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杜甫、黃庭堅與中國大雅文化論——寫在杜甫誕生1300周年及四川丹棱大雅堂重建時

      2012-12-18 18:44:20徐希平
      杜甫研究學(xué)刊 2012年4期
      關(guān)鍵詞:丹棱大雅黃庭堅

      徐希平

      作者:徐希平,西南民族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教授,四川省杜甫學(xué)會副會長,610064。

      一、大雅堂的由來與大雅文化基本內(nèi)涵

      討論杜甫與中國大雅文化,須首先對四川丹棱的大雅堂歷史變遷有所了解。

      詩圣杜甫自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逃離動亂的長安秦隴地區(qū)入蜀,到代宗大歷三年(公元768年)離開夔州(重慶奉節(jié))出三峽赴湖湘,在四川巴蜀地區(qū)生活了9個年頭,創(chuàng)作了近九百首詩篇,占其一生所傳約1400多首詩篇近三分之二。不僅數(shù)量眾多,杜甫兩川夔峽詩在思想內(nèi)容向深度廣度擴展和藝術(shù)升華,達到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高度,代表其詩歌最高成就。為后世詩壇所寶重。研究追仿者代有其人。

      那么,杜甫兩川夔峽詩與四川丹棱大雅堂,其間有著什么樣的關(guān)系呢?這不能不說到宋代著名詩人和書法家黃庭堅,正是由于其倡導(dǎo)和實質(zhì)性的支持,才使二者產(chǎn)生了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

      北宋紹圣初(1095),一生景仰杜甫的黃庭堅貶謫到了四川。黃庭堅被后人列為江西詩派“三宗”之首,杜甫則被奉為“一祖”,入蜀后他對杜詩尤其是杜甫兩川夔峽詩有了更深的認識和體會,認為是真正的大雅之音,準備將其全部書寫刻石,這一愿望得到四川丹棱名士楊素翁的熱烈響應(yīng),由其募善工刻成詩碑三百方,楊素翁又出資修建堂宇加以保護,黃庭堅為之命名為“大雅堂”。在此期間,黃庭堅先后作序、文記敘其事。

      《刻杜子美巴蜀詩序》記載此事來歷云:

      自予謫居黔州,欲屬一奇士而有力者,盡刻杜子美東西川及夔州詩,使大雅之音久湮沒而復(fù)盈三巴之耳。而目前所見,碌碌不能辦事,以故未嘗發(fā)于口。丹棱楊素翁拏扁舟,蹴犍為,略陵云,下郁鄢,訪余于戎州。聞之,欣然請攻堅石,募善工,約以丹棱之麥三食新而畢,作堂以宇之。予因名其堂曰“大雅”,而悉書遺之。此西川之盛事,亦使來世知素翁真磊落人也。①

      其后又作《大雅堂記》,更對其良苦用心及其深遠意義作了詳細的說明,其文曰:

      丹棱楊素翁,英偉人也。其在州閭鄉(xiāng)黨有俠氣,不少假借人,然以禮義不以財力稱長雄也。聞余欲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刻石藏蜀中好文喜事之家。素翁粲然向余請從事焉;又欲作高屋廣楹庇此石,因請名焉。余名之曰‘大雅堂’,而告之曰:由杜子美來四百余年,斯文委地,文章之士隨世所能,杰出時輩,未有升子美之堂者,況室家之好耶!余嘗欲隨欣然會意處,箋以數(shù)語;終以汩沒世俗,初不暇給。雖然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于文,夫無意而意已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然入其門耶!故使后生輩自求之,則得之深矣;使后之登大雅堂者,能以余說而求之,則思過半矣。彼喜穿鑿者,棄其大旨,取其發(fā)興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魚蟲,以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間商度隱語者,則子美之詩委地矣。素翁可并刻此于大雅堂中。后生可畏,安知無渙然冰釋于斯文者乎!元符三年九月,涪翁書。

      說到大雅堂,一般人自然會想到“難登大雅之堂”的成語,字面意思是說難于登上大雅的廳堂,往往用來比喻文藝作品粗俗不堪,難于到達雅正之人的標準,不能通過其鑒賞法眼。同時又可引申為未見過大場面或不配參與大場面者。黃庭堅的大雅堂固然也含有此意,但又遠遠不止如此簡單。這不單單是由于黃庭堅和楊素翁第一個將廳堂以“大雅”命名,使大雅堂由一個比喻性詞語變?yōu)闅鈩莼趾氲慕ㄖ?,更由于這客觀具體的物質(zhì)存在本身所承載著無比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杜甫兩川夔峽詩所蘊含的民族文化詩學(xué)與中國大雅文化精神,使其意義遠遠超出文學(xué)史范疇,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四川丹棱在中國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丹棱大雅堂,已具有大雅文化乃至正宗中國文化標志的性質(zhì)。

