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 峰
(沈陽鐵路局工務處,沈陽 110001)
京哈線秦(皇島)沈(陽北)段是我國建設的第一條客運專線,在我局經(jīng)由山海關、綏中北、葫蘆島北、錦州南、盤錦北、臺安、遼中、皇姑屯站,止于沈陽北站,線路全長391.155 km。1999年開工,2002年12月初驗;2003年4月1日試運營,2003年10月12日正式開通運營。秦沈段運營的最高速度為250 km/h,2011年調(diào)整為200 km/h。
2003年2月上旬,正式投入運營前,發(fā)現(xiàn)軌道幾何尺寸不良變化135處(其中:路塹地段38處,路堤地段97處),當時只對路塹地段的38處確認為凍害,并于當年4月份采用了換土和鋪設土工布等辦法進行了整治,效果良好。
2003年10月12日正式開通運營后,當年冬季路基便出現(xiàn)了季節(jié)性凍害現(xiàn)象,大部分位于涵洞頂部,最大凍高達21 mm。由于當時列車對數(shù)少,且速度低,凍害對行車的影響還不明顯,沒有引起高度重視。
2003~2004年冬季,發(fā)現(xiàn)軌道幾何尺寸不良變化264處(5 mm以上),其中119處位于涵洞頂部,并確認為凍害。
2004~2005年冬季發(fā)現(xiàn)凍害370處(5 mm以上),其中208處位于涵洞頂部,最大凍高21 mm,位于K671+365處。
2005~2006年冬季發(fā)現(xiàn)凍害651處(5 mm以上),其中291處位于涵洞頂部,最大凍高20 mm,位于K671+365和K671+800處。
2006~2007年冬季發(fā)現(xiàn)凍害464處(5 mm以上),其中391處位于涵洞頂部,最大凍高21 mm,位于K671+365處。
2007~2008年冬季發(fā)現(xiàn)凍害1242處(由于開行動車組,統(tǒng)計2 mm及以上凍害),其中585處位于涵洞頂部,最大凍高18 mm,位于K591+035處。
2008~2009年冬季,經(jīng)過整治后,雖然當年氣溫較常年偏低,出現(xiàn)凍害835處(2 mm及以上),最大凍高15 mm,僅1處,位于K676+632處。
按照2006年12月24日鐵道部主持召開的京哈線(秦沈段)病害整治會議要求,由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與沈陽局共同進行了現(xiàn)場調(diào)查、收集相關資料、勘探、取樣和室內(nèi)試驗,經(jīng)綜合分析研究,撰寫了《秦沈客運專線凍害問題專題研究報告》;根據(jù)該研究報告,我局又委托沈陽中鐵鐵道勘察設計院,編制了秦沈段凍害整治工程方案設計,共提出6種方案:換土改良、鋪設土工布、注漿改良土體、涵上路基平孔排水、設置保溫層、人工鹽化基土。2007年5月26日由沈陽中鐵鐵道勘察設計院在K671 km涵上進行了路基平孔排水、設置保溫層的施工試驗。
2007年6月,聘請中鐵西北科學研究院,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北京交通大學,鐵道部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對上述整治方案進行評審,評審意見認為,鑒于秦沈運營條件的限制,換土改良、鋪設土工布的方法無法實施,而注漿改良土體對于治理凍害是否有效,尚需進一步實驗研究確認;涵頂?shù)酌驿佋OEPS保溫層方法,可避免涵洞頂部填土的雙向凍結(jié),對消除或減緩凍害是合理有效的,可在涵洞凍害整治工程中采用;在涵頂填土下部設滲水、通風管,可疏干路基填土,減小涵頂填土凍脹量,方案是可行的;并建議對工程整治效果進行觀測。
按照專家組的意見,2007年~2008年我局對秦沈316處涵頂凍害、169處路基凍害進行了整治。共完成涵上路基平孔排水146處/91 791 m;涵頂?shù)装遒N鋪EPS保溫板316處/49 199 m2;道床內(nèi)撒、注鹽169處/23 018個枕木空/氯鹽1 391 t。凍害綜合整治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凍害綜合整治方案
通過2008年~2009年冬季檢驗,路基凍害明顯減緩,凍起時間后移,凍高減小,凍高10 mm以上僅15處(2006年為169處),最大凍高15 mm僅1處,取得了預期的效果,確保了動車組250 km/h速度平穩(wěn)運行。
