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 西 王迎全/文
簡述涼菜的烹制及其切配與拼裝技法(四)
陜 西 王迎全/文
大部分涼菜在制作過程中,是將原料烹制后再進行刀工處理,然后拼配裝盤。烹制方法決定涼菜的特殊風(fēng)味。刀工處理和拼裝決定涼菜的形態(tài)美,其中刀工是決定冷盤菜品形態(tài)美不美的一個關(guān)鍵。切不出好的形狀,就拼配或拼裝不出最佳的菜貌。因此要重視切配與拼裝技術(shù)或者說是刀法的要求,將所改刀成形的原料一定要達到大小長短要相等,粗細厚薄要均勻。
常用于切冷葷、素的基本刀法與切熱菜生料的刀法大致相同。但冷葷大都是熟料,其性質(zhì)不同于生料,所以切冷葷在落刀的輕重緩急和行刀的速度等方面,與切生料有不同之處。
現(xiàn)將切冷葷、素料的常用刀法敘述如下:
1.鋸切:鋸切是切熟料最常用的刀法之一。鋸切熟料落刀要輕而緩,行刀速度慢。因為熟料的組織松散,用力大會使其震碎結(jié)構(gòu),切不出預(yù)期的形狀。如切臘肉或醬肉,要先在肥膘肉上用鋸切,切進瘦肉時再改用直刀法切。如仍用鋸切法,肉面易起毛糙并散碎,影響美觀。
2.滾刀切:滾刀切在切熟料中用處較少,主要用于切蔬菜原料。涼菜中的滾刀切大都經(jīng)過腌漬、拌鹵后就進行裝盤,所以要切得薄扁均勻,不能像切熱菜生料那樣切的厚實。冷菜中的滾刀塊形狀,主要是呈“剪刀”形,其形和半片小剪刀頭一樣,一邊很薄、另一邊稍厚一些,如“拌萵筍”就用這樣的塊形。
3.批拍斬:通常是指帶骨的熟料,適宜于拍、批、斬連續(xù)使用的混合刀法。如斬白雞胸前肉厚的部位,先在肉上鋸批到胸骨時,再將刀豎直,用左手握拳,在刀背上一拍,斬斷胸骨。如骨厚,仍有末斷之處,再對準(zhǔn)末斷處斬一刀,使其斬斷。
總之,要根據(jù)熟料和素料的性質(zhì),靈活運用不同的刀法,改刀出合乎拼裝時規(guī)格的塊、片、條、丁、絲、粒等,為涼盤造型創(chuàng)造條件。
涼菜的拼裝配色都要協(xié)調(diào)相應(yīng)。原料切得整齊美觀,但在拼裝時不注意拼配形式,諧調(diào)色彩,仍不能顯示出拼盤菜品形式美的特色。所以必須掌握怎樣拼配的方法,才能達到色彩鮮艷、形態(tài)完美,菜與菜之間、主料與配料之間、菜與器皿(盤、碟等)之間的色彩要和諧明快,達到賞心悅目,給人以藝術(shù)美感。
一般涼菜拼裝的種類有:單盤、雙拼盤、三拼盤、什錦拼盤、花色冷盤等5種。
(1)單盤:僅用一種冷葷菜或涼素菜盛裝一盤,這是最普通的裝盤技法,其形式頗多,有兩頭低、中間高的橋形,也有饅頭形、蟲鳥形、寶塔形、菊花形以及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2)雙拼盤:用兩種涼菜拼裝擺成一盤,在色澤、形狀上要搭配協(xié)調(diào),互相襯托。
(3)三拼盤:是三種不同的涼菜拼擺裝成一盤,三拼盤拼配的形式較多,對技術(shù)的要求也比雙拼更高一等。
(4)什錦拼盤:用十種左右不同色彩的冷葷、素熟料拼擺裝成一盤,要達到造型美觀、五光十色、色彩絢麗。
(5)花色冷盤:用各種不同色彩的冷葷、素熟料拼裝成花卉、魚、蟲、鳥、獸等象形圖案的冷盤菜,稱之為花色冷盤。制作這種冷盤的技術(shù)性和藝術(shù)性都很高,刀工和配色都要事先精心設(shè)計,拼配裝飾成的形象、色彩要生動、健康。
從形式上來分,有不拘形式的裝盤,排疊整齊的拼裝,講究構(gòu)圖的拼裝和點綴襯托的拼裝4種類型。
(1)不拘形式的裝盤:是將食物原料隨便的裝入盤中,但裝疊時也要注意堆放均勻,大小薄厚要一致。
(2)排疊整齊的拼裝:是將食物原料整齊地拼裝盤中,如白雞、鹵肚的拼裝,先將白雞、鹵肚斬塊后,整齊地鏟在刀面上再拼裝入盤,這種拼裝要線條清晰、形態(tài)整齊、排疊均勻。
(3)講究構(gòu)圖的拼裝:是將冷葷、素熟料拼配制成各種藝術(shù)圖案和物體的裝盤。這樣拼裝成的冷盤,就是上述的“花色冷盤”。
