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余
玉米缺粒表現為多種形式,一是果穗一側自基部到頂部整行沒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側彎曲;二是整個果穗結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亂分布;三是果穗頂部籽粒細小,呈白色或黃白色,稱為禿尖,嚴重的禿尖可占整個果穗的一半以上,禿尖是玉米缺粒的主形式。
1.玉米禿尖缺粒的主要原因
玉米禿尖缺粒發(fā)生的原因主要與品種、土壤、營養(yǎng)與肥水、氣候、栽培管理、病蟲害發(fā)生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
1.1品種由于不同品種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及對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不同,當不良的外界環(huán)境條件超過了品種的適應范圍,就易發(fā)生禿尖缺粒。如2002年在我地區(qū)種植的丹玉24,由于天氣高溫干燥,再加上種植密度較大,禿尖缺粒發(fā)生就較為嚴重,造成玉米大量減產,而聊玉18基本上就沒有禿尖缺粒的發(fā)生。
1.2土壤沙性土壤鹽分較高,低洼易澇,耕作層過淺,蓄水保肥能力差,瘠薄的土壤,禿尖缺粒發(fā)生較重。
1.3營養(yǎng)與肥水施肥時,氮磷鉀配合不當,不施或少施有機肥和微肥,尤其是土壤中磷肥、硼肥不足;或玉米生育中后期,水分供應不足,尤其是玉米開花灌漿期缺水脫肥,影響一廠有機質的制造與運轉,使玉米吐絲較晚,田間花粉減少,花粉、花絲壽命縮短,致使玉米禿尖缺粒。
1.4氣候玉米生育中期連續(xù)干旱,贊成多次卷葉,或開花時遇高溫干燥天氣,土壤水分供應不足,影響了玉米雌雄穗的發(fā)育(這是造成2002年我地區(qū)地區(qū)較多玉米品種發(fā)生禿尖缺粒的主要原因);或玉米散粉時陰雨連綿,影響了正常的開花授粉(這是造成2003年我省地區(qū)多數玉米品種禿尖缺粒的主要原因);或授粉時天氣無風授粉不良,都可造成禿尖缺粒。
1.5、密度不適宜,營養(yǎng)缺乏。水分不足是影響有機物質的制造與轉動,特別是密度過大是造成玉米缺粒禿尖的重要原因。由于農民相信“有錢買籽,無錢買苗”的經驗,播種密度偏大。玉米正常畝保苗株數為3500-3800株,而有的農民畝保苗達4500-5000株以上。2006年我們調查畝保苗在3500-3800株的地塊,玉米缺粒禿尖率為4-6%,而畝保苗在4500-5000株的地塊玉米缺粒禿尖率高達10%,而且穗小,空稈率多,產量下降。
1.6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或種植密度過大,致使田間通風透光不良,光照不足,植株光合作用減弱,有機質合成減少,影響了玉米雌雄穗的發(fā)育,造成禿尖缺粒。
1.7病蟲害的發(fā)生程度玉米各種葉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紋枯病、莖基腐病的發(fā)生,都可影響玉米正常的生長發(fā)育,致使玉米生長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蟲在玉米抽雄時開始大量發(fā)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開花授粉,造成禿尖缺粒。
2.防止措施
2.1種植優(yōu)良的品種有的品種本身缺粒禿尖較重,應根據當地的氣候特點及栽培條件,選擇和種植抗病、抗蟲性和適應性強的主栽品種。
2.2改良土壤,增強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提倡使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和深耕、中耕技術,以改善土壤結構狀況,促進玉米的生長發(fā)育,增強其對外界不良環(huán)境的抵抗能力。
2.3、人工授粉:對于一些發(fā)育晚的果穗或發(fā)育不良授粉不好時,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可降低缺粒禿尖的發(fā)生率。
2.4合理施肥用水由于玉米根系發(fā)達,需肥水較多,僅靠土壤的營養(yǎng)是遠遠滿足不了玉米整個生育期對肥的需求。因此施足基肥是玉米增產的重要條件,玉米基肥應以遲效性的有機肥料為主,化肥為輔,N、P、K、zn合理搭配。在玉米發(fā)育過程中,基肥的緩慢分解可以源源不斷地供給玉米養(yǎng)分。在水分供應上,要防止旱害和澇害,玉米拔節(jié)后生殖器官發(fā)育旺盛,水分供應要適時、適量,以促進雌雄穗的發(fā)育。
2.5加強栽培管理一是要合理密植。種植密度要根據品種特性適當種植,不能過密或過稀。過密時,光合作用低下,有機物質少,影響正常授粉,使缺粒禿尖增加。過稀導致收獲株數達不到,從而影響產量。一般在確保畝保苗株數的基礎上,去掉弱勢苗,留壯苗,力爭收獲株數達3500-3800株廟。二是要加強中耕除草、培土技術,尤其是拔節(jié)后培土,可增強土壤的透氣性,促進玉米根系發(fā)育。三是采用大小壟種植技術,以改善田間的通風透光條件。四是當遇到不良的氣候條件,而影響正常授粉時,要采用人工輔助授粉技術。
2.6防治病蟲害
2.6.1防治玉米苗枯病、紋枯病、莖基腐病可選用占種子量0.3%的30%的苗菌敵可濕性粉劑或用占種子量0.02%的12%的三唑醇乳油、12.5%的烯唑醇乳油拌種;也可在田間發(fā)現發(fā)病植株后,用30%的苗菌敵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80%的綠亨2號700-800倍液與稀釋1000倍的天達2116混合噴霧,對玉米苗枯病、紋枯病、莖基腐病都有較好的防效。
2.6.2對各種葉斑病的防治在玉米生育中后期,當玉米葉斑病發(fā)生后,可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的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2.6.3對玉米蛔:蟲的防治在玉米心葉末期,可用3%的呋哺丹顆粒劑3千克:或玉米蚜發(fā)生后,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50%的久效磷乳油800倍液、10%的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作者單位:161313廣空某農副業(yè)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