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學術期刊普遍存在學術論文水平不高、編輯服務質量有待提高和出版發(fā)行渠道有待創(chuàng)新等問題。要提高我國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必須加強編輯的把關人作用、優(yōu)化編輯流程、加強審稿專家隊伍建設、建立學習型編輯組織,以及完善期刊評價,改變論文生產方式。
【關鍵詞】期刊論文;學術水平;編輯
引 言
據新聞出版總署統計,2009年全國共出版期刊9851種,其中綜合類485種,哲學、社會科學類2456種,自然科學、技術類4926種,學術期刊在整個期刊中占據非常重要的位置。學術期刊是學術理論的載體和傳播的渠道,是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陣地。學術質量作為學術期刊的核心,包括科學性、前沿性和創(chuàng)新性。[1]科學性是指論文觀點正確、邏輯清楚、材料真實、論證充分;前沿性是指論文代表著學科發(fā)展的方向;創(chuàng)新性是指論文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研究理論或研究結論上有新的突破。但是我國學術期刊論文的科學性、前沿性、創(chuàng)新性都不夠,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學術期刊審稿大多采用三審一評制,所投稿件的篩選必須經過編輯初審、專家評審、編輯主任復審、總編輯終審四個環(huán)節(jié)。編輯把關與專家評審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依存關系,而編輯的主導作用和同行意見之間會有一定的沖突。編輯在論文的篩選和甄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把關作用。國內作者較多地從學術評價的角度探討了如何提高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問題。但是提高學術期刊學術水平不能只依賴完善學術評價,更需要加強編輯的把關人作用,并完善其他配套措施等。
我國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現狀
我國學術期刊學術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現在學術論文水平、編輯服務質量、出版發(fā)行渠道等幾個方面:
學術論文水平不高。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是由學術論文的水平決定的,但是目前作者投稿的學術論文大部分水平不高。主要表現在:1.文字重復率較高。據知網統計,通過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檢測的90萬多份作者投稿中,有10萬多份稿件文字重復率超過30%。2.選題的創(chuàng)新性和前沿性不夠。有大部分題目陳舊或和已發(fā)表文章的題目相近,筆者在收到作者投稿后,通常會上知網檢索相似的文獻,發(fā)現很多“熱門”的題目已發(fā)表幾百甚至上千篇相近的論文。很多文章不僅研究角度相同、研究對象相同,而且研究結果也沒多少區(qū)別,重復前人的研究較多。3.依據的研究理論陳舊。國內作者很少有獨創(chuàng)的理論,即使有也趨向于在國外頂級刊物上發(fā)表。大部分作者只有借鑒和模仿已翻譯過來的國外理論,而且大部分都是20世紀80年代的理論。4.研究方法和分析技術簡單。大部分作者不熟悉現代的研究方法或研究技術。以社會科學為例,為了能快出成果,大部分作者采用成本低的文獻查閱法,很少作者采用費時費力的問卷或實地調研法;大部分作者采用簡單的定性分析或質化研究法,很少作者采用需要懂數理統計和計算機軟件的實證研究或量化研究。
編輯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主要表現在:1.學術論文的質量把關不嚴。學術論文的質量是學術期刊質量的直接表現,如果沒有高水平的學術論文作為內容,期刊也不會有較好的影響力。由于少數編輯的責任心不強和業(yè)務水平不高,不能很好地對學術論文的科學性、前沿性和創(chuàng)新性等把好關,這直接影響到了學術期刊的質量,甚至讓一些學術不端的文章蒙混過關。2.出版周期長。學術論文和學術研究具有很強的時效性,作者的研究成果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時間內發(fā)表。因此,出版周期的長短就是作者考量投稿的一個主要因素。然而,大多數期刊從收稿到出版需要3~6個月的時間,部分期刊甚至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出版周期太長,會影響某些文章的時效性,很容易影響優(yōu)秀稿件的征集,從而會減少期刊高質量文章的發(fā)表。3.與作者的溝通不夠。很多期刊都采用生硬的組稿方式。比如在很多期刊的征稿啟事中可見到:“來稿一律不退,請作者自留底稿,3個月后未被刊用者,可自行處理。所有來稿本刊在不違反文章基本內容的前提下,有權對稿件作必要刪改或加工?!逼鋵嵶髡呤瞧诳纳系?,有了忠實優(yōu)秀的作者,才能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編輯不僅要加強與知名專家學者的聯系,還要在組稿過程中和作者溝通,讓作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培養(yǎng)出忠實于自己期刊的優(yōu)秀作者。
