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沙龍
關于孤獨,有各種各樣動聽的說法,比如說只有孤獨才能產(chǎn)生藝術家,還有人說只有孤獨才能接近上帝。還有些人寫文章訴說自己的孤獨,說自己孤獨得想自殺,之所以又沒有自殺,是因為舍不得藝術(說舍不得老婆孩子就低級了)。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就見過一個孤獨的人。這個人的孤獨,在我們學院當真是大大有名。他基本不和人交談,你要是和他說話,他就會用一種很深邃的眼光看著你,也不說話,顯得你很傻似的。他宿舍里的人也很難有機會聽他發(fā)表什么言論。他也不大看書啊聽音樂啊什么的,沒事就搬個凳子坐在院子里,用很憂郁的眼光打量過往行人。而且他也不大肯上課,實驗課幾乎從來不去。按理一般天才就喜歡這樣,不上課,不聽講,最后門門優(yōu)秀,或者一下子證明出個定理什么的??伤?,他雖然沒上課,但也沒去證定理,就是在那兒發(fā)愣,然后第一學期就有三門不及格。
這個人孤獨到了什么程度呢?他可以在床上一躺兩三天,中間除了吃飯從不下地,除了打呼嚕從不發(fā)出動靜。我認為,一個孤獨的藝術家也很少能孤獨成這個樣子。他在思考藝術還是思考上帝我就不知道了,反正他很快就像一個藝術家一樣,展現(xiàn)了他的個性和風采,轟動了整個校園,從而證明那種孤獨絕不是沒有成果的。
夏天的一個中午,這位孤獨者忽然以一種嶄新形象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很有視覺震撼力:只見他身穿綠色軍大衣,腰系武裝帶,肩挎軍用水壺,手端紅纓槍,高歌《紅色娘子軍》,繞著宿舍樓巡邏?!跋蚯斑M向前進,戰(zhàn)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蹦憧梢哉J為他在宣傳女權,或者搞行為藝術,用怪異方式揭示人與社會或者戰(zhàn)爭與和平之類的重大關系。但我們都不這么認為,我們當時聽都沒聽說過行為藝術,我們就認為他瘋了,馬上找來輔導員和保衛(wèi)處的人。他們趁他在樓道拐角轉彎的時候,一擁而上,將他按翻在地?!皨D女要翻身”的高歌戛然而止,紅纓槍也被當場繳械。
校方開始討論對他的處理意見,有的認為應該按精神病處理,予以勸退,有人認為應該再考察考察。沒有一個人認為這是個藝術家,應該當文娛委員的,這也許是俗人和藝術家之間的隔膜吧。當學校正在熱烈討論的時候,忘了對他嚴格監(jiān)控,他居然從學校里跑了出來,一直跑到市區(qū)的一個公園。他很快找到了公園的一快綠地,然后脫光衣服,一絲不掛,擺出羅丹“思想者”的造型,極大地向眾多游客展現(xiàn)了自身的人體美。誰知游客的素質(zhì)很低,不但有哄笑取樂的,居然還有人報告官府,用暴力手段中斷了“思想者”的表演。警察把光著身子的“思想者”銬在男廁所里,然后通知學校領人。這件事情之后,學校里的意見高度統(tǒng)一,把他勸退了,其實就是開除了。這件事情之后,我對于不言不語的孤獨者總是有戒備心理,怕他突然也會端起紅纓槍,唱起《紅燈記》來。
波德萊爾在《巴黎的憂郁》里面,也說過孤獨者的怪異表現(xiàn)。他說有一個心靈孤獨的人,平時很溫和,但一到傍晚就發(fā)作,能在餐館把一只挺好的烤雞突然扔到老板的臉上,也不知道那烤雞怎么著他了。
最為極端的是有一位敘利亞的僧人,在安條克附近的一座山上,爬上了60英尺的石柱,在那里祈禱禮拜,30年沒有走下石柱。30年里,他一個人站在石柱之上,面對烈日和風雪,孤獨地走過一個個晨光夕昏。這是他尋找上帝的辦法。最后,他死于大腿上的癰疽。
當然,一般來說,藝術家的孤獨可能沒那么極端。在他們筆下,這種孤獨可以非常高雅,可以在帕格尼尼音樂的襯托下,泡在紅酒里,讓他慢慢受用,其妙不可言足以讓所有不孤獨的人為之自卑。
孤獨不是用來炫耀的東西,正如同傷痛不是用來展示自夸的東西一樣。說起孤獨,我總是想起《麥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那個霍爾頓來。那個在紐約游蕩的男孩,那個在酒吧間里喝醉哭泣的男孩,那個看到木馬上的妹妹會興奮地大叫的男孩,那個孤獨得如此干脆利落的男孩。我曾經(jīng)兩次為這本書而流淚,但我不覺得害羞,因為我知道,在那些文字后面,是受挫的青春激情,是激蕩的少年熱血,而不是那些炫示世人的自戀,不是那些以孤獨而自夸的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