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個熱衷于拍攝自然地理題材的攝影人,進入地球的最北端,去探訪冰封雪蓋的北極大地,去拍攝絢麗繽紛的北極光,一直是我心中的向往。
2009年底,我決定前往北極,目的地是北極圈內的加拿大北部城市丘吉爾市。經(jīng)過近20個小時的飛行,再轉車到達加拿大的丘吉爾市,已是翌日當?shù)氐陌?,這座北極圈內的小城,幽靜而整潔。因為剛剛度過了北極圈的極夜期,這里依然是夜長晝短,下午5點多鐘,天就全黑了。草草在賓館用過晚餐,我和幾位愛好攝影的同伴背上攝影包,由向導帶領乘車到郊區(qū),在一處空曠的雪地上支起三腳架,做好了拍攝北極光的準備。
每年的11月到來年的4月,是北極圈長達半年的嚴冬季節(jié),雖然是在城市郊區(qū),氣溫依WJPSx8ltqT0T78SWGZT90hLmPdOkN+qFSefMnyNwlTk=然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嚴寒考驗著我們每一個人的意志,也給我們的拍攝增添了諸多困難:相機不敢提前裝在三腳架上,只能緊緊地捂在胸前的防寒衣內,以防氣溫過低,拍攝時按不下快門;雙手不敢輕易脫離厚厚的手套,給拍攝操作帶來了極大的不便;裸露的臉頰早已麻木,以致于誰也不想開口說話。
大約是北京時間11點左右,天空突然出現(xiàn)紫羅蘭色的光芒,耳畔響起了噼噼啪啪的聲音,北極光悠忽而至,絢麗之光刺破天際,照亮了夜空,照亮了雪野,照亮了遠處的雪松,也讓在冰天雪地之中久久等待的我們激動不已。我不顧刺骨的嚴寒,脫掉手套,快速將相機擰在三腳架上,對著那一會兒青綠、一會兒紫紅的光芒,一陣狂按快門。
最初的激動與瘋狂過后,我很快冷靜下來,趕緊翻看數(shù)碼相機中已拍攝的照片,發(fā)現(xiàn)快門時間有一些過快,北極光的形態(tài)表現(xiàn)得不夠好,地面曝光也有一些欠。好在在路上向導已經(jīng)告訴我們,在這里,每次北極光出現(xiàn),一般都會持續(xù)一個小時左右,時間還來得及,拍攝的機會還有。我抓緊調整曝光組合,靜下心來細細觀察,力求將這絢麗的奇異之光,拍攝得綺麗,拍攝得壯觀,拍攝得耐人尋味……這樣,在我的數(shù)碼相機儲存卡中,這一夜就留下了上百幅五彩繽紛、變幻無窮、美麗動人的北極光影像。它們有的呈銀白色,凝結不動,掩去了星月的光芒;有的清清淡淡,宛若浮云,飄逸瀟灑;有的呈一彎弧光,似吳鉤當空,引人遐想;有的如繽紛彩綢拋向天空,像無數(shù)飄動的裙裾;有的是許多光帶密聚在一起,如蛟龍騰空,絢麗壯觀;有的像銀蛇舞動,逶迤纏綿;有的輻射出多道光束,似打開的彩扇;有的像火炬當空,熊熊燃燒,攝人心魄;還有的洶涌澎湃,象是從地平線沖向天際的巨浪。
兩次到北極,我?guī)У亩际莾刹磕峥礑3系列相機,配備了16—35mm、24—70mm、70—200mm、200—400mm四支變焦鏡頭。這既是我日常的裝備,也是我從事自然地理攝影得心應手的工具。這款相機的長處是輕便靈活,且降噪功能極好,在光線暗淡的情況下,即使將感光度調到1200度以上,依然能夠獲得良好的畫質。而兩次南極、兩次北極、數(shù)次西藏的極地之旅,更檢測出了該系列相機的又一優(yōu)勢:相機和電池的耐寒性能都很好,在零下三四十攝氏度的惡劣氣候中,相機一次也沒有發(fā)生按不下快門或電池不供電的情況。不過,作為陪伴自己遠征極地的武器,我還是時時注意精心呵護著它們,不到使用的時候,盡量將相機揣在保暖衣內,既防凍又防摔。我想,這樣的心情和舉動,也是每一個影友都會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