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韋,這個以中國北方古老民族命名的小鎮(zhèn)不大,卻是蒙古人心靈的故鄉(xiāng)。一排排俄式民居木刻楞,一個個種滿鮮花和蔬果的小院,一張張擁有著白皮膚、高鼻梁的純樸笑臉,時光就這樣慢了下來,這是個可以生活的童話世界嗎?在室韋,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舒坦與松弛,在室韋,我真的心醉了。
室韋,又叫吉拉林,位于祖國版圖 “雄雞雞冠”頂上的內(nèi)蒙古額爾古納河東岸,與俄羅斯隔河相望。
小鎮(zhèn)雖小,但年代久遠,曾經(jīng)有著震撼世界的歷史。史料記載,早在隋、唐時期,室韋部落就在這里過著游牧漁獵為主的生活。這里孕育了一個又一個北方游牧民族的幼年時代,包括游牧民族的祖先匈奴、鮮卑等等。室韋的原意是蒙古,是蒙古族的發(fā)祥地,確切地說,是游牧民族的發(fā)祥地。
19世紀末,沙俄貴族、資本家擁進我國開礦、經(jīng)商,俄國農(nóng)民也越境放牧打草,并逐漸定居下來,我國山東、河南、河北“闖關東”的貧困農(nóng)民也來這里采金、伐木、打獵,許多華俄青年男女結成夫妻,生兒育女,逐漸形成了“華俄后裔”。小鎮(zhèn)現(xiàn)居住著1800多人,其中華俄后裔占三分之二。
室韋小鎮(zhèn)主街呈“十”字形,“中央大街”由沙石鋪就,干爽清潔,街兩旁有郵電局、電影院、商店、電視轉(zhuǎn)播臺,小鎮(zhèn)的建筑多是獨立的“木刻楞”,白樺木圈成的院落,院前院后碼著整齊的樺木拌子。鎮(zhèn)上有一個中心廣場,中央入口放著一塊刻有“蒙兀室韋”四個大字的石頭,在廣場可以眺望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近處是碧綠的河灘草原,對面的俄羅斯小鎮(zhèn)奧洛奇,靜謐安寧,幾乎看不到人影,綠草如茵,繁花似錦,清風習習,一派異國風光,令人悅目清心。
木刻楞房,情調(diào)溫馨
這座風情小鎮(zhèn),旅游氣氛已非常濃郁。特別是路燈設計得很有特色:一面是俄文注解的中俄兩個民族通婚的老一輩黑白照;另一面則用漢語簡介了這個家庭的戶主姓名、聯(lián)系電話,再附一張民居主人的彩色照片。啊,原來是“家庭旅館”的廣告。地道的木板房、放柴草、圈牛羊的木柵欄、還有“麗麗婭列巴”“麗達家”“瑪尼亞家”……隨處可見,有種身處俄羅斯的感覺。我們住在了瑪妮婭開設的“幸福依家”。
整個房子完全是由圓木蓋起,沒有一塊磚瓦,一根根原木橫著壘疊而成。連房頂也是全木頭的,只是斜著排放而已。那些木頭都沒有經(jīng)過多少加工,而且根根粗大,直徑足有20至30厘米,散發(fā)著松木的芳香,蔚為壯觀。
這里地處嚴寒的北方,原木沒有經(jīng)過多少加工搭建起來的房子,難道冬天不進風?當?shù)厝烁嬖V我,建木刻楞的傳統(tǒng)方法是要墊苔蘚。當?shù)厝艘灿蟹Q之為“樹毛”。苔蘚墊在中間,好處是不透風。冬天零下30℃到40℃,有了苔蘚壓在底下,等于是水泥夾在隔縫里一樣,不透風,冬天非常暖和,而夏天又非常涼快。這是因為苔蘚生命力極為強盛,遇到水氣就會繼續(xù)生長,越長越嚴實。
進得屋來,地上擺著漂亮的花藝,玻璃窗臺干凈透亮,內(nèi)屋鋪上的被褥很是干凈,最吸引人的是,旁邊還有一間全部用木材制作的桑拿浴室,這是愛好清潔的俄羅斯人的洗浴習慣,墻上掛著幾束樺樹葉子,蒸桑拿時,蘸上水輕輕抽打,會感覺全身放松。這一切讓人感覺像家一樣,溫馨而有情調(diào)。
民風純樸 異域風情
來這里游玩的人為了體驗民族風情,大多選擇家庭旅館。美景自然會伴有美食。這里的人擅長種麥、放牧、狩獵和捕魚,自發(fā)地發(fā)展家庭經(jīng)濟,家家“木刻楞”房屋的后院都是白樺林柵欄圈出的菜園,地里種滿了土豆、茴香、大白菜、黃瓜、卷心菜、大蔥等,金黃色的向日葵似一張張孩子的笑臉。
小鎮(zhèn)的居民吃苦耐勞,善待人生。不僅從相貌上傳承了俄羅斯人的特征,更重要的是,他們繼承了俄羅斯民族勤勞健壯、生性樂觀和清潔衛(wèi)生的美德。每一位華俄后裔都十分熱情、好客,這熱情不是用來應景的、不是出于商業(yè)的需要,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和坦率。中俄兩岸早期的淘金者們在這里創(chuàng)造的最美的奇跡,不是黃金的占有量,而是洞房花燭、生育子女,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人文種群——美麗的華俄后裔,至今已繁衍到第四、五代。他們在民居、飲食、服飾、婚俗、節(jié)慶等方面都保留了濃郁的俄羅斯風格,到處都體現(xiàn)出濃濃的異域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