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蘇 胡榮蘭/文
您吃對“順序”了嗎
江 蘇 胡榮蘭/文
請問您一個問題:您進餐的時候,是采取什么樣的“順序”?吃飯吃菜、再喝湯順喉?飯后來點甜點,最后,再吃水果?
在東方社會,這是人們傳統(tǒng)的進餐習慣,過去也沒人質(zhì)疑它有什么不對。但隨著腸胃疾病的與日俱增,近幾年來一些健康專家開始探究其中潛藏的一些問題,才赫然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人都“吃錯了順序”。
各類食物中,水果的主要成分是果糖,無需透過口及胃來消化,而是直接進入小腸就被吸收。米飯等淀粉類食物以及含蛋白質(zhì)成分的食物,則需要在胃里停留一兩個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跟消化液胃酸產(chǎn)生化學作用,等完全分解之后,才會被小腸所吸收。
如果您進餐時先吃飯菜、再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質(zhì)會阻塞著消化快的水果;所有的食物一起攪和在胃里,水果在體內(nèi)36益,容易腐爛產(chǎn)生毒素,這就是身體病痛的原因之一。
至于飯后吃甜點,最大害處是會中斷、阻礙體內(nèi)的消化過程,胃內(nèi)食物容易腐爛,被細菌分解成酒精及醋一類的東西,產(chǎn)生胃氣、形成腸胃疾病。
飯后喝湯的最大問題,則在于沖淡食物消化所需要的胃酸,所以,吃飯時最忌一邊吃飯、一邊喝湯,或是以湯泡飯 (食物不容易充分咀嚼即吞咽下去),或是吃過飯后,再來一大碗湯,這都容易阻礙正常消化。
那么,湯該在什么時候喝呢?西餐的湯總是第一個上場,并且量不太多,一小碗而已。其實這才合乎養(yǎng)生原則。因為適量的湯即可在餐前用來暖胃,又可讓餓壞了的肚子不致于一下子狼吞虎咽而吃得太多、吃得太急。
另外,平日固然應該多喝水,但涉及進食這件事,喝水(包括湯、酒、茶等流質(zhì)液體)也有禁忌:吃飯前15 min,最好不要喝。
吃水果餐,需在餐后30 min后才吃。
這個禁忌,其中的道理也是一樣:流質(zhì)會沖淡胃液,影響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