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供圖 崔媛媛
我身邊的小企鵝
撰文 供圖 崔媛媛
太原動物園從阿根廷引進了一群麥哲倫小企鵝,本文作者與它們朝夕相處,同它們度過了一段有趣的時光,見識了這些小企鵝的一些特殊習(xí)性……
清晨,我又來到小企鵝們的身邊。一聽到我的腳步聲,這群披著黑色燕尾服的“小紳士們”便紛紛直立起身子,瞪著大大的眼睛關(guān)注著我的一舉一動。我笑著向它們問過早安后,為它們打開了通往室外“游泳池”的小門。
2011年5月底, 12只年齡在6個月到1歲的麥哲倫小企鵝從阿根廷來到我們太原動物園。按照規(guī)定,新引入的動物必須先接受一段時間的隔離檢疫,以防它們帶有潛伏的病菌。這群小企鵝也不例外,被隔離檢疫了一個月。在這期間,我作為技術(shù)人員和飼養(yǎng)人員,全程陪護在它們身邊,同它們一起度過了一個月“與世隔絕”的生活。從檢疫期結(jié)束至今,我又陪伴它們度過了4個月的時光。這是一段特殊而有趣的經(jīng)歷。在與小企鵝們朝夕相伴的日日夜夜里,我逐步了解了這些可愛的小家伙們。
通往室外的小門一打開,小家伙們便迫不及待地擠了出去。它們扭動著大腹便便的肚子,爭先恐后地躍入水中,然后開始“翩翩起舞”。
它們的“舞姿”很奇特。先是側(cè)著身子,用一只鰭肢用力地拍打水面,同時雙腳蹬水,一邊側(cè)向游動,一邊拍濺起高高的水花,這邊游累了,它們又將身子側(cè)過來換另外一側(cè)游;側(cè)向游一陣后,有時干脆肚皮朝天,在水中仰泳起來,同時用喙啄咬肚皮上的羽毛,把自己清洗得干干凈凈的;有時會潛入水中,潛水時間可長達半分鐘之久,在這期間至多只露出兩只腳掌;有時還會突然快速游動,并不時地躍出水面,就像海豚一樣……整個畫面看起來好似一場華麗的水中芭蕾。以前我也曾在文章中讀到“企鵝的舞蹈”這一說法,卻一直不明白其真正的含義,現(xiàn)在總算親眼見識了企鵝的這種令人炫目的行為方式。
對于這12只由人工飼養(yǎng)長大的小企鵝來說,它們無需承擔(dān)尋找食物的壓力,每日有很多時間享受在水中的這份無憂無慮的嬉戲。這段“舞蹈”通常持續(xù)10分鐘左右,之后它們便上岸了,拍動著翅膀抖去身上的水珠,然后靜靜地梳理羽毛。休整幾分鐘后,它們再次回到水中,這一次它們會平靜很多,多數(shù)時間都在水中上上下下地游動,氣泡不斷地從它們的羽毛中向外溢出,在水下連成一條條細密的“銀線”,隨著企鵝的游動上下擺動。
小企鵝們扭動著大腹便便的肚子,爭先恐后地躍入水中,然后開始“翩翩起舞”。
麥哲倫企鵝是一種群體性很強的動物,往往一個個體的行為很快就會被同伴競相模仿。當一只企鵝躍入水中后,其他同伴會毫不猶豫地跟著跳下去;當一只企鵝上岸時,其他企鵝也會迅速跟著上岸。喂食時,往往需要由工作人員把它們引回室內(nèi),這時偶爾會有一個小家伙犯個小小的迷糊,當它游出一段距離再回頭看時,發(fā)現(xiàn)同伴們都已上岸開始往屋里走了,這時它便會焦急地大聲呼喊,仿佛在對同伴們說:“你們不要走那么快,不要丟下我!”聽到呼喊的小企鵝們也會回過頭來“嘎、嘎”地叫著與其相呼應(yīng),似乎在說:“你快些上來,我們等你?!庇袝r甚至?xí)袔字黄簌Z轉(zhuǎn)過身子,重新回到水中,去接應(yīng)掉隊的同伴,即使前方有美食引誘,它們也不會放棄同伴。企鵝之間深厚的友誼由此可見一斑。
在檢疫期間,工作人員需要為它們采血以進行疾病檢驗。每當采血過后,它們就會聚集在一起休息。我發(fā)現(xiàn),這時它們會兩兩配對地互相梳理羽毛,輕輕柔柔的,從頭到脖子,一點一點地將對方的羽毛理順,就像在互相安慰一般。我的心瞬間也變得溫暖起來……
幸運的是,這12只小家伙全部順利地度過了檢疫期,它們可以繼續(xù)共同生活在一起,將這份珍貴的友情保持下去。
麥哲倫企鵝是一種群體性很強的動物,往往一個個體的行為很快就會被同伴競相模仿。當一只企鵝上岸時,其他企鵝也會迅速跟著上岸??矗@兩只企鵝仿佛在說:“上岸了!”“等等我!”
