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李大國
每年農歷六月十七日至二十五日,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的十幾個村莊都會熱鬧非凡,因為這是藏族、土族百姓狂歡的日子——六月會。
黃南州的六月會為全國藏區(qū)獨有,至今已流傳1400多年,藏語稱為“六月勒瑞”,意為獻給龍和山神的歌舞,它蘊含著歷史、民俗、原始宗教等文化內涵。九天的活動,在各個村子先后進行,時間長短不一,長則五天,短則兩天,但都是以舞蹈為支撐,以祭祀為核心。但見:青煙繚繞,鼓樂悠長,男女老少,紛紛出門,身著盛裝,載歌載舞,心懷虔誠,祭拜神靈。六月會中的一些舞蹈、祭祀形式,在其他藏區(qū)已經絕跡,如:拉什則(神舞)的“血祭祀”和“插釬”等。近年來,黃南州的六月會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六月會跳勒瑞(舞)首先從男子群舞開始,稱作“哈喂”。在廟宇的場院里,大人孩子圍成圈狀,伴隨著法師的鑼號節(jié)奏,徐步曼舞。舞者服飾十分講究,必須身著盛裝,頭戴白色或紅色高筒氈帽,身系彩帶,腰佩藏刀。
“拉哇”(藏語:法師之意),在藏區(qū)很受人尊崇,也有著較高的地位。在整個六月會活動中,拉哇是核心的總領人物,他時而率隊起舞、時而焚符打卦、時而降傳神諭,掌控、導演著整個儀式的進程,也是活動的主角之一。
拉什則(神舞)“插口釬”:
法師為自愿前來的未婚男青年,用兩支或四支鐵釬戳穿兩腮,也稱為“鎖口”。 參舞者少則一人,多則百余不限,人們邊跳邊高呼山神和土地神的尊稱,用血和虔誠祭祀,以博其悅,祈求保佑。
在法師帶領下,村民們抬起扎好的神轎,到山上去拜謁山神,為的是祛災避邪,保護全村家家戶戶人畜平安、五谷豐登。在上山途中,抬轎的小伙子們互相嬉笑、打鬧,以求人神共享歡樂。
年輕女子拜神群舞:
參舞者均為25歲以下沒結婚的女子和女童,她們身著艷麗服裝,頭飾珊瑚珠,在領舞(手捧哈達)的帶領下,端起雙手,仿領舞者姿勢,隨著鑼鼓節(jié)奏,舒緩起舞,凝重飄逸。結了婚的女子是不能跳這種舞的。
“上背釬”是將若干根鐵釬扎在脊背上,舞者赤裸上身,右手持鼓,左手擊鼓,在神靈前邊敲邊舞。節(jié)奏鮮明的龍鼓、粗獷獨特的舞姿、神秘虔誠的祈禱,給喜慶豐收的熱貢藏鄉(xiāng)帶來了歡樂和吉祥。
敬完山神,大人和孩子們主動排成隊列下山,興高采烈地回到廟中,然后一道載歌載舞。
舞者手持弓、矛、刀等各種武器和軍旗(有的也空手),口中發(fā)出吶喊聲,左旋右轉,邊跳邊排成各種隊形,舞出兩軍交戰(zhàn)的場面。參舞者中年齡較大,威信較高的長者邊敲鼓邊高喊山神的尊名,祈求各神保佑百姓平安無事,年年豐收。
煨桑是藏、土族群眾供奉神佛的一種形式,六月會期間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在活動開始時,人們在寺廟桑爐和跳舞的場院,點燃柏樹枝。隨后,祭拜的村民源源不斷地將青稞、糌粑、乳酪制品、哈達、美酒等撒入。待活動即將結束時,人們便把所有的供品統(tǒng)統(tǒng)傾入煙火中,敬請神靈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