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華
(四川省安岳縣人民醫(yī)院兒科,四川 安岳 642350)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冬春季常見的一種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流行面廣,發(fā)病率高,多數(shù)為2~6個月的小嬰兒,其臨床病理特點是廣泛毛細支氣管炎癥和滲出黏膜水腫,最終導致氣道狹窄,而致喘憋及低氧血癥,該病至今臨床仍缺乏令人滿意的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癥,抗感染,霧化,吸痰,鎮(zhèn)靜。我院兒科將2008~2009年間收治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50例進行療效觀察,現(xiàn)報道如下。
2008年8月至2009年8月間我院兒科收治的毛細支氣管炎住院患兒50例,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1]。將50例患兒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6例并呼吸衰竭6例,年齡2~12個月,<6個月20例,對照組24例,并呼吸衰竭4例,年齡,2~15個月,<6個月18例,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病例年齡,臨床病情無顯著差異(P>0.05)
兩組患兒均采用抗感染,解痙,激素,止咳,霧化吸痰等常規(guī)治療,合并呼吸衰竭患兒給予吸氧,血管活性藥物等搶救,治療組加用靜脈用丙種球蛋白(蓉生靜丙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生產(chǎn))治療。方法:300~400mg/(kg?d),用5%GS稀釋成2.5%濃度靜脈滴注,連用3d。
觀察兩組患兒喘憋,氣促,發(fā)紺,肺部哮鳴音,痰鳴音消失時間及有無不良反應。
顯效:治療5日咳嗽,喘憋等癥狀消失,肺部體征消失。有效:治療5~7日咳嗽減輕,喘憋緩解,肺部體征明顯改善。無效:治療7日后,咳嗽,喘憋,肺部體征等方面均無明顯變化。
結(jié)果見表1,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治療組在喘憋、氣促、肺部哮鳴音、痰鳴音的消失時間及住院日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01),且治療中未出現(xiàn)不良反應,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兒住院治療后主要觀察指標緩解天數(shù)及住院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住院治療后主要觀察指標緩解天數(shù)及住院時間比較(±s)
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時間組 別 例數(shù) 喘 憋 氣 促 紫 紺 肺哮鳴音 肺痰鳴音 平均住院日治療組 26 5.32±1.62 1.68±0.32 1.38±0.22 6.58±0.96 6.03±1.15 7.36±1.19對照組 24 4.32±0.95 0.89±0.36 0.89±0.16 4.62±1.12 4.22±0.82 5.90±0.82 t值 6.73 11.23 7.12 7.86 8.22 4.36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2.2%,對照組為83.3%,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χ2=5.90,P<0.05)。顯效率:治療組為76.9%,對照組為54.1%,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χ2=4.85,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毛細支氣管炎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急性感染性疾病,病原體主要為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其發(fā)病年齡主要在6個月以內(nèi),該年齡組小嬰兒支氣管和肺處于生長發(fā)育的薄弱時期,感染后細小的管腔易因炎癥分泌物,水腫和黏膜下充血致毛細支氣管腔狹窄,甚至堵塞引起肺氣腫,和肺不張出現(xiàn)通氣和換氣功能障礙,嚴重者發(fā)生呼吸衰竭,治療不及時危及生命。該病的發(fā)病機制是病原體侵入呼吸道后炎癥向下蔓延支氣管,毛細支氣管及肺泡,其氣道炎癥病變與哮喘患兒氣道炎癥的改變類似,即Th1/Th2亞群功能失調(diào),使T細胞和NK細胞活性受阻,對RSV的清除功能下降,B細胞合成IgG4,IgE增多,大量IgG4,IgE通過與呼吸道黏膜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結(jié)合,使其釋放組織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質(zhì),導致咳嗽呼吸困難和喘憋[2],因此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除對因治療,抗病毒感染,解痙,霧化等常規(guī)治療,對并發(fā)呼吸衰竭患兒給予吸氧,血管活性藥物等搶救治療外,可及時,恰當?shù)厥褂每剐越橘|(zhì)和細胞因子的藥物。
IVIG可直接抑制未成熟T細胞的成熟增殖,從而抑制了細胞因子,炎性介質(zhì)的分泌與產(chǎn)生,IVIG中大量IgG的Fc段可與吞噬細胞上的Fc段受體相結(jié)合,吞噬細胞不被激活,故使機體組織和細胞不受破壞[3]。對于重癥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及時使用IVIG可大大降低炎性介質(zhì)和細胞因子的生物活性,從而及時減輕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終末氣道黏膜充血,滲出,水腫,起到暢通氣道,改善通氣功能,達到緩解癥狀的目的,我們臨床療效觀察顯示,在治療組26例患兒經(jīng)及時應用IVIG治療臨床癥狀,體征很快得以改善,尤其幾例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兒改善更為明顯,在喘憋,氣促,發(fā)紺及肺部體征好轉(zhuǎn)及住院時間等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且治療過程中無一例患兒出現(xiàn)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臨床選用。
[1]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7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312.
[2]盧竸.毛細支氣管炎病因及臨床治療[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6,21(4):243-244.
[3]趙祥文.兒科急診醫(yī)學[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58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