      為此,我們有必要對中國大雅文化的基本內(nèi)涵及其發(fā)展演變予以簡單的回顧和梳理。

      在黃庭堅之前,大雅之堂確實是一個早已有之而又較為抽象的形容詞。其來源應(yīng)該有兩個方面,一是大雅文化精神內(nèi)涵,二是學(xué)問進展程度的比喻,所謂升堂入室。前者出自《詩經(jīng)》,后者出自《論語》,皆與儒學(xué)密切相關(guān),由此發(fā)端而逐漸演化為中國文化精神層面主流之意識。

      大雅之意濫觴于中華文學(xué)之源《詩經(jīng)》,“雅”本為《詩經(jīng)》六義之一,人們有多種解釋,首先是“正”的意思,雅樂為規(guī)范的“正聲”,不同于其他的地方音樂?;蛑^“雅”即“夏”也,指周朝直接統(tǒng)治的地區(qū)。此外還有音樂典雅之意。其實皆有所關(guān)聯(lián),具有正宗規(guī)范的含義。

      大雅還有另一層更為深刻的含義,與詩經(jīng)六義中的“風”即國風緊緊相連,其意更加明白,內(nèi)涵尤為豐富深刻?!对姶笮颉吩?“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雹诩词钦f詩歌吟詠一個邦國的事,表現(xiàn)作者一人的內(nèi)心情感,就叫做“風”;如果是說天下的事,表現(xiàn)的是四方風俗,就叫做“雅”?!把拧保褪钦囊馑?,討論的是王政之所以衰微興盛的緣由。政事有大小之別,所以又可分有小雅和大雅。這是典型的儒家文化的宣言,風和雅一體,都緣于事,情動于中,關(guān)乎于風化。所謂“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而雅包括的范圍更廣,天下王政。由于儒家文化的強調(diào),詩歌的價值和功能也因此受到無比重視,“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也?!彼^詩言志,詩關(guān)教化,詩無邪也。同時還必須講究藝術(shù)和方法,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儀,結(jié)合比興手法形成典雅含蓄的風格,從而達到以詩干預(yù)時政,美刺諷喻的效果,經(jīng)過屈原離騷與漢魏樂府的直接繼承和發(fā)展,關(guān)注民生、心系天下的風雅精神成為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追求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形式的有機統(tǒng)一,文質(zhì)彬彬,完美結(jié)合,大雅與風騷,成為評判文學(xué)成就優(yōu)劣的最高標準。大雅文化的核心是儒家的仁愛與忠義。

      二、歷代對大雅文化的不懈追求與杜詩作為典范之傳承弘揚

      數(shù)千年來,文人士大夫繼承中國文學(xu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為大雅文化的傳承而歡欣鼓舞,為大雅精神的悖離缺失而痛苦嗟嘆,夢寐思服,孜孜以求。禮贊不已,吟詠不絕。江淹《雜體詩嵇中散康言志》有“大雅明庇身。莊生悟無為?!弊匀灰膊环Ω接癸L雅者,如石崇就曾專門以大雅為題而作過《大雅吟》。

      作為中國詩壇的珠穆朗瑪峰,一部唐詩的發(fā)展史可以說是追求大雅,追求至善至美的心靈史。大詩人李白有著名的《古風》五十九首,其第一首開宗明義地寫道:“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王風委蔓草,戰(zhàn)國多荊榛。龍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聲何微茫,哀怨起騷人。”其三十五又稱“大雅思文王,頌聲久崩淪。”正集中地體現(xiàn)了這一情緒,表達其不懈追求和志向。李白批評前代文風“陳王徒作賦,神女豈同歸。好色傷大雅,多為世所譏?!?《感興六首》其二),在《鳴皋歌,送岑征君》中則表達其“掃梁園之群英,振大雅于東洛”的期盼和自信。

      在整個唐詩中,以大雅為準繩的詠嘆和禮贊不絕如縷。

      或自述其懷抱志向如:

      《出東門》:“一生自組織,千首大雅言”;孟郊《答友人》:“落落出俗韻,瑯瑯大雅詞”;方干《過朱協(xié)律故山》:“殘篇續(xù)大雅,稚子托諸生”。

      或以之表達對名篇佳什的贊美欣賞,如:

      如王建《送張籍歸江東》:“君詩發(fā)大雅,正氣回我腸”;杜荀鶴《讀友人詩》:“君詩通大雅,吟覺古風生。外卻浮華景,中含教化情。”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再如“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裴說《湖外寄處賓上人》);“一室貯琴尊,詩皆大雅言?!?齊己《過陳陶處士故居》);“禮樂中朝貴,文章大雅存。(徐凝《送李補闕歸朝》)

      此外還有慚愧自謙之詞,如:

      劉得仁《山中舒懷寄上丁學(xué)士》:“五字投精鑒,慚非大雅詞”;陸龜蒙《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歌謠非大雅,捃摭為小說”。

