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視別人,恰恰是內(nèi)心的不安與焦慮,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鄙視鏈條的最末端
小眾影迷對國內(nèi)大片嗤之以鼻,以聽到其名字為恥。
聽不懂BBC、ABC?沒關系,打開光聽個聲響兒,也能讓你高人一等。
……
看英劇的鄙視看美劇的,看美劇的鄙視看日韓劇的,看日韓劇的鄙視看港臺劇的,看港臺劇的鄙視看國產(chǎn)劇的……
鄙視無處不在,像條食物鏈,是個繞不開的怪圈。似乎不鄙視無以證明自己的優(yōu)秀、高端與成功。你鄙視我,我鄙視他,豎中指、翻白眼就是隔開自戀、自卑的“宮墻”。
對于這些動不動就擺出一副唯我獨尊姿態(tài)來的人,你會怎么辦?
坐在一隅,高高掛起?太淡定。
跳出來,指責或打架?不文明!
那,怎么辦?
怕是只能在心里嘀咕一聲哼,暗自指責對方?jīng)]水準,然后用滿含著公平、平等的現(xiàn)代思維光芒的“余光”殺死不平等的罪惡。
鄙視,這一詞本身就有著強烈的不平等姿態(tài)。我好,你壞!我優(yōu),你劣!我高級,你低俗!我核心,你邊緣!…… 我與你始終都處于天平的兩端,我與你不同才能顯示個性。
“完美的自戀,歹毒的投射,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慮的、不信任的人際關系中有大多數(shù)人,會用這樣的方式和別人相處?!毙睦韺W家胡慎之這樣評論。正如他所言,中國人的生活是比較出來的。
“自我的尊重以及對別人的尊重都已經(jīng)缺失,在童年教育下,被剝奪得只剩自卑的人該如何找尋到自尊?就是把別人看得很糟糕。鄙視就是榜樣教育的報復性反彈?!焙髦f,“這就像是中國人的阿Q精神一樣,這是無能為力的自我防御機制。”
在碩大的世界里,有錢的上司、有權的領導、睿智的同事,即便是最不入眼的那個舊同桌在同學會的時候帶來的男友也是高帥富…難道混跡社會這么多年就如此被打敗了?
當然不行。自信,強烈的自信必須要釋放出永不言敗的氣場來。
鄙視,這種方法不可謂不簡單。不需要任何努力,只需將對方的缺點放大,裁判別人,來滿足自我優(yōu)越感的追求,獲得自我價值感。
在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社會學教授于長江看來,鄙視別人就是在鼓吹自己,貶低別人亦是在抬高自己。下面有人墊背,自己自然也就高了?!吧鐣嘣l(fā)展,自然會有所不同。而又有人往往摒棄不了那些秩序之別、等級之差,只能用傳統(tǒng)的等級制度來論證自己的差異性?!庇陂L江說,“另外一種可能就是,為了找尋認同。在鄙視別人的同時,找尋到自己的群體。而這恰恰是一種內(nèi)心的不安與焦慮。”
鄙視不是統(tǒng)治者的游戲,而恰恰是游離于統(tǒng)治話語霸權周邊的人在意淫。這正如真正的世界核心的建構者——那些歐美的主流文化,他們已不需鄙視誰。而晃蕩在他們周邊的游離者卻正在用鄙視別人去顯示自己與主流的貼近,同時亦是在悄悄地透露出身處邊緣的無力。這就像是聽BBC、看Discovery、穿Topshop這些被認為是在鄙視食物鏈頂端的一眾,無一不是貼近歐美主流文化,他們在偷偷地述說著世界的秩序。
鄙視者無需得意。被鄙視者也毋庸沮喪。螞蟻不也吞象嗎?土得掉渣的紅白蛇皮袋不也在去年成為LV的新歡了嗎?誰鄙視誰?誰被誰鄙視?這一切都不是固定的。
所以,不管是體現(xiàn)個性,找尋歸屬感,抑或是消除不安,鄙視,即便是再兇猛的鄙視,都不能贏得個性與安全感。因為,前一秒鐘,你可能才辛辛苦苦、漫漫長路地爬到鄙視的頂端,還沒看得清可以鄙視誰,笑話誰,就又被秒殺,跌落在另外一個人的白眼里。
在鄙視的怪圈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在鏈條的最末端。
?。ɡ罡D舅]自《博客天下》)
責編:小側
鏈接
你,感到優(yōu)越了嗎?1.智商優(yōu)越感??从〉挠X得自己智商高,看韓劇臺劇內(nèi)地劇的被認為“腦殘”;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隨便扔個薛定諤定律出來就能把他們嚇哭。2.年齡優(yōu)越感。年輕人看不起老年人,85后就說“我們看《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是回憶童年,你們70后是回憶上輩子吧”,成人歧視小屁孩,比如逛天涯社區(qū)的經(jīng)常會說,咦,怎么貼吧的小屁孩也來混天涯了。3.時尚度優(yōu)越感。新潮歧視老派,這不是說年齡,而是對新事物的接受度,同齡人也分保守派和潮人。4.原創(chuàng)優(yōu)越感。這就是山寨臺湖南衛(wèi)視以及國內(nèi)各種山寨產(chǎn)品被鄙視的終極原因。5.國際化優(yōu)越感。大眾印象里,基本上歐美最好,日韓次之,港臺湊合,感謝朝鮮、印度、非洲等地的存在,讓我們還能靠調(diào)侃他們贏得點平衡感——這當然不對,但這種潛在現(xiàn)象不能假裝沒看見。6.小眾優(yōu)越感。人類總是需要一些東西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比如富豪得靠花錢來突顯和窮人的區(qū)別,而另一個邏輯就是,喜歡的東西越小眾就越拽,顯得自己品位獨特。不過也不排除為了裝13而盲目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