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孟崗
沖浪,從夏威夷沖到世界
撰文/孟崗
相對于海水浴和日光浴等海灘休閑活動,沖浪是一種更加激情的海灘運動。20世紀,沖浪運動從夏威夷傳播到加利福尼亞,是海灘文化史的大事件。正是在美國加州海灘上,沖浪從一種異國情調(diào)的海灘運動轉(zhuǎn)化為內(nèi)涵豐富的“文化綜合體”,尤其是在20世紀60年代,經(jīng)過美國青年的“闡釋”和改造,沖浪運動和青年反文化運動的結(jié)合誕生了“沖浪反文化”的浪潮,沖浪作為一種時尚的文化元素滲透至音樂和電影領(lǐng)域,并隨著沖浪音樂和沖浪電影傳播至世界各地,最終成為一種影響全球的流行文化。
在20世紀之前,西方人對于沖浪的理解比較淺薄,僅僅將其視為一種“野蠻人”的游戲。1778年,英國航海家詹姆士·庫克船長在他的航海日記中記錄了夏威夷人沖浪的情形。當看到土著民在大海中展示的“困難而危險的技藝”時,他感到非常震驚。到了1866年,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對夏威夷人沖浪也有著同樣的感受:“這些異教徒都拿著一塊短木板劃水到離岸三四百碼遠的海水里,然后面朝海岸,等待大浪到來。在適當?shù)臅r候,他會駕駛沖浪板沖上浪頭,而他卻能安然站立在板子上,他會像炮彈一樣飛馳而來!這種令人毛骨驚然的速度,連那飛速疾駛的火車都難以比擬?!?820年,西方傳教士開始來到夏威夷進行宗教傳播。在西方牧師們看來,土著人整天無所事事就等著去海灘沖浪,因而將沖浪視為一種令人墮落的娛樂。在傳教士的影響下,夏威夷的沖浪文化受到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壓抑。直到隨著1898年夏威夷與美國的合并,夏威夷沖浪運動才迎來了轉(zhuǎn)機。在此之前,西方人雖然認為沖浪很刺激,但極少有人想著嘗試像夏威夷人一樣沖浪(馬克·吐溫曾經(jīng)嘗試過沖浪,但試過之后他認為,沖浪是只有土著人才能掌握的一門技藝)。1898年之后,前來夏威夷定居的白人的后代跟土著人一樣,從小接觸大海和沖浪,從土著人那里學會了此前認為白種人永遠無法掌握的沖浪技巧。白人的參與改變了夏威夷的沖浪文化,從此之后,夏威夷沖浪的人數(shù)開始增加,近乎中斷的夏威夷沖浪恢復了往日生機。到了1908年,一些美國商人成立了沖浪俱樂部來推廣沖浪運動進而發(fā)展當?shù)芈糜萎a(chǎn)業(yè)。1911年,夏威夷沖浪人數(shù)發(fā)展到幾百人,而到了1920年,規(guī)模已經(jīng)擴大到了幾千人。也就是在這個階段,夏威夷沖浪文化開始從向美國擴散。
沖浪:
沖浪是以海浪為動力,利用自身的高超技巧和平衡能力,搏擊海浪的一項極限運動。沖浪是一項勇敢者的運動,非常緊張刺激,沖浪手需要有較強的把握準確時機、保持身體平衡的能力,同時也要求有很靈敏的反應。沖浪對海灘的自然條件有較高的要求,需要在有風浪的海濱進行,海浪的高度要在1米左右,最低不少于30厘米。
適宜沖浪的海浪和海灘
沖浪文化從夏威夷到美國傳播的歷史進程中,有三個歷史人物分別起到了不同的重要作用。他們分別是喬治·弗雷斯、杜克·卡哈納莫庫和湯姆·布萊克。
喬治·弗雷斯是出生在夏威夷的混血兒,他被稱為“加州沖浪第一人”。1907年,著名小說家杰克·倫敦和妻子游歷夏威夷,在威基基海灘上結(jié)識了當時年僅23歲的弗雷斯。倫敦對沖浪很感興趣,之后依據(jù)自己的觀察,寫下了《皇家運動:威基基沖浪》。在這篇作品中,他向讀者極度夸贊了弗雷斯的高超沖浪技藝:“我看到他站立在沖浪板上,泰然自若,他簡直是一個被太陽曬成古銅色的年輕的神?!庇捎诮芸恕惗氐拿麣夂陀绊懥?,弗雷斯被美國商人亨利·亨廷頓看中,當年就被亨廷頓帶到美國加州。亨廷頓當時要在加州發(fā)展海濱度假地,同時斥巨資修建鐵路來方便游客前來度假,他想利用弗雷斯來增加海灘對于公眾的吸引力。在加州海灘,弗雷斯當時的任務(wù)是做救生員和游泳教員,同時進行水上表演。結(jié)果證明亨廷頓的計劃是成功的,弗雷斯的沖浪表演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他的沖浪表演所到之處,大量游客追隨觀看。弗雷斯的沖浪表演給亨廷頓的海濱度假地做了很好的廣告宣傳。當時的報紙為了吸引讀者也會將弗雷斯的沖浪表演作為賣點來跟蹤報道。
《舊金山的清晨》,畫中的加州海灘平整、海浪整齊。
