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文,郭 宏,程曉琳
《基礎護理學》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與研究1)
李青文,郭 宏,程曉琳
[目的]探討《基礎護理學》課程更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適合臨床需要的高級實用型護理人才,提高高職護生的綜合護理能力。[方法]采用隨機方法選擇2009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2個班作為實驗組,2個班為對照組。實驗組實施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結果]實驗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有利于提高高職護生的綜合護理能力。
基礎護理學;一體化教學改革;理論;實踐
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yǎng)工作的意見》精神,培養(yǎng)適合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的實用型技術人才,并針對當前我?!痘A護理學》教學內容多、課時少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改革方案。一體化教學是基于能力本位的、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1]。即教師講一個知識點,學生練習一個知識點;即先講授理論知識,再用理論指導實踐操作,學生隨即進行練習。這樣學生能很好地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既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又能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有效地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新時代實用型人才。
1.1 對象 隨機選擇2009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2個班作為實驗組,2個班為對照組。實驗組64人,對照組62人。
1.2 方法
1.2.1 授課方法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理論及實踐課程均由同一名教師授課,實驗組所有與實驗內容相關的課程全部在模擬病房授課,采用情景教學、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多媒體課件、實物演示等進行一體化教學。對照組則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即按教學計劃先上理論課、后上實驗課的“理論實踐分段式”教學方法進行授課。
1.2.2 教學質量控制 課程結束后,以理論考試與技能考試成績評價教學質量,理論考試由同一授課教師命題,題型遵循“全國護士執(zhí)照考試試題”形式。重點檢驗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然后統(tǒng)一監(jiān)考、統(tǒng)一評分標準、統(tǒng)一閱卷。技能考核標準則采用我院自行編制的《基礎護理學試驗指導》作為技能訓練與指導的配套教材,制定了按護理程序對服務對象進行護理的“綜合能力技能考核評分標準”,重點考查學生的動手和應變能力。選擇代表性和綜合性較強的5個實驗作為實踐考試內容,分別為鋪麻醉床、女病人導尿術、肌內注射法、靜脈輸液法、心肺復蘇術,每人考5次,取平均分作為實驗成績。技能考核監(jiān)考由其他教師擔任,做到教考分離。最后對兩組學生的理論成績、操作技能成績進行比較和統(tǒng)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學生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s) 分
表1 兩組學生理論及操作成績比較(±s) 分
組別 人數 理論成績 操作成績實驗組 64 88.32±7.82 92.46±3.87對照組 62 80.48±9.72 82.79±6.73 t值 2.814 8.743 P <0.01 <0.01
3.1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專業(yè)技能 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和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教學效率取決于吸引人的各種感官進行感知的程度[2]。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可以利用實驗室的試驗物品講解理論課中的實驗內容,不但教師講解起來比較省力,而且學生容易理解并掌握。例如,靜脈輸液法一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先在教室講授理論知識,再到模擬病房上實驗課,不但老師在理論課講解的時候難以描述排氣的方法和穿刺的手法,而且學生對課堂內容似懂非懂,并且理論課與實驗課之間有一定的時間間隔,等到上實踐課的時候學生已經把大部分理論知識忘記了,這就造成了教師必須在實踐課上重復部分理論知識,占用了學生的練習時間,使教學效率降低,授課效果較差。而一體化教學則是理論與實驗同時進行,教師在模擬病房直接進行排氣方法的演示及進針手法的示范,學生一看就懂,節(jié)省了描述解釋及重復講解理論的時間,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反復練習,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又會通過這種感官教學的方式使其記憶更牢固。
3.2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基礎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中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技能為主[3,4]。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理論—示教—練習—講評,老師示教,學生按步驟模仿,學生處于一種被動狀況,失去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造成了學生應用能力差的現象。而一體化教學
則是按照護理程序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的教學模式授課,是將課堂搬到了模擬病房,把學生置于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其中既有各種教學設施,又有與醫(yī)院相似的病房設置,教學資源豐富,隨時供學生現場提問、實際操作等,使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有機結合,并能盡早、盡快地轉化為實踐能力。同時在模擬病房上課,便于教師開展多種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法、病歷分析討論法、完成任務法、設疑設障礙法、分組自學討論法等,還可設計“標準化病人”創(chuàng)立情境,使學生進入護士角色,將問題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獨立思考,去動手操作,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3 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有利于護理職業(yè)本領的轉化 高級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既要面向醫(yī)院臨床護理崗位,又要面向社區(qū)護理崗位,《基礎護理學》的教學要從醫(yī)院拓寬到社區(qū)甚至家庭,服務對象既有病人,還有健康人;學生由被動參與實驗,到主動設計護理措施,有效地鍛煉了學生與服務對象間的理解、溝通、協調與發(fā)展能力,為適應臨床、社區(qū)護理需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張振東.醫(yī)學教師必讀[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47.
[2]陶麗云,李曉芳.《護理基本技術》理論與實訓一體化教學改革與研究[J].當代護士,2005,6:87-89.
[3]朱炎斐.在基礎護理實驗教學中加強學生護患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J].全科護理,2011,9(9C):2527-2528.
[4]張顯碧,左鳳林,鐘響玲.基礎護理教學中自主學習平臺的建設及應用實踐[J].全科護理,2011,9(9A):2334-2335.
Reform and research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grated teaching on“fundamental nursing”
Li Qingwen,Guo Hong,Cheng Xiaolin
(Nursing College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Liaoning 100034 China)
G642.0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2.32.048
1009-6493(2012)11B-3057-02
1)為2010年沈陽醫(yī)學院教學改革研究課題。
李青文單位:100034,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郭宏、程曉琳單位:100034,沈陽醫(yī)學院護理學院。
2012-03-31)
(本文編輯 范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