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王嶸
楊可揚與藏書票
文·圖/王嶸
藏書票作為西方版畫藝術的一個分支,它的起源與古騰堡發(fā)明印刷術有密切的關系。在西方圖書的印刷史上,一位德國人設計的一款刺猬圖案的木刻版畫,上面寫著“慎防刺猬隨時一吻”,意思是沒有經過這本書的主人同意,不要私自翻閱。自此,成了世界上公認最早的藏書票。
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藏書票
回到中國,對新興版畫的杰出貢獻,不得不提及版畫大師楊可揚先生。從1984年,他制作第一張書票至今,已經創(chuàng)作了300多種藏書票,其中如《巴金珍藏》、《道涵藏書》、《魯迅頭像》、《子善藏書》、《施蟄存藏書》、《有直藏書》等都是刀刀硬朗、一氣呵成的功力。他的藏書票成了版畫界的典范,言簡意賅,富有力度感的畫面,是藏書票的金字招牌。
藏書票原本是舶來貨,最早起源于德國,書票上一眼看去的8個拉丁字母Ex-libris是藏書票的標志性特征,加上作者題款,歐洲最早的圖案多為貴族徽章等,制作以雕刻版為主。現(xiàn)在的瑞士國家博物館,所存藏書票的數量比較集中,館內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藏品是藏書票。藏書票傳入我國是20世紀初。著名的文學大家魯迅先生用他的宣紙交換來了蘇聯(lián)的插圖木刻,以此開始提倡新興木刻的藏書票。一開始,魯迅把藏書票叫做“藏書圖記”。對藏書票的興趣,也源于對書本的熱愛,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一日夜訪內山書店,買《藏書票的話》十元。”還有“得《現(xiàn)代版畫》一本?!弊阋娛琴I書買來的興趣,現(xiàn)在的上海魯迅紀念館內還存有一些當時創(chuàng)作的藏書票原作。
那么藏書票為什么有如此的藝術魅力呢?
這同藏書票與書有密切的關聯(lián),書是人類心靈的窗戶。從主題來看,有思想性、知識性、私密性;從功能來看,有實用性、藝術性、交友性、收藏性、禮品性。而這些特性中人文思想性又是最為突出的,起著主導的意義。這種人文思想性又是體現(xiàn)在票主上的,離開了這一點,藏書票與版畫就變成了同一的單純的藝術品了。
版畫家楊可揚在創(chuàng)作藏書票的時候,很重視票主的人文思想性。記得有一年茶文化節(jié)的時候,組委會要我創(chuàng)作一組茶文化內容的藏書票,于是我為楊可揚先生制作了一枚,創(chuàng)作好后,請楊可揚先生提提意見,楊可揚先生看了說:“你了解我嗎?我是不喜歡喝茶的。所以藏書票一定要反映票主的思想、興趣愛好等,要了解票主,否則就失去了藏書票的意義?!辈貢迸c版畫的根本區(qū)別就在于,版畫只反映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而藏書票不僅要反映作者的創(chuàng)作思想還要反映票主的思想、興趣愛好等。楊可揚先生在這方面是非常重視的,他給票主制作書票時,都要了解票主,反復推敲,總設法使自己創(chuàng)作的藏書票與票主的思想特征吻合。楊可揚先生的第一張藏書票《魚讀月》就是最為典型的反映票主思想性的一枚富有寓意的藏書票。
1984年4月,上海出版業(yè)在香港舉辦書展,有人提議請楊可揚老師制作一枚紀念書票,書展期間好印制成書箋形式分送給書友。那時香港和內地之間的溝通和了解還不多,處于陌生階段,為了能體現(xiàn)上海書展的特點,給港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張藏書票的意義非常重大,有著友誼與同胞之情的傾注,于是楊可揚先生想起早年在家鄉(xiāng)看到的一副對聯(lián),產生了靈感:“水清魚讀月,山靜鳥談天”。一句對聯(lián)成了藏書票的創(chuàng)作背景,畫面上三條魚不約而同地游向時隱時現(xiàn)的月亮倒影;水面上,漂浮著幾枚粉紅色的花瓣,在那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下,“讀月”成了魚兒們的共識,寓意大家都來讀書。這魚兒水中游,綠意盎然作底,魚影水動,用色不多卻恰到好處,頗有雅樂之風,完全符合書展的本意,可謂極富心思。
楊可揚的藏書票借由那次書展的契機,來突出人們對愛書、喜書、護書的情節(jié),對知識的渴求與閱讀的安靜思考,無不可以從藏書票的內容上,表達自己的情感和個人思考,與書產生了親密無間的默契與人文共識。
藏書票在中國很年輕,只有28個年頭,但全國藏書票大展已經舉辦第14屆了。自1953年成立的國際藏書票聯(lián)合會以后,世界各國對藝術家的保護,使得藏書票在被文化人所重視和重拾,各類藏書票活動也慢慢復蘇。此外,如魯迅博物館、上海弗閑齋書票社、北京燕平雅園書票部都可以買到別有風味的藏書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張屬于自己的藏書票。楊大師的藏書票一如既往的走傳統(tǒng)風,樸拙的造型感、奔放有收的刀法,明朗的著色,足以讓他蜚聲海內外。
編輯:沈海晨 mapwowo@163.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