在弗雷斯之后,美國加州海灘迎來了另外一位夏威夷人——杜克·卡哈納莫庫。杜克被公認為“現(xiàn)代沖浪之父”。作為土生土長的夏威夷沖浪手,杜克在1912年代表美國參加了斯德哥爾摩奧運會,刷新一百米游泳項目世界紀錄獲得金牌。之后,他便以“沖浪大使”的角色周游世界,向人們展示夏威夷沖浪絕技,將沖浪運動推廣到世界各地。當時的新聞界非常喜歡報道杜克,無論他走到哪里,記者都會跟隨報道。杜克每到一處,便會將這種沖浪運動傳播開來。人們在欣賞過杜克的沖浪表演之后,便開始去嘗試學習沖浪。同年,杜克移居到美國加州。在加州,杜克參演了幾部好萊塢電影,并借助電影這種現(xiàn)代媒介,向世界以影像的方式推廣沖浪運動。1914年,杜克前往澳大利亞,在悉尼海灘上給澳洲觀眾進行沖浪表演。杜克的沖浪表演也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沖浪運動的起源。如今,沖浪已經(jīng)成為澳大利亞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澳大利亞人對杜克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當年使用過的沖浪板依然被收藏在悉尼沖浪俱樂部中,人們甚至為他做了一尊塑像立在悉尼海灘上。
作為沖浪偶像的布萊克在整個沖浪運動中的作用相當于喬丹在NBA的作用。作為一個美國白人,布萊克并非從小接觸沖浪,而是通過觀看了由杜克參演的沖浪電影之后才迷戀上了沖浪運動。他先去夏威夷學習和體驗正宗的沖浪文化,然后回到加州向美國人宣傳和推廣夏威夷沖浪文化。
布萊克對沖浪文化的貢獻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對沖浪板進行了很多影響至今的技術(shù)革新。他用比較輕的材料制作了新式的中空沖浪板(夏威夷傳統(tǒng)的木制沖浪板體量笨重),并且給沖浪板加上尾鰭,這種沖浪板相比傳統(tǒng)的沖浪板更輕便,更容易掌控,也更容易做轉(zhuǎn)身破浪動作。新式?jīng)_浪板為沖浪運動的普及掃清了技術(shù)上的障礙,同時,新式?jīng)_浪板可以大批量工業(yè)生產(chǎn),價格相對傳統(tǒng)手工沖浪板較為低廉,因而有助于沖浪運動的普及。
其次,布萊克擅長通過寫作和圖像的方式來傳播沖浪文化。1935年,他出版了著作《夏威夷沖浪板》,書中介紹夏威夷沖浪史,向美國大眾推廣沖浪文化。同年,他還在《國家地理雜志》上發(fā)表了多幅他拍攝的沖浪照片,附帶著他寫的文章。其中有一張很著名的圖片上,布萊克面帶微笑,赤裸上身,身邊擺放著6塊由他制作的沖浪板。這些沖浪板長短不一,有些沖浪板竟然有他兩倍高。通過圖像,布萊克還向人們展示了夏威夷風情。
另外,布萊克把沖浪從一種運動提升到一種生活方式。布萊克長相英俊,具有偶像氣質(zhì),其瀟灑自在的風格引發(fā)了美國年輕人的追隨和效仿。
20世紀60年代,沖浪運動加入了西方青年的反文化潮流,形成一種追求精神解放的“心靈沖浪”運動,借助沖浪電影、沖浪音樂、沖浪雜志等文化載體,在當時的西方社會引起了很大反響。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沖浪成為一種流行的青年亞文化,從加利福尼亞擴散到世界各地。
在20世紀60年代,沖浪手的服裝、發(fā)型、運動理念和生活方式與當時的主流文化格格不入。沖浪所追求的不是用人體的生理極限去破記錄和獲得獎牌,而是完全屬于個人身心的成就感、刺激感和滿足感,實際上它追求的主要是一種心理的極限,一種超越自己的感覺。沖浪運動不經(jīng)意間契合了反文化的時代精神,由此成為青年叛逆文化在運動方面的物化與延伸,成為體現(xiàn)青年生命價值觀的表意性符號。正如有些美國學者所認為的,20世紀60年代的反文化運動的其他方面(如吸毒、嬉皮文化)都已經(jīng)逐漸被新的文化時尚所淘汰,但唯獨沖浪元素一直被保留在流行文化的圖譜中。進入21世紀,沖浪更是被人們賦予了新的意涵,與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主義等新的文化思潮結(jié)合,成為一種具有生態(tài)和環(huán)境意識的運動和生活方式。
上圖:雕塑:《沖浪》,西班牙。
下圖:沖浪是勇者的運動
在中國:
由于受到自然環(huán)境的限制(我國沿海適合海上沖浪的海灘極少),很少有人接觸過真正的沖浪運動,但近年來很多城市青年熱衷的滑板運動,其起源也是60年代加州的沖浪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