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洪 張經良
肝炎患者一氧化氮異常及其臨床意義
陳仁洪 張經良
目的探討急慢性肝炎患者一氧化氮異常及抗氧化能力改變的臨床價值。方法收集31例急性肝炎(AH)、28例慢性肝炎(CH)患者的血清,分別檢測其一氧化氮(NO)水平及抗氧化能力(TAO)。結果患者血清NO在AH、CH中的異常表達與對照組有顯著差異。AH組和CH組的TAO平均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NO的濃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系NO對肝細胞其保護作用所致;慢性肝炎的TAO明顯低于急性肝炎,可能是因為慢性肝炎患者肝細胞能量匱乏和大量自由基產生而死亡的緣故。
肝炎;一氧化氮;異常
NO促進或加重內毒素及細胞因子介導的肝細胞損傷,肝組織中NO含量增加可改變微循環(huán),可能對肝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NO的改變與肝損傷的關系密切,而且備受臨床關注。本文分析急慢性肝炎患者總抗氧化能力(TAO)和NO水平,以探討其在肝病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本院傳染科住院患者血清59例。其中慢性肝炎28例(其中男23例、女5例),平均年齡(50±10)歲;急性肝炎31例(其中男25例、女6例),平均年齡(46±12)歲。肝炎患者的診斷按2000年(西安)全國第十屆全國傳染病及寄生蟲病學分會、肝病分會聯(lián)合修訂的標準[1],排除其他疾病,均為單純性急慢性肝病。所有患者于入院第二天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于1 h內分離血清于-80℃保存?zhèn)溆?。另宏聲集團健康體檢人群50份血清(ALT<30U/L,排除脂肪肝及各型肝炎病毒肝炎)NO和TAO檢測做對照組。各組間性別和年齡分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血清NO和TAO定量分析方法血清NO采用硝酸還原酶法檢測。血清TAO測定采用化學比色法,用分光光度計在520nm波長處比色測其吸光度,根據在37℃時每ml血清每分鐘使反應體系的吸光度增加的能力,求出肝病患者的抗氧化能力單位(U/ml)。所有實驗室檢查均由我院檢驗科檢測。
急慢性肝炎組織患者血清NO的平均濃度均非常顯著地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急慢性肝炎患者之間無顯著差異。急性肝炎患者TAO顯著地高于正常對照組(P<0.01);慢性肝炎患者的TAO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急性肝炎患者的TAO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肝炎患者NO、TAO濃度(±s)變化
表1 肝炎患者NO、TAO濃度(±s)變化
組別例數NO(μmol/ml)TAO(U/ml)急性肝炎5057.0±0.919.7±2.4 3189.0±36.931.2±2.2慢性肝炎2888.0±48.825.2±11.6正常對照
肝細胞、枯否氏細胞、貯脂細胞等在細胞脂多糖、白細胞介導素-1、腫瘤壞死因子和干擾素等誘導下產生一氧化氮合酶(NOS),NOS催化底物L-精氨酸生成NO[2,3]。NO在調節(jié)肝細胞白蛋白合成中起重要作用,NO示一種內源性凋亡抑制劑,NO可通過抑制caspase-3樣蛋白酶活化,從而防止GalN +TNF-α介導的轉錄依賴的肝細胞凋亡[4]。在急性肝臟病變時,局部升高NO能擴張小血管調節(jié)灌流,降低肝臟酶活性,抑制肝細胞的有氧代謝及低血流下的血小板聚集,與超氧化物結合形成無毒代謝產物NO3ˉ,從而避免氧自由基損害細胞,有助肝臟度過應急期,對肝細胞起保護作用。AH組CH和組的血清NO平均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TAO在AH組和CH組也明顯高于對照組,可能是由于NO對肝臟的不同作用主要取決于NO的濃度和細胞來源,濃度在一定范圍內以及來源于內皮細胞者對組織器官和細胞具有保護作用的表現。
將枯否氏細胞或巨噬細胞與細胞共同培養(yǎng),肝細胞合成白蛋白明顯增加;加入內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后白蛋白合成減少,培養(yǎng)基上清液中NO明顯增加,而NO釋放的過程與肝細胞合成減少相一致,用NO拮抗劑能使白蛋白合成增加[5]。慢性肝病患者多伴有腸源性內毒素血癥(Intestinal endotoxemia IETM)[6],內毒素(LPS)可誘導細胞因子的分泌、釋放,刺激肝內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過渡表達,從而產生大量的NO。NO可影響肝細胞蛋白質的合成和能量代謝,與慢性肝病低蛋白血癥、低凝血因子和其他肝功能障礙有密切關系,進而加重肝細胞的損傷,使白蛋白合成減少。高濃度的NO通過與酶的活性中心-非血紅素硫鐵復合物結合,抑制多種與線粒體電荷傳遞系統(tǒng)及檸檬酸循環(huán)有關的酶,如檸檬酸合成酶、烏頭酸酶等,使肝細胞能量匱乏或大量自由基產生而死亡,可能是慢性肝病比急性肝炎的TAO低的原因。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學會、肝病分會聯(lián)合修訂.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華傳染病雜志,2001,19(1):56-62.
[2]Abrams GA,Trauner M,Nathanson MH.Nitric oxide and liver disease.Gastroenterologist,1995,3:220-233.
[3]邢卉春,王守義.一氧化氮在肝臟損害中的作用.中華傳染病雜志,1998,16:61-63.
[4]向曉星,王國俊,蔡雄.爆發(fā)性肝細胞凋亡的阻斷治療研究.肝臟,2001:64-65.
[5]Hibbs JB,Taintor RR,Vavrin Z,et al.Nitric oxide:a cytotoxicactivated macrophage effector molecule,Biochem Biophy Res Commun,1998,157:37.
[6]Veglio F,Pinna G,et al.Plasma endothelin levels in cirrhosis subject.J Hepatol,1992,15:85-87.
252300山東省聊城市陽谷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陳仁洪);山東省淄博市第四人民醫(yī)院(張經良)