出版發(fā)行渠道有待創(chuàng)新。由于我國學術期刊長期采用單一的紙質期刊發(fā)行模式,導致發(fā)行量較小,客戶量少,讀者群不夠,處于盈虧邊緣的現象。紙質期刊數字化以后,出版發(fā)行渠道有所改變,但是由于大多數學術期刊下載率低,學術期刊的出版發(fā)行渠道還有待創(chuàng)新??紤]到學術期刊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應該追求社會效益,為了讓學術出版能更有效地服務于學術交流和學術傳播,可以借鑒國外的開放存取期刊出版模式?!伴_放存取期刊OAJ(Open Access Journals)作為一種學術信息共享的自由理念和出版模式,與傳統的出版模式相比,具有成本低、傳播廣、獲取便捷等優(yōu)點。”[2]開放存取期刊顯然有利于我國學術期刊的生存和發(fā)展,可以發(fā)揮學術期刊的傳播作用,擴大發(fā)行量,使學術期刊的發(fā)行渠道多元化。結合現代化的促銷手段,必然會使學術期刊的發(fā)行量增加,市場份額變大。
提高我國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對策
加強編輯的把關人作用。高婷認為編輯在論文的篩選和甄別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把關人作用,其地位是不可替代的。[3]提高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關鍵是加強編輯的把關人作用。加強編輯的把關人作用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加強對稿源的組織和來稿的初選。首先,要盡可能組織較多的稿源。其次,由于不同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寫作水平不盡相同,會導致稿件的質量參差不齊。期刊編輯作為把關人先要對來稿進行細致的初評和篩選,然后將審稿工作給審稿專家,以提高審稿的效率。2.合理篩選分配審稿專家。編輯的另一項把關職責就是對來稿根據其稿件的專業(yè)和研究方向進行分類,在初審和篩選后,分配給研究方向相同的審稿專家。對一些題目新、研究方法新、研究前沿的文章可以多方面征求審稿專家的意見。3.做好期刊整體策劃。由于不同期刊所刊登論文的方向不同,每個期刊都有自己的辦刊宗旨和辦刊范圍,學術期刊的定位直接決定了其未來的發(fā)展方向。編輯作為期刊的把關人,必須根據期刊宗旨、性質、特點、風格以及所服務的讀者范圍,做好期刊整體策劃。從題材、內容等角度綜合考慮選擇適合本刊刊登的文章,使得學術期刊保持較高的學術水平。
優(yōu)化編輯流程。為了提高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應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優(yōu)化編輯流程:1.加強稿源組織,提高論文質量。學術期刊學術水平的提高以所發(fā)表論文質量的提高為前提。要擴大學術期刊的影響力,編輯可以利用參加前沿學術會議跟著名學者和不同領域的專家約稿,在學術會議上同專家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及時把握不同學科領域研究的發(fā)展動態(tài)。編輯還要發(fā)揮自身的編委作用,積極和博士生導師、著名學者或者國家級、省級重要課題的作者共同組稿,以保證優(yōu)秀的稿源。對于部分選題新穎、內容豐富、信息量大的論文免版面費和增加稿酬,并加快發(fā)表速度以提高作者的忠誠度,不斷提高期刊的論文質量和整體學術水平。2.縮短論文發(fā)表周期。要把出版周期縮短以爭取更多的優(yōu)秀稿件,從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由于學術論文具有時效性,學術期刊有責任在第一時間將科研成果公布于眾。為了加快論文的發(fā)表,學術期刊可以擴大版面,采用稿件管理軟件和遠程審稿系統,實現在線投稿、在線審稿、在線編輯修改和在線校對,進而提高論文的處理速度。目前,很多期刊論文最快也要1至2個月才能定稿,有的期刊從投稿到發(fā)表要接近一年時間,使得作者論文的新穎性大幅降低。因此,為了長期吸引擁有優(yōu)秀稿件的作者,學術期刊應完善審稿流程,嚴格執(zhí)行審稿期限,盡量縮短論文的發(fā)表周期。
