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蕊蕊,前國家女排副攻手,身高1米96,曾經(jīng)是女子排壇的亞洲第一高度、世界第一副攻手,因右腿不斷傷病,過早退役。
退役后,畫插畫和寫作成了她的生活重心。如此跨界,在中國專業(yè)體育運動員中不多見。從趙蕊蕊的談吐中,聽得出她的畫面感很強,話語連貫,思路清晰。
作為曾經(jīng)的半專業(yè)排球副攻手與漫畫愛好者,我與趙蕊蕊聊她生命中最為美妙的兩件事,她樂得講那些媒體上不多見的有意義的事,和自己的觀點。
登機前10小時被換下
我出生前后很有戲劇感。大概1981年7月,我媽挺著大肚子和南京體校領導開了一次會,會議最終決定讓已經(jīng)7個月的我“超生”。
出生時我爸去接我,護士把衣服給孩子穿好遞到他懷里,他撩開一看,誒,男孩?趕緊找,都嚇壞了。那個護士也害怕了。找到時,我在那里睡得跟沒事兒人一樣。這都是他們后來跟我描述的。也有人問我爸:你家有個女兒了,再抱個男娃回家多好?他說:嘿,不是自己的,男娃我也不要。我媽跟我說:如果真那樣,沒幾年你爸就得跟我鬧離婚——那男孩一定沒我高——這孩子不是我的,從哪兒弄的。
幸虧當時錯抱了一個男孩。
在幼兒園大家交換禮物,別人給我一粒糖、一顆話梅,我只會畫畫送人家。長大了有段時間還在想,自己小時候怎么那么摳門,人家給吃的,我給人家畫?,F(xiàn)在想那可能就是天賦。但我父母都是打排球的,所以我對球與生俱來的喜愛會更濃些。
從1998年右膝半月板第一次受傷、第二年右膝半月板再次嚴重受傷,我的排球生涯便開始坎坷起來。
不光是我,中國的運動員,都客觀存在急于求成的問題?,F(xiàn)在大家都說中國“唯金牌論”,“唯金牌論”可能是國家層面上的?;氐秸嬲捏w育精神,是奮斗的過程遇到挫折,能激起心底不放棄的信念,哪怕只有1%的希望,我也愿意去挑戰(zhàn)、去戰(zhàn)勝,至少努力奮斗。但現(xiàn)實卻又像我的一位老教練說的:在中國當運動員,拿金牌就是爺爺,沒拿就是孫子。這是非?,F(xiàn)實的一個問題。作為運動員,如果不能最真實地激發(fā)體育精神,就算拿到金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會忽略他的金牌,因為他身上沒有更多能打動人的特質(zhì)。以前有人寫信給我:是你的人格魅力,充實了我的高考生活。這也不是說趙蕊蕊多么好,畢竟我是在女排,沒有女排的輝煌也就沒有我。其實我們應該更多地發(fā)現(xiàn)體育人在賽場下的魅力。只要真心為集體或個人努力過,為國家拼搏了,就應該是英雄。
2001年的瑞士精英賽,是陳忠和指導那屆女排第一次出國比賽。當時已經(jīng)決定李珊和丁紅瑩不去,我還問李珊想買什么幫她帶。沒想到在登機前10個小時,(賴)雅文姐來敲門,我心里咯噔一下——那就是第六感——陳導決定讓我回天津。真沮喪啊。
在天津基地里,她倆喊“哎呀,下雨啦”,便在雨里跑。我在雨里走:淋淋我吧,體會那種頹廢的感覺。
2001年陳導組隊的時候,很多人說他亂點鴛鴦譜,選了一幫大家都看不上眼的,但他就是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身上的一個特點,把這些特點捏合在一起,費了不少心血。
陳導對馮坤最嚴厲:二傳要是出問題,整個隊就要出問題。對于我這一“點”,他把我當半個主攻用,有點反向思維:誰都知道我們快攻厲害,我們的一傳越到位,對方越會防你快攻。他對馮坤說:不到位球給趙蕾蕾(他每次喊我都喊不清楚)。我都“哭”了:人家副攻專打到位球,你偏安排我打不到位的。訓練中,他各種折騰馮坤,刻意喂她特別難的球。折騰馮坤也是折騰我,節(jié)奏和角度都難把握。但就是這種折騰,在比賽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我們攻守的特長。
2002年讓球風波
因為2002年的“讓球事件”,全隊都壓力超大。我們只是利用規(guī)則上的漏洞去選擇對手,但畢竟從體育道德上講,這樣做確實不合適。
