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茂
“知識改變命運”?不管他的一路艱辛算不算成功,他也從未懷疑過這句話的力量。勤勞樸實的農(nóng)家子弟也有夢想的資格,也有飛翔的權利,知識的天堂人人平等,絕非脫離實際的天真。
“年紀大了就愛琢磨以前的事”——段永生這樣解釋他的話語內(nèi)容老是談到以前,“尤其是在酒的催化下”,他笑著補充道??吹贸鏊男θ堇锊⒉蝗窍哺?,當他愿意給別人講到往事的時候,他認為自己毋寧說是在向酒杯傾訴。
逐夢人:“不認命”的夢
43年前,段永生出生于四川青神縣一個農(nóng)村家庭。“讀書可以改變命運”是家里長輩反復嘮叨的信條。
然而,段永生并沒有成為幸運兒,1989年、1991年,他兩次高考都失敗了。
“我一心想考大學,給了自己很大壓力,高考那3年,過了春節(jié)就開始頭疼得厲害,后來不參加高考了,癥狀就消失了。”段永生的“命”讓他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戰(zhàn)斗中黯然退出,“當時的升學率絕對不超過10%,我在班里學習不是數(shù)一數(shù)二,但也是前十名,同學曾說我壓力不那么大,不那么用功,也許就考上了?!?/p>
在家自責了一年后,段永生放棄復讀,回家“認了命”,做了一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種菜和賣菜成了他生活的全部?!拔业霓r(nóng)活并不好,這不是我擅長的?!?段永生外表純樸,身體也稍顯單薄。“但我也從來沒想過要種一輩子地,讀書的想法一直在心中掙扎?!?/p>
當時國內(nèi)自考勃然而興,“高考”夢一直沒有熄滅的段永生于1994年8月份報了自考大專,“我們這里文科只有兩個專業(yè),就是中文和秘書,當時就想找個穩(wěn)定的工作,我以為秘書好就業(yè),就選了秘書專業(yè)?!?/p>
自此,除了種地、賣菜和做一些體力活的臨時工外,段永生每天都給自己“擠”出6個小時看書,這在當時一直被鄰里上下視為“有志向”。
1996年年底,他考完了最后一門,次年如愿拿到了自考大專學歷。那年,段永生父親重病去世,為了給父親治病家里花了不少錢,經(jīng)濟狀況更糟糕了,老人的愿望是能夠看到段永生成婚,孝順的段永生與親戚介紹的一個女孩見面后成了家。段永生回憶這段時光時仿佛只愿意很快掠過:“從見面到結婚,一共就見過3次,前后1個月時間。”
自考大專畢業(yè)后,段永生曾去報考當?shù)毓珓諉T,但當時規(guī)定,自考畢業(yè)的大專生,沒有資格報考公務員。想到村上的小學去教書也未能如愿。
大專學歷沒有換來穩(wěn)定的工作,因此,妻子對于段永生讀書的愿望開始越來越不可理解。在段永生眼里的這個“農(nóng)村婦女”,不僅認不了幾個字,更對段永生反復解釋的“讀書的意義”也從來聽不進去,當時把丈夫擠出錢買的書都扔了,還燒了一部分。
直到2002年到江蘇打工前的7年,段永生才不再學習和考試了,而是種田賣菜、當搬運工、建筑工人等?!爸\生”成為他不得不面對的生活主題。
“我一直有走出家門遠行的夢想,但父親病重和鄰居打工被騙的經(jīng)歷讓我到2002年才走了出去?!?段永生看來,如果自己早幾年到南方打工,也許境況會不同。
到了江蘇,段永生做了一名銷售人員,雖然他了解自己的性格并不適合這一工作,但為了讓家人改善生活,他還是做了2年保險業(yè)務員,雖然業(yè)績不好,但他一直堅持著。家庭的重擔,妻子的抱怨,小孩的嗷嗷待哺讓段永生感到人生路越艱辛,自己的夢想之燈越闌珊。
