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leithian
你所不熟悉的海底隧道工程
撰文/leithian
海底隧道由幻想變?yōu)楝F(xiàn)實,經(jīng)歷了一個十分漫長的歲月。1751年人們第一次提出了海底隧道的設想——英法海底隧道。由于當時技術和資金上的困難,這個設想足足經(jīng)歷了200多年才變?yōu)楝F(xiàn)實。進入20世紀50年代后,海底隧道的工程才逐漸增多了起來。在日本、挪威和英國等國家,大量的海底隧道相繼建成。而1988年竣工的日本青函隧道和英法海底隧道,則被工程界譽為20世紀最宏偉的隧道建設壯舉。
日本青函隧道的建成,也讓世界各國修建海底隧道、橫斷海峽的熱情更加高漲。然而,無比復雜的工程設計規(guī)劃以及施工步驟,也讓海底隧道的規(guī)劃者們在熱情過后保持著謹慎清醒的頭腦,龐大的工程架構好比是一臺精密的儀器,任何地方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整個機器的報廢!
英法海底隧道中的歐洲之星列車
海底隧道的施工方法通常有鉆爆法、掘進機法、沉管法等。但無論采用哪一種方法,大量的前期勘察都是少不了的。
工程的前期勘察復雜而全面,需要調查、收集工程區(qū)域已有的地形、地質、水文、氣象、航運、水利、交通等多方面資料,還要查明隧道附近水域的水位、水面寬、水深、流量、流速、水質、含沙量等各種情況以及隧道通過地段的地形、地貌、巖層特性、侵蝕與沉積特征等。任何一項出現(xiàn)疏漏,都可能會對施工過程產(chǎn)生重大影響。周密的勘查工作,有助于工程師選定正確的施工方案,也會為施工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海底隧道作為一種隱蔽的工程,深埋于水下。在復雜的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環(huán)境下施工,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沒準兒出現(xiàn)什么意外情況隧道就會“受傷”。而且,海底隧道建成后,就得在水下一動不動地待到使用壽命結束,很難再換地方了。所以海底隧道的設計使用年限普遍要比地面結構的長,需要更高程度的耐久性。
勘察?很繁瑣很困難!
由于海底隧道的上部覆蓋著較深的水體,就需要在施工之前進行全面的勘察。然而深水海洋地質勘察要比地面地層的勘察難度大得多,勘察的投入也要大得多。同時,又不能保證100%的勘察準確性,漏勘與情況失真的風險都會存在,這也無疑加大了施工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一些山嶺隧道不會出現(xiàn)的安全事故。
鉆爆法
鉆爆法就是利用傳統(tǒng)爆破技術進行隧道開挖的施工方法,也是最早海底隧道施工的使用方法?;镜氖┕ろ樞蚓褪窍茹@好炮眼,再埋下炸藥,采取爆破的方法給隧道炸出一條“血路”,最后再挖出爆破的碎石,并不斷掘進,慢慢形成隧道的主體。簡單來說,就是炸了挖、挖了炸,最終挖通整條隧道。這種方法的適用范圍廣,可以適用于各種巖石地層的隧道施工。
英法海底隧道施工現(xiàn)場
施工人員在大型掘進機前合影
鉆爆法在國外水下隧道的應用比較多。20世紀40年代日本修建的關門海峽水下隧道,是世界上第一條采用鉆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之后,日本又修建了世界聞名的青函海底隧道,同樣是采用的鉆爆法施工。
鉆爆法的施工方式雖然一直沒有改變,但是從技術層面來講,則是在不斷進步的。最早的時候,人們都是用手把釬、錘擊鑿孔,用火雷管一個一個引爆炸藥包。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采用大機械車機械鉆孔和“毫秒爆破”、“預裂爆破”、“光面爆破”等各種眼花繚亂的爆破技術。比起以前耗費大量人力人工的挖鑿,現(xiàn)代的鉆爆技術已經(jīng)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和安全性,有效降低了事故發(fā)生的概率和人員的傷亡。盡管如此,鉆爆法仍然是所有海底隧道施工方法中危險系數(shù)最高的,畢竟它和爆炸聯(lián)系緊密。日本青函隧道因爆破事故死亡的人數(shù)高達34人,其危險程度可見一斑!
鉆爆法施工有一個好處,就是施工時,水面的船只可以自由航行、不受影響。在這幾種隧道施工方法之中,鉆爆法對自然環(huán)境以及工程周圍的生產(chǎn)、生活環(huán)境影響最小的。同時,由于隧道的埋置深度較大,采用鉆爆法施工的海底隧道能夠較好地抵御自然災害,即使在戰(zhàn)爭期間,隧道仍然具備很強的生命力,任地面炮火紛飛,我自巋然不動!