企鵝每日的菜單比較單調(diào),只有黃花魚、小黃魚等幾種海魚,但它們對食物的質(zhì)量要求卻很高——只吃海魚!這不僅是因為海魚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撬岬鹊暮慷急鹊~高得多,還因為海魚身上的寄生蟲很少。
我們每日都要精心挑選出質(zhì)量很好的小魚,仔細地把容易腐敗變質(zhì)的魚鰓和魚腸除去,但同時又要保證每條魚從頭到尾都是完整的,不能有破損。這樣做是因為企鵝真的特別挑食。它們在進食時總是從魚頭開始,將魚直立著整個吞入腹中。如果不是從魚頭而是從魚尾或魚身的方向遞給它們,它們就會先準確辨識魚頭的方向,然后用喙一點點地調(diào)整,將魚頭對準喉嚨吞咽下去。因此,假如遞給它們的魚缺少了頭部,這些小家伙就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從何下口,最終會將魚扔到地上,拒絕用餐。
其實,這種獨特的進食方式是一種良好的自我保護方式。如果從尾到頭吞咽,魚的背鰭和腹鰭會逆向打開,魚鰭就會變成一根根尖細的“鋼針”,有可能劃傷企鵝的食道。這種進食方式應(yīng)該是企鵝進化出的一種本能。
盡管我身邊的這群小麥哲倫企鵝身高還不到60厘米,可千萬不能小看它們,在水池有限的空間中,它們可以用極快的速度游動,卻不會碰到任何障礙物。
小企鵝們聚在一起休息,彼此幫助地梳理羽毛。
在對它們進行行為訓(xùn)練時,我們用吹哨子的方式提醒它們:“開飯啦,上岸嘍!”剛開始時,我們一邊吹哨子一邊引導(dǎo)它們上岸進食。時間稍長一點,它們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聽到哨聲就明白應(yīng)該自行上岸了。按照常規(guī),它們需要一周時間才能習(xí)慣哨聲,沒想到僅僅過了三天,小企鵝們就對哨聲做出了明確的反應(yīng):一聽到哨聲就會自己往岸邊游動。可見這些小家伙是多么的聰明!
作為一名動物研究人員,我對小企鵝的一舉一動都充滿了好奇。我常常會蹲在它們身邊,看它們玩耍,看它們梳理羽毛。每當此時,有些膽大的小企鵝也會瞪著大大圓圓的眼睛認真地觀察我,好似也在研究我。不知道在它們的眼里,我究竟是個什么樣子?和它們呆在一起,實在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同許多鳥類一樣,在冬季來臨之前,小企鵝會褪下“夏裝”,長出更為厚密的絨羽,給自己披上一身保暖的“羽絨服”。但與許多鳥類不同的是,企鵝不是靜靜地換掉羽毛,它們的換羽過程真可謂是“轟轟烈烈”、“驚心動魄”!
8月上旬以后,小家伙們的食量陡然上升,最多時增加到平時的兩倍!讓我們都有些措手不及了。它們大量地吞食小魚,體重急劇上升,一個個都變成了圓滾滾的“小肉球”。
8月中下旬,小企鵝們黑色的“燕尾服”上出現(xiàn)了“裂縫”,它們開始絕食。
太原地處北方,氣溫下降較快。到8月中下旬,小企鵝們黑色的“燕尾服”上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了“裂縫”,從內(nèi)部翻出大量棕色的絨羽,并逐漸褪下之前的黑色羽毛。大約一周后,它們突然開始絕食,任憑工作人員費盡心思,給它們投去以往它們最愛吃的小黃魚,它們就是不張口。我眼睜睜地看著它們的體重迅速下降,甚至下降到一半左右。絕食時間最長的持續(xù)了七八天!原來,企鵝在換羽之前之所以拼命進食,就是為換羽積蓄能量,以對抗精力的耗損。企鵝在換羽期間的“絕食行為”是其家族非常具有特色的行為之一。
這群小企鵝是5月底從阿根廷來到太原動物園的,由于南北半球的季節(jié)是顛倒的,那時它們在家鄉(xiāng)已經(jīng)換過一次羽毛了。當它們遠渡重洋來到北半球之后,受自然環(huán)境如溫度和光周期變化的影響,其中一些又開始換羽了。據(jù)其他動物園有經(jīng)驗的飼養(yǎng)人員介紹,它們要到第二年才會恢復(fù)正常的換羽行為。與第一年僅在頸、尾或背部的小面積換羽不同,企鵝在第二年秋天來臨時會大面積、全身性換羽,屆時它們就會褪去全身的棕色絨毛,換上一身黑亮的“新衣”。到明年,我就可以目睹它們換羽的整個過程了。
真心希望我身邊的這些小企鵝們一直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和我們一起度過快樂的每一天,我們之間也會有更多的相知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