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聯(lián)系上了當年一起參加高考的老同學李曉偉,想推銷出一份保險。與段永生同年參加高考的曉偉,考上了重慶大學土木工程系,兩個起點相同的年輕人從此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李曉偉如今已經(jīng)在沿海做一個建筑公司的部門經(jīng)理,早已有房有車。
那次重聚,改頭換面的老同學、活生生的高考成功者、一個被“知識”改變命運軌跡的人和自己干杯,看著窗外熙熙攘攘的夜色,段永生自己把自己灌醉了。
段永生的學習夢重新再次被點燃。
我是誰:回到原點的命運
與高考失之交臂的段永生開始自考本科,為了讓自己生活在“學習氛圍”里,他費勁心思進了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后勤服務公司,當了一名教學樓管理員。
每個月工資540元錢,工作用心的他連續(xù)3年評為后勤先進工作標兵。隨后,他把妻子也接了過來,做了一名清潔工,學校的飯菜不貴,但兩口子經(jīng)常自己做飯,因為這樣更省錢。
學院內(nèi)一名姓黃的老師曾給段永生介紹了工資更高的工作,但段永生推辭了,他說自己要學習,在學校工作工資低一點無所謂,黃老師被段永生的求學精神打動,便建議他直接考取研究生,“有研究生學歷更有競爭力,有的學校規(guī)定本科過7門就可以報考研究生?!?/p>
段永生忽然激情滿懷,開始不辭辛苦熬夜復習。2005年,他報考了四川大學哲學專業(yè)的研究生考試,這一次因為專業(yè)課分數(shù)差一點,未能如愿以償。第二年,他報考了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6年6月16日,38歲的段永生收到了該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專業(yè)的公費碩士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一個從高考獨木橋被擠下的農(nóng)民工忽然成了碩士研究生,段永生認為自己的命運將徹底改變,他覺得人生的轉折點到了,他原工作單位江蘇技術師院甚至開了座談會,請他做報告,還開了歡送會。那一刻,老段幾乎覺得天地開闊,“知識的殿堂,對誰都是平等的”,他深信不疑。
妻子也不再埋怨他,還花700元為他買了第一部手機。“我有點范進中舉的感覺,感覺自己成為了榜樣性的人物,當時想給了我這么大的榮譽,安排一份理想的工作肯定沒有問題了?!倍斡郎耆司拖矚g講到當時這段可以叫做“輝煌”的人生。
不過“風光”的日子很快過去,段永生用他藍色的研究生畢業(yè)證書夾起了自己的各種證書,包括高中畢業(yè)證、打工時獲得的模范員工證書、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獲得的二等獎學金證書等等,也包括結婚證,只要有招聘會和招聘信息,無論江蘇還是四川,他都去試試。學校各種招聘會進進出出都有老段的身影,略顯蒼老的體態(tài)在一群活潑的年輕人里顯得有些突出。
“沒有面試機會,回復都是年齡太大,專業(yè)不對口。公務員考試的條件,基本上都是35歲或30歲以下,我也沒法報,托人找過幾個企業(yè)和學校,也都因為年齡等問題沒有成功?!?現(xiàn)實給段永生潑來一次次冷水,一所他曾去做過先進事跡報告的當?shù)丶夹R餐窬芰怂那舐氁蟆?/p>
2009年9月,段永生在博客中寫下一篇《只是個夢》:“3年的研究生生活結束了,研三就已經(jīng)開始找工作了,但投出去的簡歷如石沉大海。近40歲的中年男子,又是研究生,正是年富力強,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黃金時期,怎奈知識怎么沒有改變我的命運?”
