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號背景
米格-21系列戰(zhàn)斗機以小巧靈活、皮實耐用、方便維護、價格低廉而聞名于世。套用一句廣告詞“誰用誰知道,用了都說好”(說句題外話,筆者一個同學的父親在海航退役之后就去了西非某國擔任殲7教官)。從太平洋之濱到中東,從撒哈拉的沙漠到東歐的鐵幕,全世界一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qū)使用過或者正在使用米格-21/中國的殲7系列戰(zhàn)斗機。直到現(xiàn)在,它依然是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主戰(zhàn)機型。因此把它列入世界名機的行列是實至名歸的。
關(guān)于米格-21系列的性能參數(shù)、型號族族譜什么的筆者就不在這里做過多的描述了,只是簡單介紹一下本文的主角,這架埃塞俄比亞空軍米格-21MF的相關(guān)背景。
歐加登戰(zhàn)爭(1977-1978)后期由于前總統(tǒng)門格斯圖·海爾·馬里亞姆(Mengistu Haile Mariam)的外交努力,以允許蘇聯(lián)在埃塞俄比亞設(shè)立軍事基地、驅(qū)逐美國軍事代表團為條件,使得埃塞俄比亞獲得了前蘇聯(lián)政府的支持。勃列日涅夫下令支援埃塞俄比亞的“正義事業(yè)”,并借機向北約展示“蘇聯(lián)無與倫比的戰(zhàn)略打擊能力”。 于是在1977年11月底,援助行動開始的當天,前蘇聯(lián)就動用了200多架運輸機向埃塞俄比亞空運了一大批足夠裝備幾個師的物資;在之后的半個多月時間里,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機場每隔20幾分鐘就會有一架涂有紅五星的運輸機降落。這批物資中就包括約48架米格-21(有PFM、MF、R、bis以及UM等多個型號),連同這些米格機一起到來的還有來自古巴的飛行員和技術(shù)人員。這些戰(zhàn)斗機被分配到埃塞俄比亞空軍第一和第二飛行中隊,這兩個中隊于1978年參加了歐加登戰(zhàn)爭后期的一些戰(zhàn)斗以及與厄立特里亞的殘酷戰(zhàn)爭。之后的八十年代,在與索馬里和蘇丹的沖突中也能發(fā)現(xiàn)這些米格戰(zhàn)斗機的身影。
雖然后來埃塞俄比亞得到了蘇-27等先進的機型(這些蘇-27都是由獨聯(lián)體國家的飛行員來操作的),但是基于本國的經(jīng)濟狀況和飛行員的素質(zhì),他們沒有能力駕馭這些先進的飛機以取代老舊的米格-21系列機型,因此這些米格-21系列飛機仍然是埃塞俄比亞空軍的主要力量。在1998年對厄立特里亞的戰(zhàn)爭中,米格-21的廣泛使用就證實了這一點。1995年埃塞俄比亞與以色列飛機工業(yè)有限公司(IAI)簽訂的一份合同,準備對米格-21進行大修,并將其升級到米格-21-2000的標準。但是由于缺乏資金,只有一架完成了升級,之后此事便不了了之了。
模型制作
筆者有個習慣,就是喜歡做一些稀奇古怪冷偏門的東西,譬如特殊的題材、特殊的涂裝、特殊的背景等等,而且時不時會刨個套件“吃快餐”——就是直做無改造(筆者不是個喜歡考證的人,雖然有時候考證起來也不是人??)。于是乎這套米格-21MF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一架“快餐機”。
套材選擇的是“號手”公司出品的比例為1:32的米格-21MF,屬于該公司早期的大比例產(chǎn)品,外形考證平平、組合度平平、細節(jié)平平,各項指標都像飛機場一樣平??不過無所謂啦,直做無改造嘛,圖的就是制作的快感,要的就是當年快速拼裝“火柴盒”的那種感覺。
一切按部就班,先從座艙開始。座艙的細節(jié)尚可,底色用淺藍色加5%的綠,然后筆涂開關(guān)按鈕和儀表板,座椅用淺灰筆涂,總體效果還不錯。
之后就是發(fā)動機,除了打磨起來麻煩一點,其他也沒啥難度。顏色上隨性發(fā)揮的,反正是包在機身里面,各位看官不要太較真兒啊。
機身的組合還湊合,雖然用上了幾個夾子。最頭疼的是機翼和機身的組合,配合間隙大的嚇死人,用的不僅僅是幾個夾子,筆者不得不手腳并用,才勉強把間隙壓小,最后還得用補土填上才了事。
套件里的頭錐是鉛合金的,金屬配件的缺點是得花點時間打磨光滑,好處是起到了配重的作用。
至此主體基本完工,接下來就是涂裝。由于手頭上資料匱乏,實機照片少之又少,找到的又基本上沒有太大參考價值,因此筆者只能參考一張國外網(wǎng)站上找到的側(cè)視圖作為涂裝指導。雙色迷彩的基本色是淺黃和草綠,淺黃用郡仕44號甲板色加20%的白色調(diào)合而成,綠色用郡仕135號俄國綠打底,再加10%的黑做色差。
這里筆者沒有使用遮蓋方式噴涂迷彩,而是直接用0.3的噴筆徒手噴涂。根據(jù)長期的對各種實物照片的觀察,各國空軍飛機的迷彩基本上都是地勤拿個噴槍直接噴上的,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虛邊”,而很多人做模型都會用遮蓋膠帶或者遮蓋液噴出“實邊”的迷彩(又稱 “硬邊”),因為這種虛的邊緣縮小到模型上就基本上就是“實邊”了,也有模友用橡皮泥遮蓋法噴出介于這兩種“邊”之間的一種似實而虛的效果。當然了,小比例的模型做這種硬邊處理還湊合,但是諸如這種1:32的大比例用硬邊的話就略顯生硬了,因此筆者決定采用徒手噴涂的方法。這種噴法的關(guān)鍵就是要做到對噴筆的精確控制,噴嘴和模型之間的距離要近、角度要低并且噴涂方向朝向正在噴涂顏色色塊的內(nèi)側(cè),出氣量和油漆流量要小,特別是在色塊邊緣,這點尤為重要。優(yōu)質(zhì)的噴筆可以輕松的實現(xiàn)以上各個因素的控制,但是筆者不是“設(shè)備控”,向來喜歡用便宜工具慢磨慢蹭,所以這只使用了多年的“破”噴筆摸熟了也是挺順手的。
機腹用郡仕20號淺藍,做常規(guī)色差處理。筆者沒有找到合適的埃塞俄比亞空軍的軍徽水貼,所以就用尺規(guī)作圖切割遮蓋膠帶,依次遮蓋噴涂綠色、黃色、紅色和黃五星來完成軍徽的噴涂,顏色用的都是基本色。
進行到這個階段模型制作工作就基本接近尾聲了,剩下的就是各種武器外掛。關(guān)于外掛武器的配置“號手”向來大方,套件里各種航彈、火箭巢、導彈一應(yīng)俱全。筆者在這些外掛武器上全部用0.5毫米的鉆頭鉆了孔,然后在掛架上也鉆孔打樁,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各種武器的自由選擇掛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