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平, 王 斌, 金衛(wèi)根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撫州344000)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周亞平, 王 斌, 金衛(wèi)根
(東華理工大學,江西撫州344000)
隨著生命科學迅猛發(fā)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在國內理工科高校相繼開設,東華理工大學于2003年開始設置,但隨著課程實施的逐漸深入,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開始顯現(xiàn)。文章在長期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闡述了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在教學過程所出現(xiàn)的各種亟待解決的問題與原因,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主要的解決對策。
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問題;對策
隨著生命科學迅猛發(fā)展和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加強高校生命科學素質普及教育是國內外許多高校的一個發(fā)展趨勢。東華理工大學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于2003年作為全校公共選修課開設,2006年列入學校非生物類理工科專業(yè)通識教育中的必修課程。自開課以來,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逐漸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對非專業(yè)知識不感興趣,導致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因此,如何加強學生對生命科學導論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及提高教學質量,筆者在分析存在問題和原因的基礎上,探索了一些解決問題的途徑。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大部分內容是以生物科學基礎、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及細胞工程等知識為主[1,2],這與學生在中學階段學習的生物學知識有較多重復,特別是一些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知識點,在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中同樣是重點,如表1可以看出,第二章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有很多重復。此外還有光合作用,遺傳三大定律及顯、隱性遺傳病的病例分析等,這些內容在中學生物學習中都是重點內容,學生都很熟悉。由于內容上的重復,學生產生了麻痹和松懈的思想,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作為學校開設的必修課程,其目的是讓學生對生命科學在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意義有較為全面的把握,培養(yǎng)學生關愛生命、關愛自然,增強運用生命科學服務于社會發(fā)展的意識和潛力。由于很多生物知識與其專業(yè)知識相關性較小,導致許多學生不重視該課程學習。
在對任課教師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課前基本沒有預習,課后不復習,作業(yè)應付了事。上課專心聽講、積極主動配合老師教學的不到60%,其余或看其他科目的書籍,或做與上課無關的事,以至于教師很難在課堂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就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較差。
生命科學導論課程屬于專業(yè)知識相對廣泛的學科,涉及到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生物學專業(yè)知識,是綜合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這就需要授課教師有較扎實的知識結構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而學校擔任生命科學導論教學的教師由部分老教師和青年教師及臨時抽調的專業(yè)教師組成,這樣,一方面年青教師存在教學經驗不足,導致他們在課堂組織方面有所欠缺,且對某些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把握不夠準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抽調的專業(y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偏重于自己所從事的專業(yè)知識,而不能滿足學生對其他方面知識的需要,影響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表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第二章)與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大綱(第二章)對照表
目前學校生命科學導論課程考核一般采取單一性的期末考試方式,考核采用最多的形式是閉卷筆試,這種考核模式單一、死板,形式不靈活,難以綜合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而且這種教學評價考核時機固定,頻率較少,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不重視平時學習,考前臨時突擊,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同時考核內容大多是教材知識點的再現(xiàn),題型則以客觀性試題比例大,綜合性思考題、分析論述題少,這樣使得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不夠,很難檢驗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能力。
雖然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知識體系中的內容在中學有所涉及,但畢竟在中學階段以掌握基本知識為主,而對一些知識點的外圍和深層次的知識講授不夠。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將與中學重復且詳細講授的知識進行簡化,對講授不到位的知識點進行重點的講解,并結合社會發(fā)展熱點加以介紹,這樣學生不但可掌握生命科學的基本知識,也可對生物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和應用前景作深入了解,同時也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講到“基因”內容時,在中學可能只涉及到基因工程的主要內容和操作步驟等,而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將基因工程原理、研究現(xiàn)狀、成果應用情況以及目前存在的問題介紹給學生。
另外,近20年來,隨著進化分子生物學、進化細胞生物學的興起,生物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量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xiàn),而教材更新不及時,在課程教學中,我們應通過閱覽專業(yè)期刊、瀏覽專業(yè)網點等獲得的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及時補充到相應的課程教學內容中。如在講到克隆技術時,及時把美國和我國克隆技術進展的最新成果補充進來;講到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的影響時,結合當前不斷發(fā)生的極端天氣進行講解等。
2.2.1 加大對專業(yè)相關聯(lián)知識的深度