(4)點綴襯托的拼裝:是在盤邊或菜品上酌放上一些豆苗、香菜等作裝飾物。如在白雞旁邊撮些香菜,在皮蛋上面放少許肉松,使菜肴增加色彩,但點綴品一定要放得適當(dāng),不可喧賓奪主。
涼菜拼裝的形式及其方法,要根據(jù)原料的原有形態(tài),以及經(jīng)過刀工處理后的塊、片、條、段、丁、絲、粒等不同形狀來選擇。要按現(xiàn)成物料情況采取不同方法,拼裝成與其品質(zhì)、色、形等相適應(yīng)的冷盤。如果事先決定拼裝某一內(nèi)容和形式的冷盤,那就要預(yù)先選料,并設(shè)計刀工與之配合。下面就一般拼裝的工序和技法,作簡單說明。
1.涼菜拼裝通常一般可分為墊底、蓋邊和拼裝刀面3道工序:
(1)墊底:是把不適于作蓋邊和拼裝刀面的塊、段及質(zhì)量較次的碎料墊在盤子中央或底部,稱之為墊底。
(2)蓋邊:用切得比較整齊的食料把墊底的四邊或外圓邊蓋住,叫做蓋邊。
(3)拼裝刀面:是把質(zhì)量最好,切得最整齊,拼排列均勻美觀的食料,鏟在刀面上,托放或拼擺在盤中墊底的面上稱拼裝刀面。
例如用白雞拼裝冷盤,則雞脯、雞大腿肉適用于拼裝刀面的食材,雞小腿可用做蓋邊,雞翅尖、雞脖子等,則用于墊底。
2.涼菜拼裝的方法有以下排、堆、疊、圍、擺、覆等6種:
(1)排:將拼裝食料用排成行地排在盤中叫排。用做排的食料形狀,大都是比較厚的方塊或腰圓塊。各種食料又有不同的排法,如“火腿”疊排成鋸齒形,逐層拼排迭上去,可以排出好多花樣。如“油爆蝦”或“鹽水蝦”,宜剝?nèi)ヮ^殼,兩只一顛倒,拼擺成橢圓形再排。
(2)堆:是把拼裝食料堆放在盤中叫堆。堆多用于單盤,如冷葷菜中的“鹵肫肝”、“糖醋排骨”、“叉燒雞鴨翅膀”、“油爆蝦”等菜肴;涼素菜中的“鹵面筋”、“辣白菜”等菜品。堆也可配色堆成一定的花紋,如堆成塔形等。
(3)疊:是把切好的食料,一片一片地疊拼起,一般疊拼成梯形。疊拼可與刀工結(jié)合起來,隨切隨疊拼,切一片疊拼一片,疊拼好后鏟在刀面上,再蓋到已經(jīng)墊底、蓋邊的盤中。如火腿片、豬舌、牛肉、蛋卷等,都可作疊拼的食料。
(4)圍:將切好的食料,拼排成環(huán)形,層層圍繞叫圍。用圍的技法可把冷盤拼制成很多花樣和圖案,有的在拼排好主料的四周,圍上一圈配料來襯托主料,叫做圍邊。有的將主料層層圍成花果,中間配一點配料點綴成花心,叫做排圍。如將皮蛋切成瓜瓣形,在盤中拼圍成一朵菊花,中間撮一些肉松或番茄末作為花心。
(5)擺:就是運用各式各樣的刀法,采用不同形狀和不同色彩的冷葷、素食料,拼擺成各種物形或圖案,稱之為擺。這種拼裝法比較復(fù)雜,不僅要擺得生動活潑、形象逼真富有藝術(shù)性,而且還要有熟練的美工技術(shù)。
(6)覆:是將拼裝食料預(yù)先拼排在碗中或刀面上,再翻扣入盤中或菜面上,叫做覆。如“白雞”、“鹵雞”在斬成塊后,先正面朝下拼排扣在碗內(nèi),加上鹵汁,食用時再翻扣入盤中;又如“肚絲拌芹菜”是將肚子切成絲后,鏟在刀面上然后覆蓋在芹菜上面。
綜上簡述,是涼菜的烹制、切配與拼裝的最基本程序與技術(shù)要領(lǐng)。因此,我們一定要重視涼菜菜肴在中國烹調(diào)技術(shù)及其筵席上的重要性,克服一塊原料一把刀,主、配、調(diào)料隨便拌,一只盤子一把抓的想法和做法。要因地、因時、因人、因食料制宜,加強學(xué)習(xí)涼菜的制作和拼裝技術(shù),特別是拼裝技術(shù),除了要具備熟練的刀工技術(shù)以外,還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工技術(shù)和藝術(shù)素養(yǎng),才能嫻熟地掌握其要領(lǐng),從而把我國的涼菜菜肴做得更加豐富多彩、形態(tài)美觀,味美適口、富含營養(yǎng)。 (連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