      可見大雅一詞作為詩歌標準的性質(zhì)。

      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最直接傳承并弘揚大雅精神者無疑是詩圣杜甫。與李白一樣,詩圣屢屢呃聲嘆息,為大雅內(nèi)涵的失落:“大雅何寥闊,斯人尚典刑。交期余潦倒,材力爾精靈?!?《秦州見敕目薛三璩授司議郎畢四曜除監(jiān)察……凡三十韻》);殫精竭慮,為恢復(fù)弘揚中國文化的真精神,“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戲為六絕句》其六)“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從“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出口不凡,英氣逼人的少年壯志,到“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濟時敢愛死?寂寞壯心驚”(《歲暮》)的暮年悲歌,窮年憂黎民,避胡哀王孫。民胞物與,關(guān)愛天下,干預(yù)時政的精神貫穿始終,百折不撓,矢志不移。如宋人胡宗愈《成都草堂詩碑序》所評:“先生以詩鳴于唐,凡出處,動息勞佚,悲歡憂樂,忠憤感激,好賢惡惡,一見于詩,讀之可以知世。學(xué)士大夫,謂之詩史?!?/p>

      在詩歌藝術(shù)方面,杜甫同樣繼承創(chuàng)新,《新唐書本傳》謂其“渾涵汪茫,千匯萬狀,兼古今而有之?!雹墼娬{(diào)評“上薄風雅,下該沈宋,言奪蘇李,氣吞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文人之所獨專?!堃云淠芩荒埽瑹o可無不可,則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④真正具有集古今詩歌之大成的意義,謂其為古今第一詩人可也。

      星移斗轉(zhuǎn),歲月變遷,在對杜詩的接受過程中,后人對其精神內(nèi)涵理解愈益深入,愈益敬佩和推崇。杜甫的地位亦愈見崇高,不僅被推為獨一無二的詩中圣哲,有關(guān)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內(nèi)涵的研究逐步形成一門博大精深的學(xué)問——杜詩學(xué),被當代學(xué)者稱其為民族的文化詩學(xué)⑤,其意義已經(jīng)遠遠不限于文學(xué),也早已成為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集中代表,體現(xiàn)著中國主體文化精神。歷代評論者汗牛充棟,贊語不計其數(shù),而聞一多先生一句概括性的評價似乎以最為凝練精確,影響廣泛,得到普遍認可。在愛國詩人、民主斗士之外,聞先生另一個常被人忽視的身份是學(xué)者,其實這也是他十分重要的身份,他以數(shù)十年的熱情和精力投入對中國文學(xué)與傳統(tǒng)文化的研究和整理,即使在烽火連天的歲月也未曾一刻歇息,是一位涉獵領(lǐng)域廣博、建樹創(chuàng)獲頗豐、在二十世紀影響深遠的國學(xué)大師。他的學(xué)術(shù)生涯是從唐詩起步,第一篇文章便選中了杜甫,可見杜甫對他創(chuàng)作研究與人生的深刻影響。在這篇題為《杜甫》的傳記文中,聞一多先生稱杜甫是中國“四千年文化中,最莊嚴、最瑰麗、最永久的一道光彩”。這里的莊嚴、瑰麗、永久其實就是善、美和真的同義語,聞一多先生是以詩意的語言贊美杜詩將人間正氣、社會良知、至情至性藝術(shù)性的完美統(tǒng)一,詩圣杜甫作為真善美的化身,具有“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的藝術(shù)震撼力,可以擔當“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也”的歷史重任,無愧真正大雅的代表。

      李白、杜甫之后,人們每每嘆息風雅道喪,大雅之音傳人難覓,大雅文化難以為繼。白居易《采石墓》:“渚蘋溪草猶堪薦,大雅遺風不可聞”;王建《寄李益少監(jiān)兼送張實游幽州》:“大雅廢已久,人倫失其常”;方干《寄杭州于郎中》:“大雅篇章無弟子,高門世業(yè)有公卿”。晚唐五代開始,人們提到杜甫,便將其與大雅文化緊密相連,視為大雅文化的嫡傳之人。更有人通過對杜甫的懷念,表達對大雅復(fù)興的急切期待之情。

      如唐人趙鴻《杜甫同谷茅茨》:“工部棲遲后,鄰家大半無。青羌迷道路,白社寄杯盂。大雅何人繼,全生此地孤。孤云飛鳥什,空勒舊山隅?!蓖硖婆嵴f《經(jīng)杜工部墳》說得更是態(tài)度決絕:“騷人久不出,安得國風清。擬掘孤墳破,重教大雅生?;侍旄吣獑枺拙坪揠y平。悒怏寒江上,誰人知此情?!倍鸥ψ鳛榇笱盼幕淼牡匚挥纱丝梢韵胍姟?/p>

      由五代到宋初,詩壇流行所謂太學(xué)體、晚唐體、西昆體,堆砌典故,追逐辭藻綺麗典雅,實則脫離現(xiàn)實,與真正的大雅傳統(tǒng)漸行漸遠,故杜甫也不再被主流文壇所提及,直到北宋中葉這種情況才逐漸改觀。情緒延續(xù)到宋代,隨著時代環(huán)境的變化中人們對杜甫精神理解的愈益深化,便有了王安石的《杜甫畫像》詩中淋漓盡致的情感宣泄:

      吾觀少陵詩,為與元氣侔。力能排天斡九地,壯顏毅色不可求?!瓕幜钗釓]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寒颼颼。傷屯悼屈止一身,嗟時之人我所羞。所以見公像,再拜涕泗流。惟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從之游

      恨不能與杜甫生于同時,這與晚唐裴說《經(jīng)杜工部墳》“擬掘孤墳破,重教大雅生”的態(tài)度相近,但王安石作為宋代的政治家,卻有了對杜甫人倫精神更為深刻的體悟,因而感情真摯,令人慨嘆。

      宋代文化最杰出的代表無疑是出生于四川眉州的大文豪蘇東坡,與王安石同為唐宋八大家,對杜甫同樣十分尊崇,其評價對宋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在為友人王定國詩集所做敘中,蘇軾明確指出:“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王定國詩集敘》)又將杜甫作為中國詩歌最高成就的代表者,其《書吳道子畫后》謂“詩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韓退之,書至于顏魯公,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之能事畢矣?!痹凇洞雾崗埌驳雷x杜詩》中,蘇東坡系統(tǒng)地梳理了杜詩對大雅傳統(tǒng)的恢復(fù)振興,對其詩歌特色成就與豐功偉績予以高度評價,他說:“大雅初微缺,流風困暴豪。張為詞客賦,變作楚臣騷。輾轉(zhuǎn)更崩壞,紛綸閱俊髦?!l知杜陵杰,名與謫仙高?!裾l主文字,公合把旌旄。”蘇軾在此所作看似是一首唱和之作,但卻是表達了由衷的見解。原作者張安道名方平,安道乃其字也。曾任參知政事,在西蜀任職時與三蘇相識,蘇軾對其十分尊敬,終身為師友。頗有見識,四庫館臣評其“能灼見事理,劓斷明決”其論事之文“豪爽暢達,洞如龜鑒”。張方平原作《讀杜工部詩》云:“文物皇唐盛,詩家老杜豪。雅音還正始,感興出離騷。……金晶神鼎重,玉氣霽虹高?!睂Χ鸥Φ脑u價與蘇軾認識相近,故而引起共鳴,一拍即合,相得益彰。蘇軾的座師歐陽修亦有《堂中畫像探題得杜子美》:“風雅久寂寞,吾思見其人。杜君詩之豪,來者孰比倫。生為一身窮,死也萬世珍。”均以杜詩為雅音之代表。

      三、黃庭堅對杜甫兩川夔峽詩之特別推重與大雅堂之文化意義

      作為蘇門四學(xué)士的黃庭堅,其文學(xué)思想也受到詩文革新運動的深刻影響。北宋前期“西昆體”詩盛行之時,情感真摯,信筆直書,“不避粗硬,不諱樸野”的杜詩被斥為俗氣而受到打壓,劉邠《中山詩話》記載說:“楊大年(楊億)不喜杜工部詩,謂為村夫子?!雹逇W蘇等人對杜甫的提倡,改變了時代風氣。與蘇軾相似的政見和遭際使黃庭堅對杜甫十分敬仰,這是大雅堂修建的思想基礎(chǔ)。

      大雅堂醞釀修建的過程,其實是黃庭堅對詩圣和大雅文化精神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他大力提倡學(xué)習杜甫,每每倡導(dǎo)大雅詩風。他稱贊著名史學(xué)家司馬光:“國在多艱日,人如大雅詩”(《司馬文正公挽詞四首》其二)“公心兩無累,憂國愛元元”(其四)。又贊美蘇軾之甥柳閎(字展如):“我今見諸孫,風味窺大雅。大雅久不作,圖王忽成霸。”(《展如子瞻甥也,其才德甚美有意于學(xué),故以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八字作詩贈之》其五)

      早在元豐元年(1078),蘇軾任徐州太守時,黃庭堅作《古詩二首上蘇子瞻》相寄贈,詩中以高大的青松喻東坡,而同時以小草自喻:“青松出澗壑,十里聞風聲”“小草有遠志,相依在平生”表達對文豪蘇軾的景仰和師事的愿望。從此開始了他們的文字之交。元豐二年(1079),山谷與友人討論學(xué)杜方法的詩歌中,對杜甫做了較為全面的評價,可以見出其深刻的認識?!洞雾嵅霞馁浬w郎中喜學(xué)老杜詩》詩云:

