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海
內風性關節(jié)炎(RA)是一種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功能紊亂在RA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逐漸引起重視,T細胞功能紊亂是RA患者免疫功能改變的特征之一。T淋巴細胞尤其是Th細胞是滑膜浸潤細胞中的主要細胞亞群。RA患者自身免疫性T細胞對自身抗原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的活化和細胞毒性T細胞的分化,導致大量炎性細胞因子釋放[1]。目前認為Th細胞功能紊亂,及其亞群分泌的炎性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失衡在啟動免疫異常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本研究通過觀察中藥馬錢子對佐劑性關節(jié)炎(AA)大鼠血清中IL-10、IL-23的干預作用,以探討馬錢子對抗RA的初步研究。
1.1 實驗材料 Wistar大鼠,雌雄各半,體質量為(180±20)g;制馬錢子由我院中藥房提供(為醋酸浸品,取凈馬錢子用水泡2 d,潤12 h,切1.5 mm薄片,再用5%的醋酸溶液浸泡5 d,水漂3 d,干燥,碾碎);弗氏完全佐劑(FCA,美國sigma公司,批號:019 k8719);IL-10、IL-17試劑盒購于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2 動物分組 Wistar大鼠40只,隨機分為模型組、醋制馬錢子組、雷公藤多苷片組和空白對照組,每組10只大鼠。
1.3 AA模型的建立以及藥物的干預方法 除空白對照組外,其余三組大鼠均以FCA于每鼠左后足趾皮內注射0.1 ml致炎,而對照組則在每鼠左后足趾皮內注射0.1 ml生理鹽水。各組于致炎后第14~21天,分別連續(xù)7 d灌服相應劑量的藥物進行干預,給藥劑量分別為醋制馬錢子組(60 mg/kg)、雷公藤多苷片組(50 mg/kg)、空白對照組和模型組(給予生理鹽水2 ml/d灌胃)。于大鼠致炎前、致炎后第14,17和21天分別在足爪容積測量儀上測定右側足容積,某一時間致炎后與致炎前足容積的差值即為該時大鼠足腫脹度。
1.4 大鼠血清IL-10、IL-23的含量測定 25 d后將各組10只大鼠全部斷頭處死,立即采血,待測血清IL-10、IL-23的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測定,具體操作方法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2.1 各組藥物干預后足腫脹度的比較,見表1。
2.2 各組藥物干預后足大鼠血清IL-10、IL-23的含量的比較醋制馬錢子組和雷公藤多苷片組均能顯著提高AA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P<0.05),能顯著降低致炎因子IL-23的含量(P<0.05),醋制馬錢子組和雷公藤多苷片組組間比較則未見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各給藥組大鼠繼發(fā)側關節(jié)腫脹度的影響(n=10)
表2 各給藥組對AA大鼠血清中IL-10和IL-23水平的影響(±s,n=10)
表2 各給藥組對AA大鼠血清中IL-10和IL-23水平的影響(±s,n=10)
注:與空白對照組比較,*P<0.05,與AA模型組比較,#P<0.05
組別 劑量 IL-10(pg/ml) IL-23(pg/ml)空白對照組 2 ml生理鹽水49.72±0.48 436.83±5.41 AA組 2 ml生理鹽水 28.45±0.73## 646.39±7.33##雷公藤多苷片組 50/mg/kg 46.06±0.71** 536.83±8.13**醋制馬錢子組 60/mg/kg 47.32±1.29** 533.06±3.44*
IL-10主要由Th2細胞產生,它能下調巨噬細胞的抗原提呈功能,從而抑制T細胞產生炎性細胞因子及PGE2。因此,IL-10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IL-23是參與Th17細胞分化的重要細胞因子。IL-23是一種異源二聚體細胞分子,主要來源于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IL-23可直接刺激Th1細胞活化分泌IFN-γ,并可誘導抗原遞呈細胞表達輔助刺激免疫分子,IL-23在炎癥刺激時分泌,是 Th17重要的存活因子,對Th17細胞的分化有重要作用[2]。
本研究實驗研究結果表明,醋制馬錢子組和雷公藤多苷片組均能顯著提高AA大鼠血清中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能顯著降低致炎因子IL-23的含量,醋制馬錢子組和雷公藤多苷片組組間比較則未見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制馬錢子是通過干涉RA所導致的免疫紊亂而達到免疫調節(jié)作用,可為臨床治療RA提供實驗依據以供參考。
[1]易炳學,周道根,龔千鋒,等.馬錢子醋制品對小鼠抗炎作用的實驗研究.時珍國醫(yī)國藥,2009,20(12):3054-3055.
[2]孫曙光,張賓,張董喆,等.制馬錢子對佐劑性關節(jié)炎大鼠免疫調節(jié)的影響.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0,44(5):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