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玉寶 趙軍
“生產在前頭,出班在后頭”
——記感動中國的礦工、同煤集團塔山煤礦綜采一隊隊長沈明
□ 馬玉寶 趙軍
綜采一隊隊長沈明
2012年4月7日在北京舉行的“同煤杯·第二屆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頒獎大會上,同煤集團塔山煤礦綜采一隊隊長沈明獲得了感動中國“十大杰出人物”的稱號。
沈明自擔任綜采隊隊長以來,面對井下地質條件復雜,機電設備品種、規(guī)格繁多等情況,他敢于面對,勇于探索,因勢利導,把一個個難題當成自己的攻關目標,逐步成長為一名“知識型”的綜采隊隊長,成為新型礦山的典范。
幾年來,沈明所在的綜采一隊一直有一條不成文的規(guī)定,那就是干部“生產在前頭,出班在后頭”,沈明和工人們一起,倘一身汗水,滾一身煤屑,哪里有困難,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沈明的身影。
2011年6月,綜采一隊工作面由于礦井地質構造發(fā)生變化,煤層中碳質泥巖、硅化煤和煌斑巖增多,致使可利用的煤層變薄,采出的原煤灰分升高,矸石量增大,煤質指標出現(xiàn)滑坡現(xiàn)象,造成全礦經濟效益下降。為確保煤質,沈明天天泡在井下,觀察煤層的結構變化情況,連續(xù)多天在井下連軸轉,吃喝都在工作面,根據(jù)連日來的觀察、多年的采煤經驗以及有關技術資料的分析,他果斷地提出了“見矸關窗”的開采方案,采用單雙號間隔放煤、雙輪循環(huán)放煤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頂煤以上巖層矸石的大量放落,頂煤回收率達到了95%,精煤產煤率上升到62.1%,全月矸石減少40萬噸,減少可持續(xù)發(fā)展基金、入洗費等直接支出1460萬元。
在沈明的帶領下,自2006年7月首采工作面進入試生產以來,綜采一隊克服了工作面生產中的諸多困難,使安全生產周期不斷延伸,截至2011年底,已安全生產2009天,生產原煤5500多萬噸。從2008年到2011年,連續(xù)4年年產原煤1000萬噸。綜采一隊平均每月開機率達到80%以上,工作面回收率達到90%以上,安全實現(xiàn)無死亡、無重傷、輕傷不超標的目標,其他各項任務指標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實現(xiàn)了建設一支安全、高產、高效的千萬噸級綜采隊的奮斗目標,確立了同煤集團公司開采特厚煤層的核心技術,為集團公司建設其他千萬噸級礦井樹立了成功的典范。
作為一名現(xiàn)代化千萬噸級礦井的綜采隊長,沈明深知精細化管理、數(shù)字化管理是強隊之本、興隊之根。因此,他在生產實踐中進行了大量的技術革新和改造,不斷推廣新工藝、新技術,使現(xiàn)場生產中的一些操作從憑經驗、憑感覺等粗放型模式轉變?yōu)閿?shù)字化、精確化、易操作的模式。
特別是針對石炭-二疊紀特厚煤層的開采特點,沈明帶領綜采一隊技術人員詳細記錄礦壓變化,認真分析數(shù)據(jù)資料,提出了多種放煤方式組合使用的放煤新理論,確保了頂煤回收率始終保持在90%以上。
通過長期的研究探索和對幾年來管理經驗的認真總結,沈明所在的綜采一隊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四化”管理辦法,即:員工培訓精英化、設備操作精確化、現(xiàn)場管理精細化、工作面質量精品化。同時提出了“割煤保質量,放煤要產量,安全才生產”“工作面動態(tài)達標”等安全生產管理理念,使全隊的安全水平和安全質量標準化水平實現(xiàn)了大的飛躍。
(作者單位:大同煤礦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