      老杜文章擅一家,國風純正不欹斜。

      帝閽悠邈開關(guān)鍵,虎穴深忱探爪牙。

      千古是非存史筆,百年忠義寄江花。

      潛知有意升堂室,獨抱遺編校舛差。

      詩中強調(diào)了繼承國風的純正,史筆,忠義等詩圣大雅要素,更提出了升堂入室的學(xué)習境界,與大雅之堂可謂直接關(guān)聯(lián)。在此詩中,黃庭堅已經(jīng)將杜甫精神從詩歌加以擴展,揭示其所具有的國風的純正、歷史的記錄和儒家忠義觀念等特點,已經(jīng)概括了其所具備的中國大雅文化精神基本要素,可以見出其深刻理解。黃庭堅同時強調(diào)學(xué)習杜甫必須仔細鉆研,以達升堂入室的境界,可以說大雅堂在此已具雛形,呼之欲出矣。

      如前所述,大雅堂之廳堂,是將比喻之詞具象化,其典出于《論語·先進》:“子曰:‘由之瑟奚為于丘之門?’門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痹馐钦f孔子的弟子子路性格剛毅,演奏樂器富于激情,一天,他在孔子家門鼓瑟,孔子說,子路為什么要在我家彈奏這樣的音樂呢?弟子們聽出孔子的不滿,都對子路不敬??鬃佑谑怯纸忉尩?“他在音樂方面已經(jīng)入門了,而且有一定的成就,但是還沒有達到非常高深的境地。”從此,人們便用升堂入室來比喻學(xué)問技能從淺到深、循序漸進而達到更高境界和水平?!吧萌胧摇币部勺觥暗翘萌胧摇?,進而還用作劃分不同層次品第的標準。如《漢書藝文志》:“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如孔氏之門人用賦也,則賈誼登堂,相如入室矣,如其不用何?”梁代鐘嶸《詩品》依照其詩歌美學(xué)理論分古今作者為三品,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六十九人。已具備詩人登堂入室性質(zhì),而唐末張為的《詩人主客圖》更是一個序列嚴明的詩人風格門派主賓座次表。張為將唐詩人分為廣大教化、高古奧逸、清奇雅正、清奇僻苦、博解宏拔、瑰奇美麗等六大門派,白居易孟云卿李益鮑溶孟郊武元衡等為其代表性的領(lǐng)袖人物,即所謂主者,余有升堂、入室、及門之殊,皆所謂客也。高于入室者還有所謂上入室,低于升堂者還有及門,這對宋人有極大影響。如李調(diào)元《詩人主客圖序》所指出:“宋人詩派之說實本于此”⑦可謂一語中的。

      黃庭堅之時,尚無江西詩派的名稱,所謂“一祖三宗”的概念也尚未提出,但黃庭堅學(xué)習杜甫力求超越,達到一個新的高度卻是十分明確的。這當然緣于其對杜詩思想內(nèi)容與人文價值深刻體悟,他多次高度評價杜甫憂國憂民的忠義之心,每每稱頌,《題韓忠獻詩杜正獻草書》云:“杜子美一生窮餓,作詩數(shù)千篇,與日月爭光”,《潘子真詩話》“山谷論杜甫韓詩”條載:“老杜雖在流落顛沛,未嘗一日不在本朝,故善陳時事,句律精深,超古作者,忠義之氣,感發(fā)而然。”因此《跋老杜詩》寫道:“欲學(xué)詩,老杜足矣”。黃庭堅還直接以杜甫后身自居,《觀崇德君墨竹歌》不無自得地說:“見我好吟愛畫勝他人,直謂子美當前身”可見其無限景仰,以學(xué)習杜甫為榮。

      隨著北宋后期政治斗爭的加劇,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日趨險惡,受到更大的迫害,紹圣元年(1094年)歲末,黃庭堅因參修《神宗實錄》被責“疵詆先烈,變亂事實”,遂貶涪州(今重慶涪陵)別駕,黔州(今重慶彭水)安置。紹圣二年(1095年)正月,黃庭堅抵達貶所,至元符三年(1100年)出峽東歸,黃庭堅在蜀中生活約六年左右。入蜀的經(jīng)歷使他對杜甫詩歌藝術(shù)尤其是兩川夔峽詩的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元符元年,黃庭堅在《書王知載朐山雜詠后》云:“詩者,人之情性也,非強諫爭于廷,怨憤詬于道,怒鄰罵座之所為也。”書刻杜甫巴蜀詩以傳承中國大雅文化真精神的心愿油然而生,“盡刻杜子美東西川及夔州詩,使大雅之音久湮沒而復(fù)盈三巴之耳。”黃庭堅在蜀期間,并未因貶謫而消沉,而是廣為結(jié)交巴蜀名士,積極從事文化教育與傳播活動,丹棱奇士楊素翁長途跋涉,慕名拜求,真誠之心打動涪翁,遂相約定書詩刻石,從而促成了大雅堂的建設(shè),也成就了一段中國大雅文化的千古佳話。

