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劇名伶楊月樓的婚姻風波,和“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一起被哄傳為所謂“清末4大奇案”。
京劇名演員楊月樓清末活躍于上海舞臺,以小生角色為擅長。楊月樓本人身材魁偉,扮相俊美,嗓音清越,武功精湛,因此每次登臺,觀眾均為之傾倒。
說起來,楊月樓能夠讓紅粉佳人施以青眼,還要感謝上海獨具的開放性,須知,當時北京的戲院還不許婦女到公開的戲院里去看戲,而上海則不然,《申報》發(fā)表的一篇文章對此有生動描述:“上海一區(qū),戲館林立,每當白日西墜,紅燈夕張,鬢影釵光,衣香人語,紛至沓來,座上客常滿,紅粉居多?!本鸵驗槌艘话阌^眾,還有女性觀眾的額外擁躉,楊月樓在上海戲曲界獨擅勝場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偏偏是這種女人緣給楊月樓帶來了麻煩,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一代名伶的婚姻風波上演了。
當時的《申報》全程關注了這場風波,其中一篇文章曰《記楊月樓事》,簡要介紹了風波的起因:一位粵商的女兒名阿寶因觀楊月樓演戲,慕其才藝,遂“作書函,并年庚貼,細述思慕意,欲訂嫁婚約”。后由粵女之母王氏作主,經媒妁說和,遂訂婚嫁。但當迎娶之時,粵商族黨以平民嫁“賤民”,有辱門楣鄉(xiāng)風,遂群起阻攔,并以楊月樓涉嫌“誘拐”訴之于官府。“夫妻方行合巹禮,縣差與巡捕至,扭月樓夫婦”,送至縣署,被亦屬粵籍的縣令以“誘拐”論處,將楊月樓和該女等分別施刑嚴責。
男女談婚論嫁,而且還有媒妁之言,居然還會引起“族黨”鬧事,官方也不惜強力介入,棒打鴛鴦,這種當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就當日情勢而言,卻并不缺乏法理根據。
《大清律例·戶律·婚姻》中明文規(guī)定,良賤不得通婚。哪些人群屬于這一條文所規(guī)定的賤民階層呢?據《清史稿·食貨志》記載,劃在“良民”這個圈子里面的,就只有傳統(tǒng)社會認定的士、農、工、商這4大階層,除此之外,就都屬于“賤民”。
在傳統(tǒng)社會里,一個唱戲的盡管可能因為藝術卓越而被無數(shù)戲迷追捧,但在官方語體系里,其為“賤民”的天然屬性卻無法改變。楊月樓再紅,但仍然是賤民,就仍然不能娶“良人女”為妻。這就是當時之客觀背景。
如果說官府強力介入楊月樓的婚姻,屬于成文法規(guī)定之范圍,那么阿寶父親的“族黨”干預阿寶婚事,則是一種習慣法。在傳統(tǒng)社會里,宗族的巨大魅影滲透進個人的私生活,早已是一個約定俗成的集體潛意識。在傳統(tǒng)觀念里,阿寶與“賤民”楊月樓通婚,就不僅僅是其個人的私事,而會影響到整個族群的面子、聲望和地位,非出手干預不可。而且宗族對個人的影響力,向來能夠得到官方的支持。
但此案一出,宗族勢力和官方的作為遭到了輿論的強烈反彈,上海市民更是議論紛紛,匿名揭貼遍貼于租界內,為此案鳴不平。初于社會中嶄露頭角的報紙則給這些聲音提供了公之于眾的平臺,典型者如12月29日《申報》發(fā)表一篇署名“持平子”的來信,其中寫道:官方對楊月樓和阿寶的處置,“在粵人以為大快人心,在旁人以為大慘人目。敢問貴館:邑尊(即縣令)究執(zhí)何例以辦?夫月樓雖不安分,咎實難辭。然就事論事,似尚不比于搶盜。今竟敲擊脛骨,其將以強盜律之乎?”該文認為,月樓與阿寶之婚姻,是“受母命,倩媒妁,具婚書,得聘禮,而后迎娶合巹”,一切符合正?;榧蕹绦?。
這封信在報紙上刊出之后,不僅官方大感不快,以粵商為首的主張嚴辦楊月樓的一派也十分憤怒,在報上撰文回擊,他們一方面援引“良賤不能通婚”的法律條文,另一方面重申傳統(tǒng)道德觀念,認為“月樓一優(yōu)伶耳,……至微至賤”,并據“萬惡淫為首”的古訓,認為“奸重于盜”,此事乃“奸淫大惡”,應予重懲,現(xiàn)施之刑,不僅不為過重,反而屬“輕恕發(fā)落”。
盡管輿論哄然,媒體也公然對官方表示不滿,但在官威如故、社會觀念也未得到根本改變的國度,當事人的命運曲線還是在舊式的軌跡中滑行。
1874年5月,《申報》刊出楊月樓在松江復審情形曰:聞楊月樓自上海解到松江太府提審,楊磕頭哀求太守伸冤。太守見而憐之,委婁縣知縣復審,婁縣知縣責其二百下,逼其不得翻供,以誘拐良家女子論罪。最后官方定讞,楊月樓即以誘拐結案,被判遠徙,所幸不久光緒登位,清廷實行大赦,才得釋放。
與楊月樓終被釋放,按照官方口氣還能“改過自新”相比,阿寶的命運更為凄慘,《申報》報道:阿寶發(fā)交普育堂擇配,有一孫姓老人,年已七旬有余,至普育堂申言:無妻室,有資產,欲娶阿寶已久。這就是傳統(tǒng)社會里所謂的“官媒擇配”。在官方主持下,一個花樣年華的少女嫁給一個70多歲的老頭,“族黨”和官方的虛榮心大概都得到了滿足,因為在他們看來,這遠比嫁給一個戲子要令其有面子多了,而且還不會對既定的社會秩序產生威脅性。
楊月樓被開釋后,自然還是操舊業(yè)以維生計。因其原有的號召力,加上鬧出的廣為人知的婚姻風波,對觀眾可能更具吸引力。戲院老板也許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讓其在丹桂戲園接連演戲3日,結果盛況空前,觀眾仍蜂擁而至。孰料這種熱鬧也刺激了官府,知縣怒其招搖過甚,飭差役拿辦。楊月樓事先聞風逃逸,經此挫折,其后來在上海終未復業(yè)。據1879年4月30日《申報》消息,楊月樓應北京著名京劇演員程長庚之邀,轉而去北京獻藝,終成一代名伶。
?。ㄕ越K文藝出版社《被打斷的轉型:晚清真相》 作者: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