掘進機法
掘進機法也稱TBM(Tunnel Boring Machine)法,是利用隧道掘進機施工的方法。隧道掘進機是一種破壞巖石的大型工程器械,光看長相,就知道它是一部暴力無比的機器。它利用機械前部的鋒利刀具,對巖石進行擠壓、滾切等各種蹂躪,最后將巖石完全粉碎,并且利用輔助的運輸設備將巖石的碎渣運出洞外,然后繼續(xù)向前掘進,慢慢挖成整條隧道。
掘進機的暴力不僅僅體現(xiàn)在它對巖石的攻擊力上,它的施工速度也很快。相比常規(guī)鉆爆法,掘進機法的施工效率提高了3~10倍!英法海底隧道和日本青函海底隧道長度相似,但是英法海底隧道采取了掘進機法進行施工,只用了5年的時間就挖掘完成了,而采用鉆爆法施工的青函隧道,則足足用了20多年。不僅如此,因為掘進機強大的威力,除非遇到特殊情況,人們不再采用爆破的方法進行施工,所以也大大增加了施工的安全性。英法海底隧道的事故死亡人數(shù)僅為10人,相比青函隧道的34人,明顯地減少了。
當然,掘進機施工也會有各種不足。地質適應性較差是它最致命的弱點。當遇到斷層破碎帶、涌水、坍塌的情況時,掘進機就沒什么辦法了,這時候還要用常規(guī)的鉆爆法進行輔助脫困。
小貼士 : 鉆爆法VS掘進機法,誰優(yōu)誰劣?
由于掘進機體積龐大、運輸移動較為困難,施工準備和輔助配套系統(tǒng)較為復雜,所以不太適用于中短長度的隧道挖掘。國外的實踐表明,當隧道的長度和直徑比率達到600的時候,采用掘進機施工是比較經(jīng)濟的。當然對于跨海峽隧道來說,隧道長度倒不是問題了。我國一般也認為,長度小于10千米的隧道,掘進機法難以發(fā)揮其優(yōu)越性,而鉆爆法則有相對的經(jīng)濟優(yōu)勢;對于10~20千米的隧道,可以對鉆爆法方案和掘進機法方案進行比較,選擇較為適宜的方法;而超過20千米的隧道,則優(yōu)先采用掘進機法施工,只有掘進機法不適宜的時候才考慮采用鉆爆法。
沉管法
沉管法是將若干個預制管段分別運至海面或者江面施工現(xiàn)場,并一節(jié)一節(jié)地沉放安裝到已經(jīng)疏浚好的水底基槽內。但是沉管法的悲劇之處在于需要施工人員潛水作業(yè),施工水深一般不能超過30米,無論從海底隧道的結構設計還是施工技術上來講,沉管法修建海底隧道均存在較大的難度,不宜作為海底隧道的首選方案。
延誤工期,誰是罪魁禍首?
由于隧道上方無限體積的水體,海底隧道的最大風險是突然坍塌或者涌水。在施工過程中,是最容易引起這兩種事故的。因為達到較高精度的勘察較為困難,所以即使非常周密的施工計劃,這兩種事故也存在發(fā)生的可能性,這也成為了海底隧道工程中拖延工期的主要問題。像日本青函隧道,從開工到竣工足足用了20多年,不斷發(fā)生的坍塌和涌水事故就是使工期如此漫長的罪魁禍首。
海底隧道工期長的另一個原因是高難度的施工和方式的局限性。在陸地隧道施工時,可以沿路布設施工豎井。施工豎井的布設,讓隧道可以在不同段同時施工、縮短工期。而沿海底隧道施工線路布置施工豎井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施工時,就需要在一個施工口向前挖掘相當長的距離。這種施工的方式工期很長、投資很高,同時也對工期時的后勤運輸與通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底隧道一般都比較長,瓊州海峽的水面寬度超過了20千米,臺灣海峽的水面寬度更是超過了120千米。隧道的防災救援、交通監(jiān)控以及反恐等都需要有周密的設計與技術保障措施,尤其火災和地震,對隧道的安全威脅很大,需要重點防范。
火災
海底隧道里發(fā)生火災,用“災”這個字的結構形容再恰當不過了。狹窄的隧道里發(fā)生火災后,會充滿了煙霧、難以擴散,隧道內能見度大大降低,車輛很容易堵塞。而且緩慢的散熱也會使隧道里溫度變高,容易使隧道承重的混凝土發(fā)生崩落,繼而可能使隧道發(fā)生局部坍塌!作為同時承擔著水壓的海底隧道來說,坍塌是絕對不能接受的。“穴中有火”,絕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對于火災的應對,最好的方法當然是防患于未然。海底隧道的設計者們,早就考慮到了這一點。在施工時,工人們就會選擇不燃、耐高溫的建筑材料;電氣設備中的電線、電纜等,也會采用特殊的阻燃耐火材料。除此之外,在隧道臨近完工之時,還會在隧道里表面涂刷防火涂料,在隧道的重要地段安裝防火板等防火隔熱層。以上措施,使隧道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火災的發(fā)生。