加強審稿專家隊伍建設。同行評議是學術期刊篩選論文和提高學術質量的重要途徑。目前學術期刊大多數采用三審一評制。首先是將來稿登記后按專業(yè)分給各個編輯,編輯通過初審后選擇對應的專家審稿。期刊編輯可以通過參加學術會議、跟蹤國家基金項目主持人等方式來擴大審稿專家?guī)臁_x定合適的審稿人是正確評價和認定稿件質量的關鍵。這些審稿人往往是稿件內容相關研究領域的權威人士,他們對稿件所涉及的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理論和應用前景等都有更加深刻的見解,而且能夠判斷稿件是否為原創(chuàng),是否具有剽竊、抄襲之嫌等學術不端行為。因此得出的審稿意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專業(yè)性。另外,還可以根據學術期刊的具體情況建立編委推薦制,“編委推薦制是保證期刊論文學術水平的一種有效舉措。它對稿件的判斷更為科學,稿件處理和發(fā)表更為及時、快捷,有利于發(fā)現和培養(yǎng)年輕科學家和推動學科的發(fā)展”[4]。
建立學習型編輯組織。由于紙質期刊數字化的要求和全媒體浪潮的發(fā)展,期刊編輯的手段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對編輯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在的學術論文涉及新興學科、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導致編輯的工作難度越來越大。編輯作為學術期刊的把關人,為了履行編輯的職責,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能堅守工作崗位,求真務實,必須具有較高的編輯專業(yè)知識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因此,編輯要主動參加培訓,了解國際學術講座,熟悉國內各種學術會議和學科發(fā)展前沿,注意與專家溝通,及時捕捉各種新信息,為組稿、審稿打下良好的基礎。編輯優(yōu)秀的基本素質是期刊學術水平提高的基礎。要整體提高期刊的學術水平,還必須提高編輯團隊的整體素質,建立學習型編輯組織。要提高對創(chuàng)建學習型編輯組織的認識,建立共同愿景,建立扁平化編輯組織,加強編輯組織的培訓和溝通,強化主編在學習型編輯組織中的作用[5]。
完善期刊評價,改變論文生產方式。在目前期刊評價方式中,采用期刊影響因子、期刊被引總頻次、反應速率、平均引文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載文量、基金資助項目論文比、國際著名檢索系統收錄數、國內重要檢索系統收錄數等定量指標來考核,對于提高期刊水平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期刊評價功能作為期刊質量評價的學術標準之一是可行的,但不應是唯一的;核心期刊對學術論文具有一定的評價功能,但核心期刊與論文學術水平之間不存在一一對應關系?!盵6]“期刊影響力大,并不一定某一論文的影響力就大,也就是說,期刊影響力大并不代表某一論文的質量高?!盵7]要改變這種情況,就需要重視論文本身的質量,不應該只關注期刊整體的影響力。比如,在科研和職稱評定考核中,不應該把發(fā)表核心期刊作為評定職稱和科研水平的標準,而要重視學術論文本身的質量。
另外,由于目前我國職稱評定、教師和科研人員工作考核和績效薪酬考核都與論文數量掛鉤,部分在讀博士生和碩士生都以發(fā)表論文作為畢業(yè)的基本條件。學校評估、學校申請博士點、碩士點、科研基地、重點學科、一級學科等都以發(fā)表論文數量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因此,除了從編輯方面來提高學術期刊的學術水平之外,還應該改變整個社會的學術土壤,把論文生產的方式從追求數量轉變到追求質量上來。
參考文獻:
[1]鐘華.科技期刊的學術質量控制[J].軍事管理,2010(5).
[2]胡德華,常小婉.開放存取期刊論文質量和影響力的評價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8(2).
[3]高婷.期刊編輯的把關人作用——兼論期刊編輯初審作用的不可替代性[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9).
[4]沈美芳.編委推薦制:保證期刊論文學術水平的一種舉措[J].編輯學報,2008(8).
[5]劉向紅.論創(chuàng)建學習型編輯組織[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9(6).
[6]賀小英,鄺幸華,陳建宏,黃玲,黃月中.正確認識核心期刊與學術論文水平的關系[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4).
[7]程郁綴,劉曙光.論文質量、期刊質量與期刊影響力[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9).
?。ㄗ髡邽閺V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副編審,碩士)
編校: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