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慶,趙慧珠
(大理州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云南大理671005)
機插秧與常規(guī)移栽方式相比,具有節(jié)省勞力、減輕勞動強度等優(yōu)點。推廣使用機插秧技術,是實現農業(yè)增產增效、農民增收的一項有效措施。2011年大理州在12個縣(市)集中連片示范106.7 hm2,高效低耗增收效果突出,2012年擴大應用的勢頭強勁。經過近幾年的引進試驗示范,組裝集成了實用性、可操作性較強的大理州水稻機插高產栽培技術。
1.1.1 床土準備
(1)床土選擇:選擇土壤肥沃,透氣、透水性好,無雜質、無污染的壤土。
(2)床土用量:每公頃大田一般需備營養(yǎng)細土1 200 kg作床土,另備未培肥的過篩細土300 kg作蓋種土。
(3)床土培肥:床土加工過篩時,每80 kg細土加8 kg腐熟細糞、1 kg壯秧劑拌勻。過篩后用農膜覆蓋,集中堆悶,促使肥土充分熟化。
1.1.2 秧田準備
(1)秧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鄰近大田的田塊作秧田。秧田與大田面積比按1∶80~100留足。
(2)秧板規(guī)格:板面寬1.4~1.5 m。溝寬0.25 m,溝深0.15 m,四周溝寬0.25 m,深0.2 m,長度視需要和田塊大小確定。
(3)精做秧板:播種前10~15 d秧田理墑做床,板面要達到“實、平、光、直”。實,秧板沉實不陷腳;平,板面平整無高低;光,板面無殘茬雜物;直,秧板整齊溝邊垂直。
1.1.3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選用適宜當地推廣種植的滇屯502、楚粳27、楚粳28、鳳稻19、鳳稻21、鳳稻23等優(yōu)質高產品種作為主栽種。要求種子飽滿,發(fā)芽率高。每公頃大田需準備常規(guī)稻種30~45 kg,雜交稻種15~22.5 kg。
(2)種子處理:曬種l~2 d,可用風選、泥水或鹽水精選種子,確保種子飽滿整齊、發(fā)芽率高。再用25%施??巳橛? 000倍液浸種72 h,防治惡苗病危害。消毒后的種子用清水清洗后催芽,芽以剛破胸露白為好。
1.2.1 順次鋪盤
秧板上平鋪軟盤,每塊秧盤橫排2行,依次平鋪,緊密整齊,盤與盤的飛邊要重疊排放,盤底與床面緊密貼合。每公頃大田需秧盤375張。
1.2.2 勻鋪床土
鋪撒床土,土層厚度為2~2.5 cm,厚薄均勻,土面平整。
1.2.3 澆足底水
經2次澆水(間隔l5min左右)使床土和10 cm厚的秧板土水分達飽和狀態(tài)即可播種。
1.2.4 精量播種
每秧盤播破胸露白芽谷100~125 g。為確保播種均勻,播種時按盤稱種,分次細播,力求均勻。
1.2.5 勻撒覆土
播種后均勻撒蓋覆土,覆土厚度0.3~0.5 cm,以蓋沒芽谷為宜,不能太厚。蓋種土撒好后不再灑水,以防止表土板結影響出苗。最后每平方米苗床用旱秧除草劑封閉號2ml對水0.12 kg噴施進行化除。
1.2.6 蓋膜、防鼠
為保溫保濕出苗整齊,播種蓋土后應及時覆蓋薄膜,同時在苗床四周投放毒餌防鼠。
1.3.1 揭膜煉苗
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左右、不完全葉至第1葉抽出時(播后3~5 d)要揭膜煉苗。揭膜原則:晴天傍晚揭,陰天上午揭,小雨雨前揭,大雨雨后揭,遇低溫宜推遲揭膜,并做到日揭夜蓋。
1.3.2 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應堅持濕潤管理、控上促下培育強壯根系的原則,僅在出現秧苗葉片早晚無水珠、早晚床土干燥、午間葉片打卷3種情況之一時,才能選擇早、晚澆水1次。自然降雨多,苗床積水時應及時排水。斷奶肥要根據床土肥力、秧齡和氣溫等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拌過壯秧劑的營養(yǎng)土可不施斷奶肥。插秧前2~3 d看苗施好送嫁肥,施肥量及施用方法應視苗色而定,葉色褪淡的脫肥苗,每公頃秧田用尿素60 kg對水于傍晚均勻噴施或潑澆,施后灑清水1次以防肥害燒苗;葉色正常的可不施。
1.3.3 病蟲害防治
秧田期病蟲害主要有灰飛虱、葉稻瘟等。應及時關注植保信息,根據病蟲發(fā)生情況,對癥用藥防治,并施好送嫁藥。
1.3.4 秧苗移栽
機插秧苗的最佳移栽期是秧齡30 d左右。秧苗的適齡移栽是確保秧苗素質、增強栽后抗逆性的關鍵,應做到“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根據栽期調整好播期。
