。起因是王右家對羅隆基的不忠行為忍無可忍。羅隆基與一位朋友的太太過從甚密。不知為何兩個人翻了臉。那位太太鬼使神差地找到王右家,希望把她寫給羅隆基的信件收回來。王右家發(fā)現(xiàn)了他們相識一年多的時間里,那位太太竟然給羅隆基寫了近百封情書。出于好奇,王右家隨便揀出幾封看看,不看猶可,看完了令她不由得怒火中燒。那位太太計劃要離開丈夫,而羅隆基也準備和王右家離婚,然后兩人結婚。一氣之下,王右家離開了羅隆基,投奔到重慶的一位親友家,再也沒有回去。
1944年9月,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名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由團體會員制改為個人申請參加。這次會議推選張瀾為中央委員會主席,羅隆基當選為中央常委兼宣傳部長。
在與王右家辦理離婚前后,羅隆基遇到了一位令他傾心的女子,這就是當時被譽為新聞界“4大名旦”之一的浦熙修。浦熙修是江蘇嘉定人,出身于一個書香之家,1933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國文系,時任女報人鄧季惺創(chuàng)辦的《新民報》采訪部主任,以專訪和獨家新聞見長,在業(yè)界被稱為“浦二姐”。羅隆基與浦熙修相識于1946年初,當時浦熙修采訪了周恩來、張瀾、沈鈞儒、羅隆基、傅斯年、陳立夫、王世杰等38位政協(xié)委員代表,逐日發(fā)表在《新民報》上,受到業(yè)界一致好評。浦熙修對風度翩翩、才華橫溢的羅隆基印象頗佳。她曾私下對女友說:“我最近認識了一個人,這人了不起,口才好,筆頭也健,下筆千言,一揮而就。聽了他幾次談話,覺得他觀察敏銳,見解也高,我真是傾倒之至!”兩人相識之后,感情發(fā)展很快。
1954年7月1日,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組成新一屆政府。1956年5月,羅隆基出任新設立的森林工業(yè)部部長,他還當選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
1957年7月1日,《人民日報》發(fā)表題為《<文匯報>的資產(chǎn)階級方向應當批判》社論,指出:“整個春季,中國天空上突然黑云亂翻,其源蓋出于章(章伯鈞)羅(羅隆基)同盟”。從6月底到12月底,民盟中央連續(xù)舉行多次整風會揭發(fā)批判羅隆基,最多的時候一周三“批”。上至民盟中央的領導層,下到羅隆基身邊的秘書、警衛(wèi)、家政人員都參加了揭批活動。最讓羅隆基想不到的是,浦熙修這位“10年的親密朋友當面絕交”。1958年1月26日,羅隆基被撤銷民盟中央副主席一職,之后又被撤銷全國人大代表資格和森林工業(yè)部部長職務,工資從4級降到9級。
閑賦在家的羅隆基讀書看報,收藏鑒賞一些他喜愛的名人字畫和青花瓷,還經(jīng)常和一些老朋友到四川飯店、和平賓館、新橋飯店等處聚餐,約些女朋友吃飯聊天跳舞。一向灑脫風流的羅隆基不時傳出一些緋聞。
關于和異性朋友結交的事,羅隆基曾和友人潘大逵做過一番長談,從他在美國時與異性交往談起到1949年以后。潘大逵說:“我知道他雖然有過兩次離婚,但都光明正大,沒有干過欺騙和侮辱女性方面的事情。合則留,不合則去,光明磊落,從無背信棄義之舉,就是多幾個女友,也未超越正常社交范圍,這有什么可以‘非議’的呢?”
1965年12月7日夜間,羅隆基因突發(fā)心臟病,逝世于北京迺茲府寓所。翌年1月,姚文元《評海瑞罷官》公開發(fā)表。此時,山雨欲來風滿樓。那些與羅隆基一起曾經(jīng)遭到批判和批判他們的人們,即將迎來一場更大的政治風暴。羅隆基去世2年后,窮愁潦倒的王右家病逝于臺灣。又過了3年,憂郁之中的浦熙修也因病辭世。
?。ㄕ蕴旖蛉嗣癯霭嫔纭段宕蟮啦抛蛹讶恕? 編著: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