      在《大雅堂記》中,黃庭堅除了介紹楊素和自己萌生修建的過程外,有一段話特別重要,不可忽視,他表達了此時黃庭堅對杜甫的最新最全面理解,為何取名大雅,杜甫何以能夠擔當大雅等問題皆迎刃而解。“子美詩妙處乃在無意于文,夫無意而已至,非廣之以《國風》《雅》《頌》,深之以《離騷》、《九歌》,安能咀嚼其意味,闖然入其門耶!”這里所講詩騷之深廣自然是前文所闡述風雅之傳統(tǒng),統(tǒng)括精神內(nèi)涵與形式風格兩方面,缺一不可,最可玩味者“無意于文”,應(yīng)該如何理解呢?杜甫有句云:“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此之謂也。其實質(zhì)意義就是說無論是在內(nèi)容和格律形式以及語言風格等方面都越過了刻意追求的階段,已經(jīng)達到自然而然,隨心所欲、返璞歸真、出神入化的境界,杜甫四十八歲入蜀之后尤其在夔州后的詩作堪為其典范。故黃庭堅與友人討論中屢屢論及,《與王觀復(fù)書》曰:

      但熟觀杜子美到夔州后古律詩,便得句法。簡易而大巧出焉,平淡而山高水深,似欲不可企及,文章成就,更無斧鑿痕,乃為佳作耳。

      “好作奇語,自是文章病,但當以理為主,理得而辭順,文章自然出群拔萃。觀子美到夔州后詩,韓退之自潮州還朝后文章,皆不煩繩削而自合矣”黃庭堅對杜甫后期詩作的認識和評價,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南宋后期的張戒對江西詩派和黃庭堅本人雖都多有不滿,但在此點上卻認識一致,其《歲寒堂詩話》認為“世徒見子美詩多粗俗,不知粗俗語在詩中最難,非粗俗,乃高古之極也?!雹嗤瑫r又指出“魯直專學(xué)子美”,與黃庭堅學(xué)杜須結(jié)合《詩騷》的主張相近,張戒認為“子美詩奄有古今,學(xué)者能識國風騷人之旨,然后知子美用意處?!庇謸?jù)孔子“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之評,認為“自建安七子、六朝、有唐及近世諸人思無邪者,惟陶淵明杜子美耳,”而之所以將陶淵明與杜甫并列思無邪者,不事工巧、無意為文,近于國風詞婉意微,不迫不露是很重要一個原因。

      徽宗建國元年(1101年)蘇東坡去世,黃庭堅十分悲痛,特地作《跋子瞻和陶詩》相弔,詩云:“子瞻謫嶺南,時宰欲殺之。飽吃惠州飯,細和淵明詩。彭澤千載人,東坡百世士。出處雖不同,風味乃相似?!备攀鰱|坡貶謫生涯與藝術(shù)淵源,娓娓道來,簡潔凝練,十分含蓄,卻由此透出其無限沉痛悲憤之情?!帮柍曰葜蒿?,細和淵明詩”一聯(lián),用杜甫《病后過王倚飲,贈歌》詩尾聯(lián)“但使殘年飽吃飯,只愿無事長相見”詞語,這是被人批評過的所謂俗語,黃庭堅不避而借用之,同樣,杜甫此詩之首聯(lián)“麟角鳳觜世莫識,煎膠續(xù)弦奇自見”其典出自漢代東方朔《十洲記》:“鳳麟洲,……煮鳳喙及麟角,合煎作膏,名之為續(xù)弦膠,或名連金泥。此膠能續(xù)弓駑已斷之弦,刀劍斷折之金。”⑨杜甫以煎膠續(xù)弦隱喻超俗的朋友交情,可算是無一字無來處的范例,黃庭堅借用來直接用于評價杜甫非凡的地位。在《〈老杜浣花溪圖〉引》詩中,他評杜甫“探道欲度羲黃前,論詩未覺《國風》遠?!J乖娙税莓媹D,煎膠續(xù)弦千古無?!庇纱丝梢钥闯觥洞笱盘糜洝分姓摱鸥Α盁o意于文”與江西詩派所倡導(dǎo)以俗為雅的主張之間的聯(lián)系。

      正因為因此,張戒還是贊同對黃庭堅有關(guān)杜甫的看法,《歲寒堂詩話》有多處關(guān)于《大雅堂記》的評論。指出:“杜子美吐詞措意每如此,古今詩人所不及也,山谷晚作《大雅堂記》,謂子美詩好處,正在無意而意已至?!薄吧焦韧碜鳌洞笱盘糜洝罚^子美死四百年,后來名世之人,不無其人,然而未有能升子美之堂者,此論不為過?!辈⑶腋叨仍u價黃庭堅對于傳播弘揚杜甫精神的貢獻,“子美之詩,得山谷而發(fā)明”。

      關(guān)于黃庭堅學(xué)杜及創(chuàng)作之具體得失,學(xué)界一直爭論不已,見仁見智,有關(guān)丹棱大雅堂的具體完成時間,詩碑是否完全刻成,以及最后毀壞的時間、碑刻的下落等都還有不少爭議和疑問,可以進行深入的學(xué)術(shù)探討,但是,人們對于黃庭堅學(xué)杜本身及其影響卻是充分肯定的,丹棱大雅堂在歷史上也確實是客觀存在,且是唯一以真正中國大雅文化為內(nèi)涵的建筑。大雅已經(jīng)成為一個品牌和標志,各類以之命名者難以統(tǒng)計,而丹棱大雅堂作為其原生地所具有的正宗地位是無可置疑的。