當時好像是陳導、李隊(李全強領隊)他們同意,接著找老隊員統(tǒng)一意見,再找我們年輕隊員。大家在一起就會說這個方法好不好,同不同意啊。反正大家為了贏球就都同意了。當時好像沒人反對,因為大家挺齊心,都想避開意大利隊。因為我們那時沒有太多底氣,覺得能進決賽再說,沒有考慮到這樣計算是否會傷害到別人。結(jié)果避來避去還是在半決賽就碰上了他們。有悖常理去做事,確實要付出代價,回國后輿論譴責我們的聲音很大,陳導還寫公開信致歉。
我也聽有些記者講,在國際賽場上,別的國家算計中國運動員的事更多呢。但我們還是要從自己做起,反正我們是做了一件可能在道德精神層面有欠缺的事,但我們知道改正。所以后來陳導跟我們說,每一場球,無論對方是誰都全力拼,我們不去算輸贏。
那一年,接連讓球給希臘、韓國之后,每次我們上場都是噓聲一片。尤其是接下來的釜山亞運會,我們知道如果不拿冠軍,這個隊就解散了。
去釜山前的中秋節(jié),正趕上陳導生日。馮坤她們提議給陳導過個生日,我們AA制掏錢買了束鮮花,馮坤讓我畫一幅畫,可我只會畫美少女那樣的畫,我就照著房間里的一幅康乃馨的照片,臨摹了一張鉛筆畫,用銀色的筆勾上邊,每個隊員都在上面寫類似“陳導,我們支持你”這樣的話。陳導也是在要哭的時候,沖出去了,他不想讓我們看見。大家那個時候心非常非常的齊,也知道這個難關要一起渡過。
亞運會的賽前訓練,陳導發(fā)了一次火,說:我現(xiàn)在對你們要求嚴,是希望你們將來不要罵我。有時隊員們會覺得打亞洲球隊勝算還是很大,多少會放松。陳導講:每次面對日、韓這樣的隊伍,一旦給它機會,它會咬你一口,很狠的,你們總說沒問題,沒問題就是有問題!我永遠記得這句話。所以我們在場上打的時候,真就是憋著一股勁。
憋著勁也因為那時看臺上還會有噓聲、口哨聲。我們承擔這一切,卻當作什么都聽不到,面對的只有對手和比賽。
打到最后,噓聲逐漸變成了掌聲。拿了冠軍,觀眾給了我們很多很多掌聲,他們看到這幫孩子在很努力地糾錯,在拼命地比賽。
雅典奧運會的黑色兩分鐘
2004年3月,我再次受傷,這次是右腿小腿骨折。那時曾有過退役的念頭,因為傷得這么重,不可能在4個月內(nèi)恢復,那年的雅典基本去不成了,2000年我已經(jīng)因傷錯過了一屆奧運會,真的不想再等到2008年了。
但恢復的速度還挺快,在大獎賽合肥站時,燕姐(李燕)也來了,對我打擊挺大:13個人了,而且燕姐不但是個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她還是福建人。在意大利與波蘭隊打?qū)官?,第一天,陳導讓我每局上去打一輪,第二天讓我首發(fā)。那時我跳的高度已經(jīng)差很多了,但我心里清楚啊,這是唯一的一次機會。那天表現(xiàn)還不錯,我記得一個探頭球,都沒怎么跳,砰咚給打死了。她們說:行啊,不跳就能打探頭了。我當時不是不想跳,是有點沒力量。第三局快結(jié)束了,陳導說“行了,下來吧”,那一瞬間,我知道自己能去雅典了。
雅典的比賽場館我只去過兩次,第一次上場兩分鐘,又傷了……一直在房間里畫畫等著她們訓練、比賽回來。第二次去那里,是最后同俄羅斯隊的決賽。我一直不敢看比分,在看臺上我才體會到什么是緊張。后來領隊跟我講,當中國隊扳成2比2平時我突然就站起來了,好像都要跳起來,那時我腿還帶著夾板。我慢慢走下看臺,張娜從對面跑過來,“砰”就抱上我開始哭,我也說不出話。
如果我沒能去雅典,我們現(xiàn)在不會坐在這里聊天。那個時候我可能就選擇去讀書了。不是因為我沒去過奧運會而更渴望奧運會,2000年沒去成,2004年又是在一個狀態(tài)很好的情況下,經(jīng)歷幾乎毀滅性的傷病,再讓我等4年,再這樣去拼又會出現(xiàn)什么狀況,那樣我真會瘋的。
張娜因為陳導對她太嚴,“只表揚張嫻不表揚我”,鬧脾氣,跟我說不去奧運會,我說“得了,你能不想去奧運會?”,她在那掉眼淚。我當時也跟陳導說不打奧運,但我從來沒想過拿這個威脅陳導,真的覺得心很涼,走吧,這么大的傷病還能干什么呀。但每個人都有一個奧運夢。
希望又被潑冷了不知道多少次。2005年拆掉鋼板一直康復,2007年到美國卻又要植入鋼釘。去美國前陳導還特別交待:要你做手術,你不要做,就是去拿點康復經(jīng)驗。醫(yī)生是郎導(郎平)美國隊的隊醫(yī),說可以給我戴機器保守治療6個月,如果不行還得做手術,到時候就趕不上北京奧運會了。我媽說剛摘掉鋼板,又釘個釘子在骨頭里,聽著太瘆人。做父母的絕對承受不了,我爸一個大男人,蹲在那兒抽煙,半天不起來,他讓我媽勸我不打了。但我還想打,打就要做。
