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新安,易書華(江蘇省太倉市港區(qū)醫(yī)院:.檢驗科;.婦產科 5434)
多胺法檢測細菌性陰道病及常規(guī)檢測結果分析
趙新安1,易書華2(江蘇省太倉市港區(qū)醫(yī)院:1.檢驗科;2.婦產科 215434)
目的探討多胺法檢測細菌性陰道病(BV)及常規(guī)檢測結果分析。方法2011年1~5月來太倉市港區(qū)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育齡婦女748例,標本采用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試劑盒(多胺法)液進行BV檢測,并對BV陽性和陰性者進行滴蟲、真菌檢測對比。結果 婦產科就診的育齡婦女748例,BV陽性率25.66%,滴蟲陽性率3.34%,真菌陽性率5.08%。結論 BV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陰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對育齡婦女進行BV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
細菌性陰道?。?陰道分泌物; 真菌; 滴蟲
細菌性陰道病(BV)是育齡婦女最常見的陰道感染性疾病之一[1]。近年來由于多種感染因素的逐漸增多,其發(fā)病率也逐漸升高。陰道病影響廣大婦女嚴重影響正常工作、學習和生活,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2]。但是基層醫(yī)院婦產科陰道分泌物檢測一般只是把清潔度、真菌、滴蟲作為常規(guī)檢查,而忽視了BV[3]。所以BV也應該作為婦產科一項常規(guī)檢驗結果進行分析,以便對細菌性陰道病的預防與治療提供參考。
1.1 標本來源2011年1~5月來太倉市港區(qū)醫(yī)院婦產科就診的育齡婦女748例,檢測者均為24h內無性生活,無盆浴或陰道沖洗,無陰道外用藥和非月經史。婦產醫(yī)生用無菌棉簽采集陰道后穹窿或陰道深部分泌物,棉簽在取材部位旋轉并停留20s以上使標本量充足,采集后放到2支無菌試管里要盡快送送檢驗科檢測,否則會影響檢測結果。
1.2 儀器與試劑 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試劑盒(多胺法)由珠海市麗拓發(fā)展有限公司提供,醫(yī)用生理鹽水,顯微鏡。
1.3 檢測方法 將一只采集好標本的拭子洗入檢測管中,再滴加2滴顯色液,蓋上管蓋,搖勻液體,靜置10min觀察檢測管中液體的顏色變化。顯微鏡檢查將另一只采集好標本的拭子加幾滴生理鹽水在清潔無菌玻片上涂片鏡檢,在低倍鏡下檢測滴蟲,高倍鏡下檢測真菌。
1.4 結果判斷 檢測管中液體的顏色顯藍色為陽性;檢測管中液體的顏色顯黃色或黃綠色為陰性。低倍鏡下檢測到滴蟲為滴蟲陽性,高倍鏡下檢測到真菌為真菌陽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Excel2003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算資料用百分率表達。
婦產科就診的育齡婦女748例中,BV陽性率25.66%,滴蟲陽性率3.34%,真菌陽性率5.08%。結果見表1。
表1748例育齡婦女陰道分泌物標本檢測結果
育齡婦女的生殖道由于內源性和外源性的影響,會引發(fā)陰道的感染。陰道的感染有真菌性陰道炎、滴蟲性陰道炎、細菌性陰道炎。真菌性陰道炎主要感染育齡期婦女,雖然最近幾年有感染率所上升,但是遠低于BV感染。滴蟲性陰道炎是由性陰道毛滴蟲引起的,屬于性傳播感染,避免無保護性生活是預防感染好辦法,所以也遠低于BV感染[4]。
BV是婦產科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而且常易復發(fā)。從表1的檢測結果可以看出BV患者數(shù)遠高于陰道滴蟲、真菌的感染。BV引起的直接危害是患者感覺不適,但若不及時和正確治療,將增加并發(fā)癥出現(xiàn)的可能。傳統(tǒng)的診斷以涂片鏡檢中檢測到線索細胞、革蘭染色法等作為診斷細菌性陰道病重要指標[5];但是涂片檢測線索細胞取材要求比較高,如果涂片中不含有陰道壁上皮細胞,就無法看到線索細胞[6]。因此細菌性陰道病檢測試劑盒更適于基層醫(yī)院用作婦女細菌性陰道病的診斷。對育齡婦女要進行BV的早期診斷及對BV進行早期治療,預防和降低婦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更好地保障了婦女的生活質量,提高了生育質量水平。
[1] 漆明.宮頸液基細胞制片鏡檢線索細胞在細菌性陰道病診斷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9):987-988.
[2] 陳于思.720例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1,40(36):3719-3720.
[3] 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M].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24.
[4] 劉朝暉,廖秦平.中國婦科生殖道感染診治策略[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1-35.
[5] 樊笑霞,吳飛,仲人前.細菌性陰道病的兩種快速檢測方法比較 [J].臨床檢驗雜志,2009,27(5):383.
[6] 杜麗新,李鳳蓮,李書清,等.細菌性陰道病的實驗室檢測方法比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1,8(15):1873-1874.
10.3969/j.issn.1672-9455.2012.18.059
B
1672-9455(2012)18-2359-02
2012-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