      也正是由于其特殊的地位和影響,后世將黃庭堅與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一道,作為配祀供奉于成都杜甫草堂正殿之工部祠,接受人們的禮拜瞻仰。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的一塊圣地,馮至先生《杜甫傳》曾經(jīng)說過一段如此飽含深情的話,他說:“人們提到杜甫時,盡可以忽略了杜甫的生地和死地,卻總忘不了成都的草堂?!雹恻S庭堅得以被草堂圣地納入,真正進入了其心目中夢寐以求的大雅之堂,不僅如此,20世紀末,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還根據(jù)黃庭堅的記載和創(chuàng)意,將草堂博物館大廳命名為大雅堂,這一切,都說明大雅堂的影響。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人們是將黃庭堅視為繼承詩圣衣缽的傳人,其名字也由此光耀后世。而丹棱名士楊素翁,當年與黃庭堅合作具體修建大雅堂,對于弘揚杜甫精神與中國大雅文化所作出的杰出貢獻,同樣不應(yīng)被忽視。

      四、大雅堂重建與當代大雅文化家園建設(shè)理論與實踐意義

      歷經(jīng)千年風雨,丹棱大雅堂對于推動地方歷史文化的發(fā)展和精神文明教育等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重修大雅堂則是當?shù)馗咐相l(xiāng)親的夙愿,地方歷屆領(lǐng)導(dǎo)和大批有識之士長期為之努力,進行文獻調(diào)研實地考察策劃宣傳等多方面的準備。經(jīng)過長期的醞釀,2011年,丹棱縣委和政府以極大的膽識和魄力,順應(yīng)民意,抓住機遇,啟動大雅家園建設(shè)工程,而重修大雅堂為其核心。丹棱人民的夢想不僅由此實現(xiàn),更可以此為龍頭,深化內(nèi)涵發(fā)展,帶動整個經(jīng)濟文化工作。

      大雅堂的得名是杜甫兩川夔峽詩,其所蘊含的中華大雅文化內(nèi)涵是大雅堂的靈魂和精髓,在重建的大雅堂中必須得到鮮明的展現(xiàn)、傳承與弘揚。大雅文化建設(shè),若只有一個大雅堂的空殿,則可謂徒有其表,名不副實,而恢復(fù)當年杜甫詩歌碑刻,又面臨許多客觀條件的限制,必須經(jīng)過細致的科學(xué)論證,逐步成熟推進,非一日之功可就。因此,為了使重建的大雅堂真正具有內(nèi)涵,一個重要的工作便是編寫一部《大雅堂杜甫兩川夔峽詩選》,以此為載體,有助于增進世人對杜甫精神、杜甫與巴蜀文化等關(guān)系的了解,可以更廣泛地介紹大雅堂,傳播中國大雅文化,產(chǎn)生積極而深遠的社會效果與影響。

      為了做好這項工作,丹棱全縣上下齊心,動員組織,整合力量,縣老年詩書研究會大雅堂研究課題組的同志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其中,從選目數(shù)量、具體篇目到編注體例等,均頗費躊躇,一絲不茍,甚為嚴謹。僅選目確定一項,就可謂歷盡辛勞。杜甫兩川夔峽詩,作品近千,首首精品,當年黃庭堅“欲盡書杜子美兩川夔峽諸詩,刻石藏蜀中好文喜事之家。”實際上未必盡書,更未必全部刊刻,因此,編者綜合各方因素,沿襲《詩三百》、《唐詩三百首》以及大雅堂刻石三百方的文獻記載,決定在其中選詩三百首,可謂明智。但是,如何確定具體選目,依然很費思量,丹棱縣委高度重視,十分慎重,初選詩目后于2012年初人專程來成都邀請杜甫草堂博物館、四川杜甫學(xué)會領(lǐng)導(dǎo)專家赴丹棱,與編寫組成員一起商討,其后又多次征求意見,編寫組最初從有利于書寫刻石角度出發(fā),在杜甫巴蜀詩歌名篇中偏重于篇目短小者,這樣考慮的優(yōu)點可以納入大多杜甫所擅長之五七言律絕名篇,得以納入,但卻使少量長篇古體佳什受到限制,還有的為長篇巨制也不可或缺,經(jīng)過反復(fù)斟酌,并結(jié)合現(xiàn)存的黃庭堅《杜詩箋》篇目,數(shù)易其稿而最后確定。由此大致可以一窺杜甫巴蜀詩作博大精深人文情懷與爐火純青藝術(shù)風貌之一斑。所涉獵題材內(nèi)容十分廣泛,抒寫情感真摯而深刻,尖銳的現(xiàn)實社會矛盾斗爭與民生疾苦,厚重的巴蜀歷史文化與天府風土人情、思古之幽情,歷史之記錄,從君國大事到朋友手足,從民族關(guān)系到夫婦人倫,山鳥山花、自然生態(tài),儒道互補,天人合一,關(guān)愛與憂患,可謂無所不及。維護人間公平正義,反腐倡廉和諧發(fā)展,如張戒《歲寒堂詩話》所言:“子美詩讀之,使人凜然興起,肅然生敬,《詩序》所謂‘經(jīng)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者也?!倍旁娝淼拇笱盼幕緝?nèi)涵,梁啟超所謂“情圣”的豐富情感與鞭辟入里、毫不走樣的藝術(shù)表達力,均可在這其中體會到。杜甫兩川夔峽詩不僅可讓人了解其后期對人生自然深邃的終極關(guān)懷與思考以及筆力愈益老成的詩律藝術(shù)成就,了解中國大雅文化的精髓,同時也會對杜詩與巴蜀文化特殊互動關(guān)系有新的認識。