醫(yī)生把我的病情匯報給國內(nèi),隊內(nèi)知道這個手術不做不行了。陳導做工作,領隊也做工作,亞文姐也遠洋電話做工作。手術前兩天我都沒下決心,等到手術前一天,領隊他們打電話來,他們那邊說我這邊哭,我說:我會做的,我現(xiàn)在不屬于自己了,也不屬于我爸媽,我趙蕊蕊屬于中國,我頭上印了“中國”倆字,你們放心,我一定做。說這話的時候有點悲觀,就像把自己賣出去了一樣。但選擇了這個職業(yè),大家對我抱著這么大的希望,而且手術可能使我變好,為什么不嘗試而是選擇逃避?一咬牙,做唄。
每次我就要從谷底爬上來時,又被人給踢了下去,接著再爬,再跌進谷底……
從雅典回來,很多人說我的這塊金牌拿得非常輕松,我從不正面回答:“好哇,那你問問所有的冠軍,用這種方法跟趙蕊蕊換,他們愿意嗎?”他們都沒想到過我中間付出了多少,最后活生生把腿跳斷了,我現(xiàn)在都覺得自己夠笨的。
寫作讓我很自由
不管我在八一隊還是在國家隊,一些老隊員總跟我們說要為將來打算,總要面對退役。我那時才二十來歲,那么年輕,不用講這么嚴肅的問題吧?,F(xiàn)在經(jīng)歷過來,發(fā)現(xiàn)是要提前去想。我會提醒現(xiàn)在的小隊員:打球你能打一輩子嗎?將來做什么?想過沒有?她們說“哎呀,蕊姐,我不敢想”。我說這不是敢不敢想的問題,而是必須要想。要想得更遠一點,有哪些機會,有哪些特長,應該多補充自己些什么?,F(xiàn)在給你兩三年還有得想,到退役那天給你幾天,你不就傻了么。
我從來沒學過畫畫,先是看漫畫書,拿薄的紙,先描,北方叫拓,慢慢再照著畫,等后來就是自己創(chuàng)造。我畫面感很強,腦袋里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畫面,就畫下來,因為水平有限,畫不出來的就試著寫出來。
寫著寫著就構(gòu)想出一個小說的情節(jié)來。決定寫第一本書《末世喚醒》時,玩一下的心態(tài)重一點,挺有挑戰(zhàn)性的。也會覺得把自己腦子想的事物轉(zhuǎn)化成文字表達出來挺有意思。有時也會被自己寫的文字陶醉了:嘿,我也能寫這么好!自己在家里偷著樂一會兒。
文字生活很辛苦,以前狀態(tài)好的時候規(guī)定自己每天寫要500到1000字,就是積少成多,《彩羽俠》就是這么寫出來。我寫的小說里都是有超級英雄的,但是很中國特色的。我看好萊塢的電影會對某一個英雄人物有很深的情結(jié)。
我還記得李蕾,在餐廳遇到的一個癌癥女孩,她自己患病的時候都沒有哭過,但知道我受傷,說到我很堅強,她哭了。
跟她比起來,我的傷病算什么。我遲早會好起來,我可以走路,最多不打球。但她要付出的太多了。那一瞬間我覺得一個癌癥患者說我堅強,特別自嘆不如,而我又被她的精神感動。
排球帶給我激情,帶給我榮耀,讓我有機會代表國家站在最高領獎臺上,那種自豪感是別的東西代替不了的。但這樣的生活又會有很多的磨難。寫作很自由,很放松。我現(xiàn)在就截然不同地享受到了這些。我可以用我的生命去愛它們,誰說人生只能愛一樣。在不同的階段可以做不同的事,只需要定好目標。
?。ㄎ闹凶允霾糠钟刹稍L錄音整理而成,順序略有調(diào)整,未經(jīng)受訪人審閱。感謝實習記者李玲利整理采訪錄音)
相關鏈接
讓球事件
2002年9月德國世錦賽上,在16進8和8進4的比賽中,為了避開強敵俄羅斯和意大利,中國女排兩次故意輸球,分別以0∶3輸給實力不如自己的希臘和韓國。盡管在1/4決賽中以3∶2艱難戰(zhàn)勝巴西,但中國女排未能進決賽,并在第三名的爭奪中輸給俄羅斯,獲得第四名。
趙蕊蕊
出生于江蘇南京,著名女排運動員,曾隨中國女排獲得2002年釜山亞運會冠軍、2003年世界女排大獎賽冠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等,2010年退役后,涉足漫畫與寫作,同年為動漫小說《香巴拉神諭》配插畫,2011年出版第一部原創(chuàng)小說《末世喚醒》,今年又出版小說《彩羽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