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瑜,黃健
(廣東省中醫(yī)院珠海醫(yī)院耳鼻喉科,廣東 519000)
咽鼓管功能障礙屬中醫(yī)學“耳脹耳閉”范疇,以耳內堵塞脹悶感為主證,可分為咽鼓管阻塞和咽鼓管異常開放兩種類型。其中咽鼓管阻塞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的原因之一,如治療不當可引起中耳病變遷延不愈、中耳傳音結構受損,導致不可逆性聽力損害[1]。目前,該病并沒有明確的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故給臨床醫(yī)務工作者帶來一定的診斷困難及治療困難。近年來,筆者運用耳穴貼壓配合中藥治療咽鼓管功能障礙,現(xiàn)報道如下。
60例患者均為我院門診患者,診斷依據(jù)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耳脹耳閉診斷標準。并排除鼻咽癌、腺樣體明顯肥大堵塞鼻咽腔,及急性化膿性中耳炎疾病。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30例35耳,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8~75歲,平均年齡39歲。對照組30例38耳,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9~73歲,平均年齡41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接受中藥辨證治療。風邪侵襲,經氣痞塞型用銀翹散加減治療(連翹9 g,銀花9 g,苦桔梗6 g,薄荷6 g,竹葉4 g,生甘草5 g,荊芥穗5 g,淡豆豉5 g,牛蒡子9 g,蘆根9 g);邪毒滯留,氣血瘀阻型用通氣散加減治療(柴胡 30 g,香附 30 g,川芎 15 g)。每日 1劑,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耳穴貼壓。耳穴取腎、肝、脾、內耳,耳廓皮膚用 75%乙醇棉球消毒后,找準上述穴位,將磁珠對準固定,用手按壓并稍加用力按摩片刻,按摩時手法要適中,使患者感到脹、微痛、熱或微出汗為好。囑患者每日按壓耳穴6次,每次每穴18次。隔日1換,7 d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參考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耳脹耳閉療效標準。
治愈 耳內脹悶、閉塞感消失,鼓膜及聽力檢查正常。
好轉 耳內脹悶、閉塞感減輕,耳部體征改善。
未愈 臨床癥狀及體征無變化。
觀察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53.3%和90.0%,對照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分別為30.0%和76.7%,兩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O.01),說明耳穴貼壓配合中藥治療咽鼓管功能障礙的效果優(yōu)于單純中藥治療。詳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n)
咽鼓管主要功能為保持鼓膜內、外兩側氣壓平衡,故保持鼓膜兩側壓力相等有賴于良好的咽鼓管功能,當咽鼓管功能障礙(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ETD)時,如阻塞、閉鎖不全、異常開放等,均可能導致中耳的負壓[2]。持續(xù)的中耳負壓導致鼓膜正常輪廓與彈性消失及鼓膜與中耳傳聲功能障礙,引起中耳不張[3],又稱鼓膜膨脹不全。中耳不張作為ETD的后遺癥臨床較常見[4],但因其早期癥狀不明顯,聽力損害不重,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測聽與聲導抗可以了解聽力和鼓室壓力等耳功能情況,但對咽鼓管功能的評估沒有直接的價值[5]。
有學者近年利用纖維喉鏡或鼻竇內窺鏡行咽鼓管吹張和滴藥治療咽鼓管功能障礙[6]。其優(yōu)點是可在直視下操作,引入導管或吹張管。但經鼻腔操作患者難以長時間耐受,而且不能直接進入咽鼓管內,療效有限。另外,這些治療受環(huán)境、器械等條件限制,不利于推廣應用。王永光等[7]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咽鼓管導管治療咽鼓管功能障礙,治愈率可達70.8%。
減充血劑與抗過敏藥是臨床上常用的治療炎性咽鼓管功能障礙的藥,但其確切療效尚有爭議。理論上減充血劑和抗過敏藥可收縮血管,減輕過敏反應,促使黏膜腫脹消退,減輕咽鼓管阻塞。研究表明,減充血劑僅能改善咽鼓管在非生理高壓時的功能[8]。還有學者聯(lián)合應用抗組胺藥物治療花粉癥的咽鼓管功能障礙,發(fā)現(xiàn)與安慰劑相比,有一定的作用[9]。
中醫(yī)學認為“耳者宗脈之所聚”,精辟地論述了耳廓與全身各器官的密切聯(lián)系。它并不是單純的一個聽覺器官,而是一個小整體,與經絡、臟腑密切相關?,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耳廓上有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分布,脊神經頸2、3的分支枕小神經、耳大神經,三叉神經的分支耳顳神經以及迷走神經,交感神經纖維都分布在耳廓上,并互相交織成叢。尤其是在耳廓三角窩處分布尤為豐富,通過這些神經與機體各部發(fā)生聯(lián)系。利用各種方式刺激耳穴,通過神經體液途徑,改善機體各器官的功能狀態(tài),故可達到臨床治療作用[10-12]。磁石是一種特殊材料,貼壓于耳穴上,既可刺激耳穴,激發(fā)經氣,又可對穴位進行磁療,能增強經絡傳感,促進氣血流暢,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和血,通則不痛的目的。耳部疾病與腎、肝、脾等臟關系密切,而耳脹耳閉的主要病因病理在于肝氣不舒,或脾腎虛損而致氣血瘀阻、經脈痞塞。磁珠貼壓于腎、肝、脾及內耳穴,能達行氣活血,通竅開閉,調和臟腑陰陽之效,故對咽鼓管功能障礙取得良好療效。此方法簡單,易于操作,無年齡大小、孕期或哺乳期等條件限制,并且無任何毒副反應,值得臨床運用。
[1]張延平,王永光.咽鼓管功能障礙研究進展[J].山東醫(yī)大基礎醫(yī)學院學報,1999,(4):232-235.
[2]蔡紅武,尹時華.咽鼓管功能障礙與中耳不張[J].醫(yī)學綜述,2010,16(6):868-870.
[3]Seibert JW, Danner CJ.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nd the middle ear[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 2006,39(6):1221-1235.
[4]Sade J, Berco E. Atelectatsis and secretory otitis medial[J]. Ann Otol Rhinol Laryngol, 1976,85(2 Suppl 25Pt 2):66-72.
[5]周永,唐安洲,譚頌華,等.鼻咽癌放療后咽鼓管功能障礙的評估[J].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2004,10(6):356-360.
[6]顧以瑾,朱家珠,田熙,等.鼻內窺鏡引導下咽鼓管吹張注藥術[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4,29(2):118.
[7]王永光,欒信庸.咽鼓管導管治療分泌性中耳炎[J].中華耳鼻咽喉科雜志,1997,32(4):249.
[8]Jensen JH, Leth N. Topical application of discongestant in dysfunction of the eustachian tube: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Clin Otolaryngol, 1990,15(3):197.
[9]Stillwagon PK, Doyle WJ. Effect of an antihistamine/disconges- tant on nasal and eustachhn tube funcion following intranasal pollen challenge[J]. Ann Allergy, 1987,58(6):442.
[10]李道丕,李英.白芥子壓耳治療青少年近視 5O例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1999,15(9):27-28.
[11]Lin Yuan, Chen Xujun. Clinical Study on Functional Dyspepsia by Auricular Point Sticking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1,9(1):39-41.
[12]鄭芙蓉,明庭武.耳穴貼壓治療青少年假性近視100例[J].上海針灸雜志,2010,29(9):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