      大雅文化由先秦儒家啟其端,于四方風俗觀王政興衰,無論政事大小,從天下郡國大事下到小民生計哀樂,皆緊密相連,經(jīng)杜甫一脈相承而發(fā)揚光大,當代丹棱人在繼承傳統(tǒng)基礎(chǔ)上,進一步延伸大雅文化內(nèi)涵,作出新的闡釋:“有容乃大,和美為雅”,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執(zhí)政為民的理念,富于時代感和現(xiàn)實針對性。心底無私方能海闊天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百姓和美幸福事比天大。這是雅的前提和基礎(chǔ)。在21世紀的今天,物質(zhì)文明高度發(fā)展,高科技使生活更為便捷,但人類社會也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不少人喪失了生活目的,精神空虛,信仰缺失、崇高消解、公信難覓、生態(tài)危機,社會價值觀念與導(dǎo)向發(fā)生嚴重偏移,詩圣憂患終生的貧富懸殊和深惡痛絕的聚斂貪腐遠未消除,呼喚公平正義,仁愛良知的理想遠未達到。因此,其所代表的中華大雅文化精神也永遠不會過時,永遠有其意義,它與民族未來的生存發(fā)展和人類心靈家園建設(shè)息息相關(guān)。

      謹以此文紀念杜甫誕生1300周年。

      注釋:

      ①《刻杜子美巴蜀詩序》,《大雅堂記》皆據(jù)華文軒編《古典文學(xué)研究資料匯編·杜甫卷》,上編、唐宋之部第一冊,中華書局,1982年,119頁。

      ②唐·孔穎達《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上冊,中華書局影印,1983年,272頁。

      ③宋·歐陽修等《新唐書·文藝上·杜甫傳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二十五史》第六冊611頁。

      ④唐·元稹《唐檢校工部員外郎杜君墓係銘》,《全唐文》卷六五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2945頁。

      ⑤林繼中《杜詩學(xué)——民族的文化詩學(xué)》,《杜甫研究學(xué)刊》1995年4期。

      ⑥宋·劉邠《中山詩話》,何文煥《歷代詩話》上,中華書局,1982年,228頁。

      ⑦清·李調(diào)元《詩人主客圖序》,丁福?!稓v代詩話續(xù)編》上,中華書局,1981年,70頁。

      ⑧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丁福?!稓v代詩話續(xù)編》上,中華書局,1981年,450頁,本文所引張戒評語皆據(jù)該書。

      ⑨漢·東方朔《十洲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3頁。

      ⑩馮至《杜甫傳》,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年,96頁。

      猜你喜歡
      丹棱大雅黃庭堅
      大雅新風
      大雅新風
      大雅新風
      四川丹棱:田間捉魚慶豐收
      澳門月刊(2020年10期)2020-10-26 02:09:55
      67年的風雨歷程 煥彩新生丹棱農(nóng)商銀行再度揚帆起航
      ——丹棱農(nóng)商銀行正式掛牌開業(yè)
      西南金融(2018年7期)2018-07-16 01:49:26
      黃山
      黃庭堅書論(上)
      丹青少年(2017年4期)2017-02-06 03:08:37
      黃庭堅論書85則(中)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58
      黃庭堅一夜三點燈
      四川丹棱:桔橙又迎豐收年
      池州市| 丽水市| 右玉县| 开化县| 珠海市| 牟定县| 九台市| 泽普县| 唐山市| 临安市| 潼南县| 滕州市| 庆元县| 邯郸县| 琼结县| 夏津县| 冕宁县| 林口县| 长治市| 清原| 沧州市| 林周县| 大埔县| 年辖:市辖区| 西贡区| 敦煌市| 锦屏县| 军事| 襄汾县| 南城县| 益阳市| 长春市| 博客| 南丹县| 通榆县| 如东县| 岳阳市| 读书| 临城县| 札达县| 金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