段永生從來沒想過考上研究生還會找不到工作。現(xiàn)實拍了拍他的肩膀,告訴已經(jīng)把江蘇當作了第二故鄉(xiāng)的他:想改變自己的身份?那只是個夢。
夢想擱淺:一個不敢戴眼鏡的人
回鄉(xiāng)吧,段永生覺得自己特別想家。
夫妻倆外出打工時,青神縣家中就剩下78歲的老母親和15歲的兒子。老母親炒了土豆絲,對兒子在外面吃的苦頭很心疼,喃喃地掛在嘴邊:“6個孩子里最喜歡永生,因為他最孝順、最上進?!?/p>
段永生與妻子的房間只有十一二平方米,老舊的家具上擺著一排書,除了專業(yè)書籍,大多是人物傳記和講述“如何做一個成功的人”。
段永生家中還擺著八九個樣式各異略顯陳舊的行李箱,替代家具用來儲存物品,“這些都是我們從學校撿回來的,現(xiàn)在的學生不知道怎么了,好好的東西就扔了?!逼拮雍蛢鹤拥囊路泊蠖际菑漠厴I(yè)季的“學生市場”上淘來的。
然而在家鄉(xiāng)的段永生感到很尷尬,基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門。人情冷暖考驗著段永生的承受力?!霸诖迕裱劾铮揖褪且粋€沒用的‘書呆子——地沒種不好,考了狀元城里也不要你,還不是回來了?!?/p>
由于多年的伏案學習,讓段永生的眼睛高度近視。為了避免看到村民異樣的眼光,在萬不得已必須出門的時候,他也是一大早就出門,一出門就把眼鏡摘掉,在出村之后才戴上眼鏡。一回村,他就再次摘掉眼鏡。“生怕熟人說,畢業(yè)回來啦?”
在不少人眼里,回到“原點”的段永生,不再被劃入“成功者”的范疇———盡管在學哲學專業(yè)出身的段永生看來,“成功的標準各有不同,從某種角度上說,能考上研究生,彌補回高考的失敗,也就成功了”。
他分析自己,覺得也許是專業(yè)學得太窄了,“但‘知識改變命運這句格言,要說有點毛病,就是我現(xiàn)在發(fā)覺知識還是需要分類,想要從事的職業(yè)和自己的專業(yè)可能不對口,但并不是沒法‘改變命運?!?/p>
有人直接對他說,“你太天真了”。但倔強的段永生為此很困惑:“怎樣想才不天真呢?繼續(xù)打工,繼續(xù)當農(nóng)民,就不天真?應該在家種地,當個勤勞的牛,做個勤勞的馬,這樣,沒人說你傻和天真了!”他肚子里有氣:自己的求學夢并不算荒唐,荒唐的是世人的眼光。
但讓段永生考慮更多的,是以后的路怎么走?究竟干什么?他愿意改變自己的學歷觀,不再好高騖遠——“研究生學歷,農(nóng)民工品質(zhì)”。段永生這樣描述他理想中的工作:并不一定非當大學政治教師,但最好收入穩(wěn)定,屬于“腦力勞動”,且“專業(yè)對口”,好讓自己的所學派上用場。命運也給他帶來了希望的曙光。
數(shù)天前廈門一所民辦學校的負責人特意來面試段永生,之后為段永生發(fā)來了聘書?!安簧佼厴I(yè)研究生抱怨自己的工資不如農(nóng)民工,而我愿從農(nóng)民工做起?!倍斡郎X得,是他這句話打動了面試他的人。
然而,段永生想了半天,也概括不出到底什么是“農(nóng)民工品質(zhì)”?他說:“我遇到夜里擺地攤的,能買就多買一些,東西都不貴,從不還價。心想,家境要是稍微好一點,誰會大冷天夜里擺地攤?我們這樣經(jīng)歷的人,能理解人!”
學校負責人說他沒有工作經(jīng)驗,讓他從輔導員做起,段永生答應了:“我要努力工作和學習,爭取早日當上老師?!辈贿^他強調(diào),希望自己不是因為特殊經(jīng)歷找到了工作,而完全是憑自己的本事。
在和老段聊天的過程中,他經(jīng)常會提到“農(nóng)家子弟”這個詞?!皩r(nóng)家子弟而言,都想通過求學改變命運,但這種改變命運的方法幾乎和其他方法一樣難?!彼f,“雖然很多人覺得考試并不是選拔人的最佳方式;高學歷也并不一定代表高能力,但是,這確實是農(nóng)家子弟改變現(xiàn)狀的唯一出路?!?/p>
現(xiàn)在段永生最放不下的,是老母親和兒子。兒子的學習每況愈下,性格內(nèi)向,還迷上了網(wǎng)絡游戲。段永生不打罵孩子,但兒子要輟學外出打工的想法仍然讓他氣得手直哆嗦:“雖然沒有直說,但是從他的話語中我感覺出自己的經(jīng)歷影響了他,他現(xiàn)在覺得讀書沒什么用。我自己的蹉跎命運,不能再讓兒子重演?!保ū疚娜嗣詾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