3.1.1 施工方法
(1)施工前準備
首先對施工現(xiàn)場進行實地踏勘,調(diào)查通信、信號等各種地下電纜的埋設情況,平整施工場地。
(2)施工放線
①按照設計的要求進行放線,確定施工范圍。
②現(xiàn)場確定鉆孔位置(注明孔號)并做好標記。
(3)搭拆腳手架
①腳手架的高度應按施工的需要確定,按工程的進度進行搭拆。
②靠近架空電線搭拆腳手架時,應按規(guī)定留出安全距離,確保作業(yè)中的人身安全;搭拆過程中應防止挖斷電纜。
③在施工平臺上安設回水池。
④施工平臺上做好圍欄,確保施工人員安全。
(4)鉆機安裝及鉆孔
①鉆機的位置要合理,底架應水平、穩(wěn)定,不產(chǎn)生位移和沉降。鉆機安裝平穩(wěn)后應先進行大馬力試驗,檢驗鉆機及工作平臺的穩(wěn)定性。
②保持鉆機水平、方向平直。鉆機鉆孔時必須保證水平鉆進,控制出口處的上下左右誤差在200 mm以內(nèi),嚴禁出現(xiàn)交叉或從路基面穿出。
(5)HDPE管(需要鋪設的滲水盲管)的回拉
①回拉HDPE管時,必須保持水平方向,設備上應安裝導向裝置。
②鉆孔完成后必須及時回拉HDPE管,防止坍孔或泥漿凝固。
③將HDPE管回拉到設計位置后,用高壓水將回拉HDPE管過程中從管滲水孔滲入的細粒土沖刷干凈,以保持暢通。平孔排水整治施工見圖2。
圖2 平孔排水整治施工
3.1.2 技術(shù)要求
(1)HDPE管性能
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外徑63 mm,壁厚4.7 mm,拉伸屈服強度≥22.0 MPa,斷裂伸長率≥350%,氧化誘導時間(200℃)≥20 min。
(2)HDPE滲水管制作要求
在HDPE管上鉆滲水孔,孔徑φ8 mm,設計間距15 mm,梅花布置。HDPE管設計長度兩端各留有0.5 m不鉆孔(兩側(cè)外露路基邊坡各0.3 m)。
(3)平孔排水布置孔位
①鉆孔位置:在基床表層下0.1 m處布孔,可視路基土質(zhì)情況進行調(diào)整。
②在垂直線路方向的涵洞頂面外輪廓平面投影范圍內(nèi)布孔(采用垂直線路方向鉆孔),孔間距0.5 m;涵外兩側(cè)各3 m為過渡段,采用0.6 m、1.0 m、1.4 m孔距遞增布置。平孔排水孔位布置范圍見圖3。
圖3 平孔排水孔位布置范圍(單位:m)
3.1.3 施工注意事項
(1)做好施工監(jiān)測,鉆孔施工過程中應當實時觀測鐵路的軌道高程和路基變化情況,根據(jù)觀測情況隨時調(diào)整施工進度;來車時應停止施工。
(2)鉆孔施工時,要嚴格控制水壓和鉆孔速度,防止水壓過高造成淘空路基、速度過快造成方向偏離。開鉆時宜慢速低水壓鉆進,控制水壓和進度,監(jiān)測鉆機的聲音是否正常,觀察鉆桿的位置并隨時糾偏。
(3)不得使用彎曲的鉆桿,鉆具要安裝牢固,并隨時校對方向和角度。
(4)鉆孔應一次成孔,防止泥漿凝固。當鉆進異常時(如遇大塊石頭)必須停鉆,以防鉆頭偏離方向穿出路基,并對廢棄孔采用注漿充填,防止坍塌。
(5)當鉆頭直徑磨耗超過5 mm時,應更換鉆頭。
(6)回拉HDPE管時,應保持水平的方向。
(7)為防止冷空氣進入HDPE管,引起路基凍害,入冬前將管口用專用的封蓋進行封堵。
3.1.4 整治效果
以2007年完成的34座平孔排水整治的涵洞為例,當年冬季的凍害情況如下。
(1)有9座涵上路基未發(fā)生凍害,整治效果顯著率26.5%。
(2)有凍害但凍高小于歷年凍高的有20座,整治有效率58.8%。
(3)另外5座涵的凍高沒有降低,整治后沒有效果,占14.7%;其中4座涵的凍高與往年持平,只有K675+308涵的凍高大于歷史上最大凍高,經(jīng)分析,此涵的成孔較晚,施工時注入的水分未得到疏干,土中含水過高導致凍害加劇。
3.2.1 施工方法
(1)清除涵頂?shù)装宓母』遥瑢數(shù)装宕嬖诘陌纪共黄教幱?∶2水泥砂漿找平,抹高分子聚合乳液與等量水泥經(jīng)均勻攪拌而成的黏結(jié)劑。
(2)苯板應密貼于涵洞板底,接縫處相鄰苯板高差不大于1 mm,接縫處應嚴密無縫。
(3)貼鋪于苯板下的彩色壓型鋼板應平整,相鄰彩板搭接長度不小于50 mm,用拉鉚釘固定。彩鋼板用膨脹釘穿透苯板固定于涵洞鋼筋混凝土底板,進入板內(nèi)應不小于60 mm,膨脹釘間距0.6 m,并應牢固。
(4)涵洞板底伸縮縫處設置U形PVC排水槽,與底板聯(lián)接,并采取可靠措施確保接縫密閉。通過排水槽把滲水引到涵洞兩側(cè),沿涵洞側(cè)墻排到地面。