學校開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專業(yè)有近20個,根據(jù)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3],構建了統(tǒng)一的知識體系,但針對專業(yè)特點,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專業(yè)對專業(yè)相關知識的需求不同,加大了不同類型的專業(yè)對專業(yè)相關知識學習目標的深度[4,5],并體現(xiàn)在本課程教學大綱中。如能源類專業(yè)加強了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源知識,將有利于拓寬學生生物能源知識;材料類專業(yè)加強了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知識,將有利于拓寬學生生物材料的知識;通訊信息類專業(yè)加強了核酸、蛋白質和腦神經等方面的知識,將更便于設計生物芯片和智能計算機;機械類專業(yè)加強了生物的形態(tài)與結構,將有利于發(fā)展仿生學設計思路等,這樣既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與其專業(yè)知識相聯(lián)系,有利于復合性人才的培養(yǎng)。
2.2.2 構建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
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實驗教學有利于鞏固學生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同時也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為了確保在有限的實驗課時中,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我們對實驗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了精心設計,改變了以前只在實驗室內進行驗證性實驗的單一教學方式,建立了校園認識實習—驗證型實驗—綜合性實驗為一體的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安排了校園和生物標本館的生物多樣性觀察、顯微鏡的使用與細胞觀察、動植物的形態(tài)解剖與組織觀察、蛙卵的采集與胚胎發(fā)育觀察(課外進行)等內容,這樣既鞏固了已學的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動力,也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
2.2.3 采用多種課堂教學方法與手段
課堂教學是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教師只有抓住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才能取得教學的最終成功,因此我們采取了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靈活、恰當?shù)乩枚嗝襟w課件、錄像、動畫、現(xiàn)場等多種教學手段,不但可以較好解決信息量大課時少帶來的問題,而且可以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和教學環(huán)境,使教學形式活潑生動,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其次,采取參與式教學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改變以前教師一言堂的局面,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參加課堂討論、辯論等。第三,引導學生課后利用網絡資源,查閱相關信息,補充和擴展課堂內容,這樣既擴展了學生的視野,也鍛煉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才能真正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針對學校該課程師資的實際情況,首先,采取了“以老帶新”的方式,加強對年青教師的指導,傳授教學技巧,幫助他們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其次,開展教師之間的聽課、評課活動,做到取長補短,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目的。第三,要求教師與學生加強交流,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改正教師在教學中的不足,做到教學相長。
教學評價是依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并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如果考核方式過于死板單一,不利于學生綜合化的評價,因此,我們實行多種考核方式以檢測和考查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例如應用閉卷考試、開卷考試、寫小論文、課程設計、案例分析、實踐操作、總結報告等形式,來綜合評價學生的理解、分析、自學、實踐、表達等方面的能力,同時注重對學生作業(yè)、課堂表現(xiàn)、實驗報告以及出勤率等平時成績的考查,再將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等結合起來,評定最終成績,從而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1]杜虹,吳丹奇.大理科模式中生命科學導論課程的設計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6(4):37-38.
[2]張惟杰.生命科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340.
[3]教育部非生物學類專業(yè)生物學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非生物學類專業(yè)生物學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EB/OL ].(2005-11-08).http://www.edu.cn/research_706/20060323/t20060323_147978_2.shtml.
[4]周亞平,余巍巍,李金軒,等.理工科本科專業(yè)教學規(guī)范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關系研究[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53-55.
[5]陳傳紅,金衛(wèi)根,周亞平,等.非生物學類專業(yè)生物學基礎課程教學規(guī)范探索[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163-165.
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ZHOU Ya-ping, WANG Bin, JIN Wei-gen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xiàn)uzhou344000,China)
With rapid changes in life science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s,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has been established increasingly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s.With further teaching reforms i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 established in 2003 in ECIT,problems have been revealed in practical teaching.Based on the prolonged teaching practice,the issues and reason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have been discussed.And the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An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teaching;problems;countermeasures
G642
A
1674-3512(2012)02-0172-03
2012-01-26責任編輯:王菊梅
2009年東華理工大學校級精品課程《生命科學導論》成果。
周亞平(1963—),男,江西南豐人,教授,主要從事生物學研究。
周亞平,王斌,金衛(wèi)根.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1(2):172-174.
Zhou Ya-ping,Wang Bin,Jin Wei-gen.On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J].Journal of 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2,31(2):17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