8月低溫冷害所致的結實障礙是限制水稻穩(wěn)產高產的癥結所在。適期早栽能提早抽穗12 d左右,有效避過后期低溫。早栽能充分利用5月至7月的高溫時段,使營養(yǎng)生長期延長,干物質積累多,形成更多的健壯大蘗;抽穗揚花期日照充足,溫度高,灌漿時間充裕;后期光合產物增多且運轉順調。同時選用大、小春作物的早熟高產良種,合理布局,推廣有效的促早熟、高產措施,積極創(chuàng)造早栽條件,適期早栽,力爭在最佳節(jié)令內栽插,是避過后期低溫危害、實現優(yōu)質高產穩(wěn)產的關鍵。機插秧秧齡短、株行距大,抽穗期較常規(guī)栽培延遲,更應重視適期早栽。
由于機插的秧苗既小又嫩,因此,在起秧過程中為防止秧苗萎蔫、折斷,應做到以下4點:(1)秧苗搬動次數要盡量減少,以保持秧塊不變形;(2)要隨起隨運隨栽,卸秧時要平卸平放于田??;(3)運秧時秧塊要平放,堆放層數不宜過多,一般以2~3層為宜,也可卷疊運輸;(4)起運過程中,如遇烈日高溫或下雨需用設施遮蓋,防止秧苗失水萎蔫或秧塊過爛,影響機插質量。
2.3.1 精細耕整
由于機插苗秧齡彈性小,大田耕整必須搶早進行,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做到田面平整,全田高度差異不超過3 cm,表土軟硬適中,田面無雜草、雜物。土壤要沉實,沉實時間1~2 d,并保持淺水層,防止曬干,田面發(fā)僵。
2.3.2 施足基肥
機插秧是小苗移栽,具有低位分蘗早發(fā)優(yōu)勢,因此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堅持前促、中控、后穩(wěn)的施肥原則,并注重氮、磷、鉀的合理搭配,氮素化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為6∶4或5∶5。施肥量為每公頃尿素195~435 kg、普鈣225~300 kg、鉀肥150 kg。
2.3.3 合理密植
栽秧前按需要調整好株行距,每公頃栽22.5萬叢以上,每叢栽3~4苗,每公頃基本苗90~105萬株。插秧時要做到清水移栽,薄水淺栽,田面水層深度1~2 cm,栽插深度1.5~2 cm,以秧根入泥、不漂不倒為宜。栽插結束后如出現缺苗、斷壟、漂秧,要進行人工補缺。
3.1.1 立苗分蘗期
機插后堅持濕潤灌溉為主,活棵后應淺水灌溉,水深3 cm左右,不淹沒心葉,灌1次水待其自然落干后再上新水,如此反復,達到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氣促根,促進分蘗早生快發(fā)。
3.1.2 曬田控苗期
栽后25~30 d,當莖蘗數達到預期穗的80%時撤水曬田控苗,控制無效分蘗和基部節(jié)間伸長,促進發(fā)根,提高根系活力,確保群體質量,為后期攻大穗奠定基礎。
3.1.3 孕穗期
抽穗前15 d左右至齊穗是水稻對水分的敏感期,需水量較大,此時田間必須保持淺水層,不能干水。
3.1.4 灌漿結實期
齊穗后實行間歇灌溉,以灌跑馬水為主,保持干干濕濕,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以葉促粒增重,活棵到老。
在施好有機肥和氮磷化肥配合作基肥的基礎上,重點做好科學定量施肥及氮素化肥的前肥后移。移栽后6 d內結合化學除草施好分蘗肥(尿素45~90 kg/hm2),倒4葉時施好促花肥(尿素37.5~97.5 kg/hm2、硫酸鉀150 kg/hm2),倒2葉時施好?;ǚ剩蛩?5 kg/hm2)。
根據田間病蟲草發(fā)生情況和植保信息,采取相應的防治對策,加強預測預報,及時制訂科學的防治策略,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
[1]李政芳,陳孟珍,吳素芳,等.不同施肥量與施肥方法對優(yōu)質水稻品質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0,23(2):424~426.
[2]胡坤,喻華,馮文強,等.不同水分管理方式下3種中微量元素肥料對水稻生長和吸收鎘的影響[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0,23(3):772~776.
[3]楊久,丁鯤,盧義宣,等.云南秈粳交錯區(qū)水稻農藝性狀與產量相關及通徑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1,24(2):391~395.
[4]李貴勇,袁平榮,楊天梅,等.滇型雜交稻產量及其產量結構性狀的配合力及遺傳力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0,23(6):1784~1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