(5)涵洞進出口處、伸縮縫處、板底變高處和涵洞側(cè)墻向下延伸1 m處均采用冷彎薄壁C形檁條封邊,檁條截面為C100 mm×50 mm×2 mm,安裝前涂刷防銹漆2道。
(6)彩色壓型鋼板外均勻噴涂真石漆兩遍,其顏色近似于混凝土顏色。
3.2.2 技術(shù)要求
(1)保溫苯板厚度為100 mm,密度不小于20 kg/m3。
(2)彩色壓型鋼板厚不小于0.6 mm,波高應滿足安裝及貼鋪于涵洞板底的剛度要求。
(3)壓型鋼板熱鍍鋁鋅合金層含量為150 g/m2,彩色涂層選用聚脂類涂層。
(4)保溫板要有防刮措施,安設相應的限高架。
(5)施工氣溫:5℃以上。
涵頂?shù)装遒N鋪保溫板施工見圖4。
圖4 涵頂?shù)装遒N鋪保溫板
3.2.3 整治效果
2007年共完成貼鋪保溫板工程316座涵洞,全部保溫板貼鋪的整體性、牢固性、密實性均達到了設計標準。
經(jīng)2007~2008年冬季檢驗,上述316座涵洞貼鋪保溫板后的凍害情況如下。
(1)未發(fā)生凍害有154座涵,保溫效果顯著占48.7%。
(2)有121座涵雖有凍害,但凍高小于歷年凍高值,有效率占38.3%。
(3)有41座涵凍高沒有降低,整治無效占13%;其中21座涵的凍高與往年持平?jīng)]有變化,另20座涵的凍高大于歷史上最大凍高,經(jīng)分析,由于當年氣溫較常年偏低,過于寒冷導致這部分涵洞出現(xiàn)凍害。
結(jié)合涵上路基平孔排水和設置保溫層的施工,對涵上路基填土厚度較薄的地段和路基地段的凍害采取傳統(tǒng)的鹽化路基方法,在雨季前將氯鹽撒到道床內(nèi),待雨季時可滲入路基,減輕路基的冬季凍害。全線共完成道床內(nèi)撒、注鹽 169處/23 018個枕木空/氯鹽1 391 t。
根據(jù)涵頂路基凍害分析,按縱向形態(tài)為不均勻凍脹,一般為順線路方向長3~10 m的凍起地帶,中間為凍峰,向兩側(cè)遞減;按橫向形態(tài)主要為沿路基橫斷面形成凍脹高度大體一致的雙峰凍害,南側(cè)略低于北側(cè);多數(shù)涵頂路基凍害是受地表水影響產(chǎn)生的表層凍害。
為進一步探索京哈線秦沈段涵頂路基凍害規(guī)律,檢驗平孔排水、保溫板、鹽化路基方法的效果,在17座已整治完工的涵洞上設置固定觀測點進行定點觀測,分別在涵洞端墻帽石上、圬工路肩上、道床中心和兩線間埋置鋼筋樁作為測點,見圖5。
從中選取只有鹽化路基整治的K672+697涵、只有保溫板無平孔排水整治的K624+801涵和既有平孔排水又有保溫板整治的K625+366涵,對3種情況的凍高斷面圖進行分析,如圖6~圖8所示。
圖6 K672+697涵凍高斷面
可以看出,經(jīng)過綜合整治后的涵洞凍高顯著降低,表明平孔排水、貼鋪保溫板的凍害整治方法,對降低凍害的凍高具有明顯效果。
圖7 K624+801涵凍高斷面
圖8 K625+366涵凍高斷面
鹽化路基整治法:是傳統(tǒng)的路基凍害整治方法,具有操作簡便、經(jīng)濟實用的優(yōu)點,缺點是注鹽量不好把握,整治的效果得不到保障;適用于既有線凍害不嚴重的路基地段的整治。
貼鋪保溫板法:具有不影響行車、施工簡便、造價經(jīng)濟、見效快的優(yōu)點,缺點是易被車輛刮損;適用于既有線涵上的凍害整治。
平孔排水整治法:具有疏干路基、減緩凍脹的優(yōu)點,缺點是施工難度較大、造價較高,對既有線的路基有一定的影響;適用于既有線的涵上或路基地段的凍害整治。
(1)通過現(xiàn)場觀測、試驗及理論分析,明確了京哈線秦沈段路基土體凍害發(fā)生的原因:由于在涵頂面防水層的上部鋪設了黏土保護層,造成路基土體中的水不能滲出,儲存在該黏土保護層中,引起冬季的路基凍脹。
(2)通過采取平孔排水整治,可將黏土保護層中的水分疏干或降低含水量,達到減少凍脹的目的;貼鋪保溫板可延緩涵上路基的凍脹時間和降低凍脹量;鹽化路基可降低路基土體的含水量,減少路基表層的凍脹。
(3)解決土體凍脹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要研究土體的凍融特性與含水量、氣溫之間的關系,綜合考慮各種影響因素,確定切實可行的工程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土體凍害發(fā)生。
[1]沈陽鐵路局科研所.鐵路路基凍害機理與防治措施的研究鑒定材料[Z].沈陽:沈陽鐵路局科研所,2010.
[2]尚奇.路基基床凍害整治措施[J].北方交通,2011(1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