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一個一個人》
作者:申賦漁
出版:湖南文藝出版社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我從珠海到廣州,趕乘火車回家。當(dāng)天沒買到票,天就黑了。一隊巡邏的人跑過來,把廣場上的人群驅(qū)趕出去。
我回家的路費是向朋友借的,舍不得去住旅館。原本打算在廣場坐上一夜,沒想到會被趕走,只好背了包一直往前。
沒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人是想象不出這么個壯觀而凄涼的場面的。已經(jīng)是除夕的前夜了,火車站附近的路邊、公園、高架橋下的空地上,挨挨擠擠全是人。許多人已在這里坐了幾天了,像無家可歸的難民。在一個不知名的公園門外,我靠墻坐著,一覺睡到清晨,響著音樂的灑水車過來都不知道,被冷水澆了一頭一臉,才醒過來。
第二天,已是大年三十,廣場上買票的隊伍依然長不見尾,一動不動。天漸漸黑下來,我知道,又無望了。我背了包,跑到窗口,想看個究竟。售票的窗子開著,里面一個穿著制服的女人端端正正地坐著,并不售票。再看別的窗口,也是一樣。是票賣完了么?怎么沒貼告示?為什么還開著窗口,讓一廣場的人傻傻排隊呢?正疑問,幾個帶了臂章維持秩序的人走過來,惡狠狠地讓我到后面排隊。
一種荒謬感涌上心頭。我離開火車站,重又回到那個不知名的公園邊上,坐下來,這是昨晚睡覺的地方。
夜深了,被驅(qū)趕的人們,蔓延到了這個不知名的公園邊上。半夜12點多,忽然被孩子的哭聲驚醒?;璋德窡粝乱粚δ贻p的夫婦,輕聲哄著孩子。小女孩六歲多,揉著眼睛大哭。怕是被噩夢纏著,醒不過來。媽媽抱在懷里拍著、拍著,孩子哭聲低下去,睡了。
我睡不著。老家這會已在放新年的鞭炮了吧。老家的習(xí)慣,子夜一過,便立即放鞭炮祈福,放得越早越有福。父親其實夜里12點前是不睡的,守著時間,放了鞭炮,上了香,再睡。
我跟弟弟睡一張床,一顛一倒。大年初一,天剛亮,便默不作聲地起床,新棉襖、新褲子、新布鞋、新棉襪。我和弟弟互不搭理,一句話不講。為什么?新年開口第一句話就得拜年,而拜年,必須按長幼次序來。
先到爺爺床前,“恭喜您,爺爺?!薄肮材?,爺爺?!薄肮材銈?。”爺爺咳嗽一聲,從枕頭底下掏出兩個紅包,一人一個。拿了,飛跑到父親房間?!肮舶职??!薄肮材銈??!卑职謰寢尩募t包年三十晚上就給了,給了其實也沒什么意思,過了年還得還給他們。爺爺?shù)木筒灰€了。這時候,弟弟還是不跟我講話,因為還沒給媽媽拜年。媽媽在廚房,早飯已經(jīng)做得差不多?!肮矉寢?。”“恭喜你們,相公?!眿寢屨f。“恭喜你,哥哥?!钡艿芙K于回過頭跟我說。這是一年中,他唯一一次喊我哥哥。
我點點頭,擺出哥哥的樣子:“也恭喜你,弟弟?!蔽乙彩俏ㄒ灰淮魏八艿?,平時都是互喊名字。
我靠在墻根底下想著這過年的事,那小女孩又哭起來。我回過頭。孩子的爸爸朝我歉意地笑笑:“孩子幾天沒睡,受苦了,做夢呢。”我點點頭:“也沒買到票?。俊薄捌辟I到了,沒擠上車?!薄鞍??你怎么買到票的?窗口根本不賣的啊?!薄按翱谑遣毁u,我們開始也不知道,后來聽人說要去住賓館,賓館能幫買票,貴一點。”“這樣?。∧銈冏∧募屹e館?”
在離火車站不遠的一家叫“環(huán)西”的招待所交了住宿費、車票費、手續(xù)費,終于拿到車票。看了看發(fā)票,上面隨便寫了個日期。我并不在意。
我很高興地抓著票進到候車室,愉快地坐在包上等火車。忽然走過來一個穿制服、沒有戴帽子的人,讓我把票拿出來,說是查票。我很篤定地說:我有票。我把票遞給他。他一拿到票,抬腳就跨到了長椅的另一面。我大喊起來:“有人搶車票啦!”那人隔著椅子站著,并不走,對我說道:“再喊就撕掉。你拿一百塊,就還你?!焙笆菦]用的,候車室又吵又亂,沒有人管。也沒法去追,因為我不能扔下我的包。我沒有一百元,我只有五十元。他接過五十元,把票還給我,一轉(zhuǎn)身,立即消失在人群當(dāng)中。我死死地握著票,呆子一樣坐著,努力不肯流下淚來。
大年初一,去南京的火車一動不動地停在站臺。人山人海,我不要命地往上擠,終于擠上去,被扁扁地卡在一個窗子的邊上,臉朝外。火車緩緩啟動,門關(guān)上,許多人跟在后面跑著、跑著。忽然看到昨晚坐在我邊上的那個小女孩的父親,跟著車子,拼命奔跑。只有他。小女孩和她的媽媽怕是已經(jīng)擠上了車。
火車越來越快,年輕的父親跑著、跑著……這是新年的大年初一。
書名:《國家的中國開始:一場革命》
作者: 李鴻谷
出版: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本書講述了清末民初中國政治發(fā)生的劇烈變化。作為記者,作者以新聞方法寫史,記錄這場沖突中的人與事;以新聞的方法論觀察這場革命。三種不同方向選擇的政治集團以及他們構(gòu)成的歷史動力,在求解民族矛盾與進入現(xiàn)代國家的挑戰(zhàn)兩重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的晚清舞臺上,以罕有的合力共同導(dǎo)演出傾覆清廷之劇,同時開始了對未來國家最高權(quán)力的爭奪。辛亥之后,如何以及以何種方式建立一個統(tǒng)一而獨立的中國,成為現(xiàn)代國家進程里的核心議題。
書名:《成為和平飯店》
作者:陳丹燕
出版: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全書以一棟建筑為主線,講述了和平飯店這一富有象征意義、遍布?xì)v史遺痕的上海紀(jì)念碑式建筑的前世今生。作者以非虛構(gòu)小說的方式介入歷史,以細(xì)節(jié)和史實為經(jīng)緯,交織人物與故事,構(gòu)成一部亦真亦幻的建筑生命史。 成為“和平飯店”,成為上海的歷史見證——陳丹燕為我們展現(xiàn)了一座建筑在時光穿梭中往復(fù)飄蕩的風(fēng)景,和一座城市在風(fēng)云激蕩中緘默卻不息的記憶……
書名:《迷路的詩》
作者:楊照
出版: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
楊照經(jīng)典之作,一份比《懺悔錄》更坦白的青春供述:純潔的情感、脫軌的渴望、易碎的夢想、焦躁的青春、瘠瘦的靈魂、受創(chuàng)的記憶……還有很多很多更準(zhǔn)確或者準(zhǔn)確得更俗濫的詞語可以用之于一個寫詩的少年身上吧?70年代中期以后邁入青少年階段的臺灣新人類和比他們早幾年乃至早十幾年出生的似乎已經(jīng)有了較寬敞、松動的成長空間了,但是他們?nèi)耘f感受得到種種壓抑、鉗制和禁忌,不然,有什么力量能催喚他們寫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