當然,一切的防范,也架不住意外的降臨,隧道火災有很多種發(fā)生的情況。隧道內通過的車輛繁多而復雜,車載的貨物也會多種多樣,一些載有易燃易爆貨物的大型車輛在隧道內行駛,就好比一顆活動的定時炸彈一樣,萬一出現(xiàn)交通事故,就極易發(fā)生火災,這種情況是難以防范的。但是,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應對突發(fā)的火災事件,海底隧道也有相應的措施。在隧道運營之時,也同時會在隧道各處設置消防系統(tǒng),比如自動噴淋滅火系統(tǒng)、隧道專用泡沫噴霧滅火系統(tǒng)、火災探測報警系統(tǒng)等。這些系統(tǒng),能夠最快地對火災的發(fā)生做出反應,將火災消滅在萌芽之中。
地震
如果說火災是人為因素中對海底隧道最有威脅的災害,那么地震就是天災中威脅海底隧道的禍首了。地震會使巖層發(fā)生變形、斷裂、錯位,一旦發(fā)生在海底隧道附近,那么海底隧道就會處于非常危險的情況之下。如果海底隧道隨著巖石一起錯動、斷裂,那么就會在頃刻之間遭受滅頂之災,巨額的投資也會被海水瞬間吞沒。相比火災,地震的發(fā)生更加不可預見,如果像2010年智利8.8級的地震或者2011年日本大地震那樣規(guī)模的地震正好發(fā)生在一條海底隧道的附近,可能誰也不能保證海底隧道能否幸存了。
所以,海底隧道的選址必須非常謹慎,不能盲目投資、盲目建設。相對穩(wěn)定的地質環(huán)境,是海底隧道選址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一條海底隧道的沿途有地震能造成很大破壞的巖層,那么寧可改變線路、多繞點遠或者往更深處挖掘,也不會強行通過這些地段。
當然,海底隧道也有著比陸地隧道更加優(yōu)越的抗震性。隧道的各個銜接處,都會有柔軟的“抗震縫”,使隧道“柔韌”起來,在地震發(fā)生時可以最大程度保護隧道不受傷害。地震發(fā)生后,工作人員也會立刻勘察整個隧道,對于一些發(fā)生崩壞或者日后有可能發(fā)生危險的地段,會立刻采取拆除、重砌的方式維修,絕對不能姑息問題的存在。對地震災害的處理,要細致再細致,謹慎再謹慎,否則會“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除去這些大的災害,海底隧道所處的嚴峻海洋環(huán)境也使隧道結構長期面臨著含鹽水質、水中生物、高水壓等因素的持續(xù)作用,因物理、化學因素而產(chǎn)生的各種損傷也影響著海底隧道的耐久性。因此,在海底隧道投入運營后,加強養(yǎng)護與維修、通風等日常管理,對海底隧道安全以及正常運營至關重要。
日常維護之機電維護組
由于海底隧道環(huán)境惡劣,各種機電設施需要進行經(jīng)常性的維護,隧道內的各種突發(fā)事件也會造成隧道內設備的損壞,需要及時修復。機電設施的日常維護措施瑣碎而又重要,包括日常清潔、例行監(jiān)測、設備維修、突發(fā)事件處理等。這些維護措施可以大大減少機電設施的故障率,節(jié)省系統(tǒng)維修成本,同時提高機電設施的耐久性與使用壽命。
日常維護之監(jiān)控組
監(jiān)控組主要負責監(jiān)控隧道的運行,對耐久性檢測系統(tǒng)、通風系統(tǒng)、無線電接收系統(tǒng)、照明系統(tǒng)、交通信號系統(tǒng)、誘導系統(tǒng)以及緊急避難設施等進行24小時的監(jiān)控。監(jiān)控組的存在使隧道內突發(fā)事件的概率大大降低,并且也大大提高了隧道內突發(fā)事件的應對速度。
日常維護之安保消防組
安保消防組負責隧道內的消防安全以及緊急救援工作,其重點是預防事故的發(fā)生以及處理潛在的安全隱患,確保隧道安全運營。
隨著世界各國經(jīng)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文化品位的不斷提升,現(xiàn)在人們對隧道的要求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交通的功能了,人們對隧道通行環(huán)境——隧道景觀要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以人為中心、將環(huán)境景觀與現(xiàn)有工程技術相結合,已經(jīng)成為了隧道工程建設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早期的隧道景觀主要表現(xiàn)在洞口環(huán)境以及一些小的裝飾處理上。隨著人們對環(huán)境、生態(tài)、行駛安全舒適性以及隧道所在城市形象的重視,隧道景觀建設內容已經(jīng)擴展到隧道工程的方方面面,包括隧道內外景觀、綠化生態(tài)的恢復、附屬建筑物的建筑景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